我宣布,今年第一部神剧诞生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如果你打开电视,里面的人喊出你的名字,送上祝福。

  你可能会想,这是对象准备的浪漫惊喜——

  “嗨,亲爱的,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我们只想让你快乐。”

500

500

  眼熟?

  人越来越多——

  社区炸鸡店的黑人老板,法院的停车场保安,当地著名混混也留了胡子,曾经的光头化学老师……

500

500

  “现在,请加入我们!”

  上周,Sir盘点了21世纪25年以来最好的十部美剧,评论区里两种声音最激烈:

  1.《绝命毒师》当之无愧!

  2.凭什么没《风骚律师》?

  而今……

  靠。

  怎么又多出一个备选答案?

  同乐者

  Plur1bus

500

  烂番茄100%,IMDb8.7,MC站86分,豆瓣8.6。

  Sir老实说分打低了。

  大家下手有点严格......

  但没错。

  越是大师作品,越不该被轻易肯定。

  《同乐者》出自《绝命毒师》《风骚律师》原班人马。

  金·韦克斯勒的扮演者蕾亚·塞洪领衔主演,灵魂人物文斯·吉利根亲自操刀,制片、编剧、导演前两集。

  影坛大师“下凡”拍剧的多,靠拍剧封神的,全世界就他一个。

  目前唯一缺点:更新太慢。

  今天绝不过度剧透剧情。

  直接看戏,让你看懂这剧到底牛逼在哪儿。

  01

  “我们”

  从这场戏聊:

  前台的甜甜圈。

  深夜打卡的女研究员顶着“不想上班”的脸,干着最卷的活儿。

  跟前台小哥寒暄两句。

  小哥指了指桌上那盒甜甜圈:“我女儿学校乐团筹款,她亲手做的。”

500

  △ 小细节,此时这场戏的四个主要角色已经全部登场了

  普通社畜,普通父亲,普通人苦乐参半的日常,是人情味,是真实,也真实得让人犯困。

  但镜头一晃,“不经意”扫过门口地垫:

  美国陆军医学传染病研究所。

  国字号科研单位,也这么上班吗?

500

  没有严阵以待,没有警报声响,甚至听不见一声尖叫,类型片里常见的“五角大楼紧急会议”的那种紧张节奏你通通见不到,《同乐者》相信的“审判日”,就是这个味儿:

  有人打了个哈欠,末日就来了。

  试验品逃跑,女研究员被咬,感染病毒,男同事尝试救援,但被对方……

  美式丧尸你见过,中式僵尸你更熟。

  但这病毒的传播方式……

  怎么是法式的?

500

  没有暴力。

  只有微笑,招手,接近,触摸。

  接着——

  嘬~

500

  理性告诉你:这是最直接、便捷的唾液1对1传播。

  感性告诉你:真他妈癫啊。

  看上去,扯。

  想起来,真。

  接着,感染人数激增,为了提高效率,“传播病毒”很快被“生产病毒”所取代。

  研究所里出现了一条诡异的流水线,像芭蕾舞般优雅,像钟表机芯般精密。

  慵懒的人情味消失了,只剩下令人毛骨悚然的整齐划一。

500

  此时,世界观已经悄悄改变,人们只剩下精密但又诡异的效率,但集体失去了人性。

  还没完。

  仍有最后一击:

  记得前台小哥女儿亲手做的甜甜圈吗?

  呃。

  绝佳传播工具呢。

500

  小心翼翼搭建的日常,被彻底砸碎。

  而这一切,用的是你最舒服的对称结构:四号感染者的老清洁工,其实第一秒就出现在监控里。

  看似无用的细节,全是伏笔。

500

  这正是文斯·吉利根的招牌绝活——

  用同一个观察对象,“日常”和“异常”间的正反打。

  可能是下一秒。

  比如《律师》的一根胶皮管。

  前一秒,它是爷孙间合作手工,是天伦之乐。

  后一秒,它是袭击毒贩的工具,是磨刀霍霍。

500

  这种正反打,也可能恍如隔世。

  比如《毒师》中贯穿五季、从50数到52的生日早餐。

  素培根终于变成真肉。

  但人生回不去了。

500

  用细节填充真实,再用真实带你去向荒诞,这个创作逻辑,本身就很适合科幻。

  准确地说:严肃科幻文学。

  ——不是逃向幻想,而是用隐喻更深地走入现实。

  故事起因是,天文学家在宇宙中捕获了一段极有规律的四进制信号,来自外星文明。

  单链四进制?

  ……有没有可能是RNA?

  于是人类将信号代码还原成病毒进行研究,祸根就此埋下。

500

  好贱、好离谱,但又好现实。

  像在自家镜子里看见外星人。

  对于寄件方外星文明而言,随意广播信号,但“能否破译信号”本身就是一种对收件方的筛选。

  忍住不研究?

  那不给脸不要脸?

  这才是《同乐者》真正的末日观:

  灾难从来不是疯子按下的红按钮,而是我们合情合理的人性。

  末日啊,它只是暂时没来而已……

  02

  “完美的真空”

  最牛逼的设定来了:

  全人类突然变成了“一个人”。

  注意,不是傀儡,不是洗脑,而是真正的集体意识,思维互联、记忆共享、知识共存。

  原本各有各的CPU的人类,如今共用同一个集体服务器。

  潘多拉没“他们”效果好,神圣的佐拉没“他们”功能多,人类补全计划远没有“他们”积极阳光正面,三体人看到都夸:还是你们地球网速快。

500

  问题来了:

  这是病毒,还是祝福?

  是末日,还是进化?

  你只知道一件事:这里面没有“你”。

  主角卡罗尔是全球12个天然免疫者之一,人类进度条最后的0.000000171%。

  谁是我们?

  为什么大家变成了我们?

500

  所以《同乐者》在前两集,最着重描写的,是一种无声震撼。

  打个比方,《绝命毒师》里最震撼的开场偏偏最安静。

  第三季第一集。

  两个一言不发、衣着光鲜的光头双胞胎,在墨西哥偏僻村落中进行着一个缓慢而诡异的仪式,敬拜“死亡圣神

  在极致反差和未知恐惧的共同加成下,最后一个镜头,终于给了你明确信号——

  他们要找“海森堡”复仇。

500

  《同乐者》也是沉默的,第二集有个类似且同样精彩的开场:它一步步将完美,变成一件最可怕的事。

  首先,是安静。

  嬉皮士装扮的陌生女人(本剧女二)从荒漠中走来,开始与路人一起收敛尸体。

  有人送来了摩托并接替她继续工作。

  全程没人说话,甚至没有眼神交流。

500

  接着,是秩序。

  同一个长镜头——

  1、两名飞机“工作人员”清空了大型运输机,收起设备,下飞机。

  2、女人骑车到来,登机。

  3、下飞机的人,骑走了女人来时的摩托。

  沉默中,合作丝滑到令人窒息。

500

  最后,是精准。

  动机未知,意义不明。

  可一切都像上弦般蓄力。

  你看到女人挂着难以解释的笑容,向着前方打扫事故现场的人群,油门踩死,加速前进。

500

  飞机无视人群,人群好像也看不到飞机。

  近在咫尺的时候你想捂住眼睛。

  然而——

  刚刚好。

500

  霸道地将你扔进陌生,不写一句对白,不讲一点设定,只是描写外部行动和意象,让你提前看到灾难的阴影。

  看完这段Sir狠狠按下暂停,后怕,大喘气。

  人类仿佛变成了《三体》中的水滴——

  高效、丝滑、所有的“分子”都紧密结合、没有一丝破绽。

  也同样的令人恐惧。

  更何况,属于“他们”的她,正冲你而来。

500

500

  眼下。

  “他们”正一边集结“全人类”之力,日以继夜地从科学上寻找原因与方案——

  想尽办法同化你。

  另一边,“他们”也正收集你自出生以来的所有经历、好恶、品味,并集结全人类的情感经验——

  当你的舔狗。

  为此“他们”分析作家卡罗尔小说中理想伴侣的模样,又针对她的性向选到了最合适的女孩作为卡罗尔的保姆、管家、“他们”的代言人。

  投其所好,不可怕。

  可怕的是把企图和方法,都老老实实交代给你。

  都是阳谋你咋防?

500

  别小看了“他们”。

  不是傀儡,无关洗脑。

  《同乐者》再进一部的设定——

  汇集了所有人类知识、历史、记忆、经验的“他们,几乎是柏拉图“洞穴之喻”中走出洞穴的“哲学王”:看清了世界的真相,手握无限的真理和善。

  集体掌握所有资源。

  不暴力、不独裁,甚至不说谎。

  现在可公开的情报:

  1、急于讨好——甚至愿意给我炸弹?!

  2、不能杀生,包括虫子

  3、不搞特权,所有混蛋一律平等

  4、☆☆☆想转化我!☆☆☆

  5、诚实得离谱(无法说谎)

500

  比如。

  跟“极端白左”一样吃素不杀生,跟“极端白左”不一样的是,他们可以帮忙下厨。

  - 我们会为这些生物的逝去哀悼

  - 但你会帮我料理它们?

  - 是的

500

  他们始终带着一份令人怀疑的无限尊重,并身体力行。

  第三集,卡罗尔说气话,要求“他们”带来一颗手榴弹。

  真送来了。

  你玩脱了,她救你的时候都带着微笑。

  卡罗尔,让我们来吧

500

  以至于在已经发生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仍会微笑面对你的一切需求。

  要核武器?

  他们:您考虑考虑……

  你坚持要。

  他们:行……

500

500

  掌握所有资源,又能随你喜欢地提供给你;智识遥遥领先,又完美尊重你的脾气。

  像一个绝对完美的追求者:

  发了疯地想要你,但尊重你的所有“不行

  完美到剩下的5位说英语的“未觉醒者”,都沦陷了,加入敌军。

500

  所以还等什么呢?

  左边,加入集体。

  右边,保持独立。

  选吧。

  选哪边,人类从有火那天就开始吵,有电之后又打了整个20世纪,直到今天。

  03

  “最后的问题”

  原本,这不是新鲜设定。

  很多经典科幻作品,都尝试过“将所有灵魂容在一体”,但侧重各有不同。

  有的偏向政治:

  一部70多年前的老电影《天外魔花》。

  一种神秘植物,降临美国小镇,将所有人转化成了具有共同意识的“植物人”。

  倾向明确。

  故事中外来物种就是渗透、入侵者。

  它反映的就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受麦卡锡注意影响对赤色思潮的本能怀疑。

  核心是恐惧。

500

  有的偏向生命伦理:

  亚瑟·克拉克的经典科幻作品《童年的终结》,新生代的孩子突然觉醒了“超验意识”,彼此心意相通,最终抛弃肉体,准备着宇宙的“超心智”融为一体。

  进化不可抗拒,但充满了智慧与慈悲。

  相信只有超越人类的智慧才能拯救人类。

  核心是仰望。

500

  △ 美剧版《童年的终结》

  同一命题下,当然也少不了走精神情感路线的《新世纪福音战士》。

  “人类补完计划的目标,便是将所有人类化为融为一体的橙汁,从此所有人都不必孤独、失望、受伤。”

  在这场针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终极解决方案的探讨中,《福音战士》始终保持着挣扎与拒绝:

  再疼,再累。

  人类也应该捍卫属于“我”的边界。

500

  各有表达也各有倾向。

  而《同乐者》呢?

  骑墙派。

  是让Sir捏一把汗的:都想要……

  从政治上的意识形态,到精神上的存在哲学,射程纵跨形而上下,连主角末日后精神危机也想包揽在内,这让故事始终徘徊在详细和失焦的边界上,徘徊在失控边缘。

500

  而优点也很明显:

  公平。

  文斯·吉列根在采访中明确提到,一点也不想让作品体现明确的倾向,要让观众时刻犹豫“到底哪个好?”。

  《同乐者》塑造了“他们”不容置疑的美好——

  智慧、真诚、理性、友善。

  时刻挂着礼貌的笑容。

500

  但没忘记为“完美”留下一道裂痕。

  故事中,有一个特别的设定:

  如果卡罗尔向“他们”发火,倾斜敌意,那所有人就会在同一时间进入死机状态。

500

  什么原因?

  暂未揭示。

  Sir只能留下猜测:

  “系统”正在压抑所有人,应对回应敌意的生存本性。

  仿佛是原本一个个性别迥异、志向不同的“自我”,在那段时间中集体挣扎着——拒绝和谐,拒绝美满,拒绝志同道合,想变回“我”,想倾泻来自本能的愤怒与恐惧。

  在采访中,文斯·吉列根给出了一点暗示:

  “他们感受不到我们所经历的负面情绪。他们不会愤怒。他们记得自己曾经愤怒过,但他们现在并不愤怒。”

  作为集体的“他们”崩溃,或许是因为此刻所有人都在异口同声:

  一声愤怒,但无法被听清楚的“不”。

  所以,你还加入吗?

500

  问题,还是“选左选右”的永恒问题。

  只不过《同乐者》用生动且详尽的细节,打造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乌托邦:真正的天下为公、没有阶级、没有争端,一切按需分配......

  不好吗?

  但人性也消失。

  可那个时候,人性重要吗?

  ……

  看《同乐者》的时,你注定会时常走神,因为砸向你的是一个问号又一个问号,是“but,why”的循环。

  正如真正严肃的问题本就没有正确答案。

  但你总得选。

  且你一直都在选。

  每一次消费、每一次声援、每一次争吵、每一次选择独处或拥抱,都是在提前给这场终极实验投下自己那一票。

  只有正视这一连串问号。

  你才会摸到自己心里最硬的那块骨头:

  什么该追求?

  什么不能舍弃?

  这一次,文斯·吉利根直接把票箱搬到了末日现场。

  “选吧,”他笑着说,“不许弃权。”

500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