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沈明高:未来5-10年是人工智能推广的关键时期
在近日举行的2025大湾区科技与金融创新发展大会上,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面向“十五五”规划,中国科技金融的核心任务,正从扶持单一技术创新,转向构建“创新-资本化-再创新”的可持续循环。他强调,这一循环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而未来五到十年,以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凭借其长链条与强溢出效应,有望成长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面向“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进入由量到质跃迁的关键期,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把握主动、塑造新优势,成为全局性议题。会上,沈明高博士从“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资本化的实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及经济影响等多个方面发表了深入见解:
将体系化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
沈明高博士表示,本次“十五五”规划建议首次构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框架。该框架与以往侧重于科技创新的导向有所不同,涵盖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还包括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十五五”规划建议更加注重体系本身的整体性与协同性,并非否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体系优先于局部要素。这表明,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不仅要推动“科技产业化”,也应重视传统产业的“产业科技化”,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如果科技金融体系能够有效服务于这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它才能真正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动力,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撑。
科技金融的实质是“创新资本化”
沈明高博士指出,“十五五” 规划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既需关注科技产业化,也需重视产业科技化;而科技金融的实质是创新的资本化,核心是将科技创新转化为资本回报,进而支撑可持续创新。
他表示,科技金融下一阶段的关键挑战,在于从0到1的单点式创新走向1到N的规模化、可复制式创新,以形成体系化优势,规模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而科技金融的实质在于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资本回报,以此反哺并驱动下一轮创新,形成“创新—资本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他看来,当前科技金融服务面临五大挑战,包括非标准化、未盈利、轻资产、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呼吁金融体系需精准施策,为科创主体提供真正理解科技、懂产业、善定价、能管理风险、会配置资源的“科技资本”。
智能制造产业链是构建“1+N”产业体系的核心
在提及构建“1+N”产业体系的核心时,他说,人工智能作为创时代的通用技术,其推广普及速度可能快于前几个科技周期。
未来5-10年,以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具身智能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因其链条长、共性技术多、产业溢出效应强,有望成长为与以前的房地产相媲美的支柱产业链,是构建“1+N”产业体系的核心。



易简财经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