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反转,特朗普再次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11月16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在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解密一案中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当晚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他支持公开已故美国富商爱泼斯坦所涉案件的相关文件。对于即将提交国会众议院表决的要求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的法案,共和党众议员应该投票支持,“因为我们没什么可隐藏的”。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改变自己在爱泼斯坦案中的立场了。

早在去年竞选时,特朗普就曾向选民承诺,一旦他当选总统就会立刻公开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以及爱泼斯坦的访客名单。但是这一承诺在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遭到了背弃。
今年7月,美国司法部突然宣称,没有证据支撑已故富商杰弗里·爱泼斯坦并非自杀的猜测。同时,特朗普也声称不会再公布有关爱泼斯坦案调查的相关文件。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特朗普都在阻挠有关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的解密进程。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特朗普再次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呢?
其实特朗普是被逼的。

就在特朗普表示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的前两天,共和党内突然掀起了一阵要求公开“爱泼斯坦案”相关细节文件的浪潮。并发起了针对公开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的提议法案,而该法案将在当地时间11月18日进行公开投票表决。
发起人之一、共和党众议员托马斯·梅西16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他预计该法案大概率会获众议院表决通过,因为已经有100名甚至更多共和党众议员表示会投票支持该法案。
为阻挠这项提案,特朗普还曾批评那些签名支持提案的共和党议员,甚至主动联系两位共和党议员到白宫,试图说服他们。但是显然特朗普并没有成功。
所以此次特朗普看似是立场改变,实则是真没招了。

一方面,民主党人一直在拿爱泼斯坦案来攻击特朗普,指控他牵扯其中;另一方面,特朗普曾经的那些核心支持者,如今却成了MAGA阵营里的“反叛”分子,这些曾经誓死捍卫特朗普的人,现在反倒成为推动揭露爱泼斯坦案档案的主要力量,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讽刺。而大量共和党议员在爱泼斯坦案问题上的“倒戈”,也让特朗普和白宫非常尴尬。
毕竟已经有超过一百名议员选择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如果特朗普一味反对阻挠,只会引发党内质疑,甚至有可能失去党内支持。所以,在这场如同“逼宫”的投票提议中,特朗普只能选择在众议院投票前改变自己的立场态度,转去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相关文件。

同时,特朗普也在不断塑造自己的“清白人设”。
在特朗普宣布支持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之前,一直反对公开这些文件的共和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已经提前松口,并为特朗普辩解称:“特朗普总统是清白的、无辜的,我一直和他保持联系,特朗普总统感到沮丧的是,他们把这件事政治化了。”
特朗普也表示:“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是时候从这个由激进左翼疯子制造的民主党骗局中走出来了,这个骗局是为了转移人们对共和党巨大成功的注意力。他希望共和党人回到正轨”。
那么特朗普真的清白无辜吗?
事实上,特朗普恐怕无法将自己从爱泼斯坦案中摘干净。
除了早年与爱泼斯坦相熟的经历广为人知外,11月12日,民主党人更是放出猛料,曝光了超过2万页的爱泼斯坦邮件。这堆尘封的邮件里,全是美国权贵们互相勾连、官官相护的丑闻,而其中最扎眼的名字,正是现任总统特朗普。邮件显示特朗普早就知道爱泼斯坦的性犯罪事实,直接戳破了特朗普此前所谓的“毫不知情”说法。

而这份爆料更是引起了共和党的激烈反击。为了“对冲”舆论,共和党也公开了两万多页的爱泼斯坦文件,里面全是爱泼斯坦与多位民主党前政要相互勾结的丑闻。两党就此展开了一波“黑料攻击”。
可以说,关于爱泼斯坦案,两党谁也不干净。特朗普此前之所以不敢公开文件,除了对自己“黑历史”被曝光的担忧之外,也有爱泼斯坦案会对共和党造成负面影响的考量。
不管将来爱泼斯坦案公开与否,可以确认的是,爱泼斯坦案都将在美国再次引发一场政治大地震,一场全新的闹剧即将开启。

首先,民主党人之所以要再次挑起爱泼斯坦案的风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借此转移民众对政府停摆的注意力。
虽然目前美国政府的停摆已经结束,但是归根到底,造成此次美国政府长时间停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民主党人在预算法案上迟迟不肯签字。
再加上2026年中期大选即将开启预热阶段,共和党人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大做文章的好机会。所以公开爱泼斯坦案的相关文件对于民主党人而言,不仅可以推动信息透明,还可以转移公众视线,在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同时为民主党带来政治优势。

而特朗普立场的转变同样也是出于对政治利益的考量,曾经的特朗普牢牢的掌控着众议院,共和党人几乎对他言听计从。但在爱泼斯坦事件中,他已经基本失去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如果不能迅速的将爱泼斯坦案结束,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共和党再次走向分裂。
所以爱泼斯坦案早就不单纯是个刑事案件,它已经变成了美国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民主党想借机丑化特朗普的政治形象,而共和党内部则在“支持特朗普”和“追寻真相”之间左右为难,摇摆不定。
真正的受害者早已在这场政治博弈中逐渐被冲淡;公众想知道的真相被无形的力量阻拦;爱泼斯坦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美国喧嚣的政治环境下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图片源自网络



有理儿有面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