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毛主席的1840史观
重温毛主席的1840史观,总共4个要点:
一、1840
这个知道的人最多,因为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二、林则徐
知道的人不少,也跟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关,本来虎门硝烟浮雕里有林则徐形象的。
1950年6月28日,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8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不走帝国主义者的道路,由来已久,不仅由今日开始。一百多年来,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等,都没有跟随过帝国主义,我们要继承这种事业和精神,团结广大的人民,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
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在回黄炎培信中专门解释说:“1840年是林则徐领导广州民众反抗英国进攻的那一年,即所谓鸦片战争的那一年,不是说陈胜吴广,先生记错了。中国现代的革命,首先和最主要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故可以上溯到反鸦片战争的林则徐及广州的平英团。”
1957年10月13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讲话中又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三、鸦片战争
从林则徐算起也就是从鸦片战争算起。
在抗日战争进行当中的1939年12月,毛主席指出:“中国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算起,已经有了整整100年的历史了;从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算起,也有了三十年历史。这个革命的过程,现在还未完结,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显著的成就,还要求全国人民,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坚决奋斗的责任。”这段话出自《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二章《中国革命》,“是毛泽东同志自己写的。”(“第一章《中国社会》,是其他几个同志起草,经过毛泽东同志修改的。”)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于抗日战争)鸦片战争这个名词的主体不明确。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中英两国之间的战争、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以及中国反抗英国侵略的战争。实际使用的情形,大多是表示英国侵略(因为这重特征非常突出),而极少表示中国反抗(因为中国基本上是被动挨打)。但是在毛主席的话语里,“鸦片战争”显然是指中国(人民)反抗英国侵略的战争,等同于回黄炎培信里说的“反鸦片战争”。这是容易引起误解、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1990年,中国政界暨学界隆重纪念“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尽管点出了主题:“屈辱与抗争”,但还是曾经让我很疑惑:为什么要纪念让中国饱受屈辱的鸦片战争?
四、两个过程
1939年,还是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中国革命》中,毛主席总结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百年来的革命运动”时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这里说的是二个同时进行的过程,而重点在后一个,即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但是也有强调前一个过程的时候。1940年,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明中国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走不通:“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这是对上面的二个过程中的前一个的说明。但某些美国学者错误地以单独这句话为前提来理解和研究中国近代史,进而被归于也是一种西方中心观。
但是毛主席的真实思想是两个过程,是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重点是后一个过程:中国人民对于外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反抗和斗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取得了成功,中国获得了完全的独立与解放、可以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这才是最真实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
个人体会:
毛主席的历史观是奋斗者的历史观,是在逆境中坚持奋斗的精神体现;所以能够穿透前代前人失败的迷雾,发现奋斗失败的前人的精神价值而不是怨天尤人。
毛主席的历史观也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是胜利的历史观;因为1949的胜利,才使其1840史观成立。
这么说似乎像是唯心主义,但是毛主席的历史观的根本,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