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千问来势汹汹,腾讯云重金砸出的元宝,会成为下一个微视吗?
虽然拥有微信和游戏两大护城河,腾讯也不敢放弃对AI的下注,尤其BAT时代的阿里和百度均已在AI行业突破不断。
提到腾讯,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游戏和微信。
其实腾讯在每个大风口均敢于砸钱,只是砸出的水花有点小而已。
电商时代,腾讯布局了拍拍网;信息流时代,腾讯上线了企鹅号;短视频时代,腾讯重推微视、QQ短视频!
回顾这些业务,钱花了不少,但是这些产品基本都高开低走,甚至部分已经关停。
在AI时代,腾讯初期就开始了相关布局,随着DeepSeek的爆火,2025年春节后,腾讯开始加速布局。
相信不少网友曾有段时间,在网上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腾讯元宝的广告。
除了腾讯系的微信、QQ等超级流量入口外,百度B站及各大应用商店均刷屏式的出现了腾讯元宝的推广。
甚至在线下的广告墙,都曾一度出现了腾讯元宝的广告。
AppGrowing披露的数据显示,短短一个月,腾讯元宝的预估投放金额已超5亿元。
在海量推广的加持下,3月份腾讯元宝APP一度超越DeepSeek,登顶了App Store中国区榜首位置。
但是市面上能够重砸投放的不仅仅只有腾讯,字节系的豆包也在不断的发力,同时阿里的通义已经改版为千问,也要开始大力推广。
可以看到9月份腾讯元宝的月活虽然排名AI原生APP第三,但是整体的数据已经与豆包和DeepSeek有着较大的差距。
砸钱推广确实能够短时间提高APP的数据,但是体验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用户的留存。
目前在腾讯元宝的运营策略上,腾讯显然已经给足了经费和流量入口,但是产品仅短暂处于业内第一的位置,后续是否能够持续保持前三还真不好说。
当年的短视频混战大战,腾讯在多款产品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包括微视和QQ小视频等,甚至连不善言辞的马化腾,都曾加入了与抖音的舆论战。
但是最终网友只记住了“南抖音,北快手”,微视等产品已经被大众遗忘。
与如今的腾讯元宝相比,当年腾讯推广短视频产品的策略更加激进,譬如以隐私、版权问题为由,限制抖音等产品在微信等产品的直接传播,但是依旧没有救活自家的短视频产品。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字节系等流量平台已经可以与腾讯抗衡,这进一步打破了腾讯的流量护城河。
不夸张的说如今的很多APP推广,字节系的巨量引擎等已经成为了首选,还有专注年轻人的B站平台,这对于腾讯元宝的成长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当然目前AI时代刚刚起步,还尚未进入大规模应用时代,腾讯元宝还有机会,但是能否避免再次出现短视频等产品的悲凉局面,极其考验腾讯云及腾讯市场公关等运营宣传能力。
阿里开始入局C端市场,千问App来势汹汹
今年刘强东掀起的外卖大战,目前还在持续。
虽然京东外卖已经站住了脚,但是收益最大的恐怕非淘宝闪购莫属。
当京东外卖与美团大战的时候,淘宝与饿了么快速整合,淘宝闪购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打出了知名度和用户心智。
也许是体验了生态的甜头,在AI应用的C端市场,阿里似乎想要再次复制淘宝闪购。
据媒体报道称, 阿里将重点推广千问APP,而且将明确对比ChatGPT 5.1。
作为阿里集团战略项目,9月起上百名阿里工程师已经入驻在阿里西溪园区C4楼封闭开发,截止发稿前通义APP已经完成了更名并上线,千问APP可以说是来势汹汹。
相信在春节前的几个月,阿里将会在线上线下重新复制淘宝闪购的推广方式,全方位立体式获取用户。
与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作为宣传点不同,阿里千问APP采用了阿里自研的Qwen大模型。
目前在全球各项的测评中,Qwen3-Max整体性能和效果都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准。
作为一款超万亿参数的大模型,Qwen3-Max在海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在国际权威评测平台 Chatbot Arena的榜单中,其排名也是国产大模型中最高的。
反观腾讯元宝,虽然也有腾讯自研的大语言大模型腾讯混元,但是其在语言类评测榜单中仅处于60名,远远落后于Qwen、Kimi等其它国产大模型。
当然腾讯混元也并非没有闪光点,在文生图的评测榜单中,腾讯混元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
但是综合来看在国内主流的大模型中,腾讯混元的综合水准处于较低水准,这也是其比较依赖DeepSeek的重要原因。
与阿里百度相比,同样是互联网大厂,而且腾讯的市值和利润一直极高,为何研发出的大模型比不上Qwen和文心,甚至还不如创业公司的产品,这值得腾讯管理层反思。
目前国内大模型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时代,阿里系甚至都开始在细分领域发力,譬如蚂蚁集团的AQ,也曾短暂时间刷屏。
对于C端用户来说,大模型的体验格外重要,百度已经验证了付费模式很难跑通,那么免费时代,功能的丰富度、性能的好坏及新用户的留存将格外重要。
放眼目前中国市场的APP格局,大多数细分品类也就前三属于一线梯队,部分品类甚至只有两个一线产品,譬如地图中的百度和高德、外卖中的饿了么美团、音乐中的网易云和QQ音乐等。
那么在大模型品类,未来也可能会维持这种走势。
目前这个赛道字节、百度、阿里、腾讯、DeepSeek等均有机会跻身一线梯队。
腾讯元宝似乎遇到了腾讯微视当年的处境,不缺钱也不缺流量,这次能否打破微视类等产品的魔咒,值接Talk也将持续关注。
被“遗忘”的腾讯云
如果你经常出差,那么在北上广的机场,大概率会看到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和火山云的广告。
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BAT等各大科技巨头均已布局云业务,但是发展势头差距很大。
目前阿里云在国内市场份额一家独大,据Omdia数据,2025年上半年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在35.8%,遥遥领先第4名的腾讯云的7%。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已经开始盈利,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
反观腾讯云,已经完全掉队。
当然作为腾讯系的基础设施,腾讯云业务能够覆盖住腾讯各项业务的需求,对于腾讯来说也是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在过去的几年内,腾讯云与产业事业群(CSIG)其实处于收缩状态,但是这个状态在2025年出现了转机。
2025年2月份,除了腾讯元宝外,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多款产品汇入了CSIG,这让腾讯云与产业事业部不仅仅面向B端,C端也拥有了众多的明星产品。
从产品规划来看,CSIG运营这几款产品确实合理,它们都与AI有着极多的融合点。
但是CSIG能否接住这些产品并且做大做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毕竟这个事业群经历了云时代的竞争,最终也未取得媲美腾讯游戏、微信等成功的战绩。
目前在社交媒体上,关于腾讯云的吐槽也多次出现。
有网友指出,阿里云价格也好、性能也好、服务也好,为什么要选择腾讯云?价格不行、产品一般,整体 tob 服务意识不行……阿里不加自身业务 800 亿+,未来还有增加空间,腾讯 300 亿+不掉就阿弥陀佛,目前华为云、电信已经甩掉腾讯云了,后来者还有火山云、百度云马上赶超腾讯云,你说他还能第四当多久。
随着AI的大热,云市场迎来了第二次机遇,可以看到阿里云、百度云、火山云等均先后发力AI领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且已经建立了全栈式的AI基础架构。
据2025年第三季度通用大模型厂商中标排行榜显示,腾讯云三季度中标数仅为9个,远远落后科大讯飞、百度、火山引擎等竞品。
腾讯云想要进一步发展,单靠腾讯元宝是远远不够的,腾讯系以外的客户才是真正的增量,显然腾讯云还需要继续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科大讯飞、百度甚至字节均将自家产品的硬件,与AI进行了融合,譬如科大讯飞学习机、百度小度产品、豆包耳机等。
反观腾讯,它的硬件产品极少,这也进一步限制了腾讯大模型的商业化进展。
腾讯元宝等产品的到来,对于CSIG是个好的机遇,但是能否做大做强还真的需要进一步观察。
在游戏行业,一款优秀的爆款,可以短时间内让一家公司成为巨头,米哈游、游戏科学等公司正在不断验证这一说法。
但是在AI产品的C端领域,目前主流的豆包、千问、问小言、DeepSeek的功能重复度较高,前期的抢量阶段十分重要,当用户形成了使用习惯后,想要再去抢夺难度会很高。
显然腾讯也看到了这一点,腾讯元宝前期的运营和投放策略均表现不错,但是AI产品的本质还是大模型,通过评分来看,腾讯混元的综合能力处于国产大模型第二梯队,这很有可能是腾讯元宝最大的隐患。
试想一下,未来随着大模型能力的升级迭代,当主流产品的生成速度、功能丰富度、准确率拉开与腾讯混元的差距后,用户还会继续选择腾讯元宝吗?
对于腾讯的AI战略,雪球网友的这段点评,腾讯的管理层可以多看看,不要被腾讯元宝目前的华丽数据迷惑,毕竟当年腾讯微视的数据也很漂亮!
在AI领域,腾讯可以说是全面溃败,一点都不像一家顶级互联网公司,反应迟钝,老态龙钟,倒像是一家国企。
首先是大模型端,混元大模型可以认定为已经失败了,各项分数都大幅落后。
腾讯云副总裁刘煜宏曾公开表示"腾讯做大模型不争一时之先",这种"低调"姿态背后,实则是技术竞争力的缺失。
更致命的是,腾讯最终选择接入DeepSeek来"拯救"其AI应用元宝,这本身就宣告了混元大模型的战略性失败。接入DeepSeek后,用户明显更倾向于使用后者提供的功能,混元大模型在自家产品中都沦为"二选一"的备胎。
实在想不通,腾讯手握着公众号和大量真实用户的聊天数据,怎么就训练不出一个好的大模型。
虽然说腾讯的强项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产品。但是在产品方面,被豆包吊打,目前来看,豆包是所有AI应用中最好用的。虽然模型能力不强,但是语音和生图都非常优秀,可以达到第一梯队的水平,体验极好,全方位吊打元宝。
腾讯再不发力,可能要重蹈百度的覆辙,失去AI时代的船票。
也许会有网友认为,腾讯即使错过了AI,未来依旧会很稳,游戏和微信的护城河够深,短期来看确实是这样。
但是AI时代如果真的到来,很多产业都会被颠覆。
譬如游戏产业,AI的加入会让独立开发者和小工作室的效率大幅度提升,进一步缩小与腾讯游戏的差距,类似黑神话等爆款的产品会越来越多,腾讯游戏的对手也会越来越。
此外在流量入口上,腾讯也会遇到大麻烦,AI领域一定会诞生超级流量入口,而且大概率不会是腾讯元宝,这对于腾讯生态来说意味着什么?相信腾讯的管理层应该会很清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吃到的红利让它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耀眼的公司,无论是音乐视频还是游戏移动支付,腾讯的产品均做到了业内一线水准。
此前的诺基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期也没有犯错,但是最终也被时代淘汰了。那么如果AI时代如果真的到来了,腾讯还能继续高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