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真缺消费

文/挪威

又是新的一周,聊点轻松。前两天我看了个视频,还是官媒发的,还是很多官媒发的,我截了个图,大家可以看一下。

500

你看,想去玩就去玩,要活在当下。而且配的是一个老人家亲自出镜的画面,而众所周知,玩是要花钱的。

这个视频看得我其实有点恍惚,跟年轻的朋友解释一下,在很多年前,「消费」这个概念其实是有点负能量的,比如什么消费主义啊,比如什么无所事事啊等等吧。

在很多年前,在消费还属于有点负能量的时候,是鼓吹加班的,在工作岗位上,才是光荣的,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的口号方向是,你既然能蹦凌晨3点的迪,你就能加凌晨3点的班,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也是媒体发的。

500

甚至于,在这个逻辑下抱怨加班,都属于矫情,然后像这种用另外一件事反驳你对目前这件事的看法的逻辑,日常中也很常见。

那么,从「凌晨三点的迪你也不是没蹦过」到「想玩就出去玩,活在当下」,都发生了啥,大家自己有感受,我就不多说了,但有个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是真缺消费。

汽车价格战已经卷飞了,五星级酒店的价格我之前写文章就说了跌了很多,电影院没人看,出去旅游的人确实很多但客单价跌了非常多,这个数据特别能说明现在有多缺消费。

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主流花钱模式大概在口罩几年前后有显著转变,之前的模式一直是强调卷生产,低消费,钱存着,在适当的时机一把梭哈,这个适当的时机大概包括: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这件事。

所以普通中国人一生的路径基本上就是前面十几年攒能量攒钱,在30岁左右的当口把家族攒下的钱以及未来30年的钱一把梭哈下去,剩下的日子就慢慢还就行了。

口罩之后,主流花钱模式就变了,上述四大件没有一件事儿没有在掉,特别是房子,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趴在传统四大件上过日子拿钱的岗位和群体,都会受到影响,不仅仅是相关从业人员,还有这些钱供养的人员。

所以你看到最近在推房产税的吹风会,而这是必然会出来的,因为总要想办法获得新的财源,与此同时,对消费的态度也截然不同了。

500

什么享乐主义?这叫活在当下;什么消费主义,都说了不要等老了再去享福,总有一种消费挑大梁的感觉。

其实观念还是挺契合当下需求的,又不买房又不负债,钱存着干嘛,得有个理由让你把钱花出去啊,不花出去就是大把的货币沉淀在账户里无法流通,大的花不了,那就小的吧,对自己好点。

现在这个阶段,能消费,能创业,能冲双十一,能买房能养孩子能报培训班,总之,一切愿意花钱的行为,都是正能量的行为。

最后分享一下我查到了今年国庆的旅游数据,大家一共花了8000多个亿,有8.8亿的出游人次,如果是拆成人均日均消费,这个数字就是130多块钱,差不多也就是吃个饭的钱,虽然去旅游了,但是真省。

500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