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260%!1500亿“锂王”,熬过至暗时刻
能源金属周期的反转,让锂矿行业开始扬眉吐气。
持续低迷了三年的赣锋锂业,2025年下半年,开始迎来了业绩以及股价的大反转。统计显示,截至最新收盘,赣锋锂业A股价报收74.04元/股,年内股价已实现翻倍,市值超过1500亿元,H股涨幅更是超过了214%。
如果从年内低点算起,赣锋锂业H股涨幅超过了265%,A股涨幅则超过了150%,市值暴涨超950亿元。
侃见财经认为,其股价暴涨的背后,主要因素是碳酸锂价格的暴涨。
相关数据显示,11月17日,碳酸锂主连价格为9.52万元,月度涨幅超过了15%,创出了年内新高。
市场预估,明年碳酸锂价格还将继续回暖。
实际上,过去几年受碳酸锂整体供过于求的影响,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锂王”赣锋锂业也因此陷入业绩下滑的泥潭。
财报显示,2023年及2024年赣锋锂业业绩连续下滑,其中2023年实现净利润49.4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5.87%,2024年净利润更是亏损了20.74亿元,净利润下滑的幅度达到了141.9%。伴随着业绩不断走低,赣锋锂业的股价从最高158.12元/股一路下跌至24.75元/股,直接缩水八成。
如今,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赣锋锂业也走出了至暗时刻。
在此背景下,赣锋锂业实际控制人李良彬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人。根据股权穿透,李良彬共持有赣锋锂业18.41%的股份,若以最新收盘价格计算,李良彬持股市值超过了280亿元,同比实现了翻倍。
熬过“至暗时刻”
过去两年,因为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滑,赣锋锂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曾经产能的大幅扩张,在逆周期的背景下,成为了企业的“枷锁”,让赣锋锂业业绩和股价遭遇了“双杀”。
而这一切的背后,周期的困境,也让企业学会了对市场的敬畏。
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锂被誉为“白色石油”。2020至2022年期间,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式增长,锂一度供不应求,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2022年年底一度冲破每吨60万元的历史巅峰,较2021年年初翻了10倍。
盛宴过后,行业的周期性会惩罚每一个因此获利的企业。
碳酸锂价格的暴涨,吸引了大量企业开始跨界“抢”矿,除了传统的锂矿企业之外,如宁德时代这样的下游电池厂商也在队伍之中。
到2023年,随着产能集中释放,国内外锂资源供给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智利铜业委员会1月份发布的报告,该机构预测在2024至2025年间全球碳酸锂市场将持续过剩。2024年全球锂市场预计将过剩8.9万吨,而2025年过剩量将扩大至14.1万吨。
由于供给开始过剩,锂矿的价格也因此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并且价格跌幅之大、时间之长超出了行业的预期。直至2025年中旬,碳酸锂价格跌破6万元/吨,跌幅超过了90%,才迎来了周期的反转。
而在这段锂矿的逆周期下,“锂王”的赣锋锂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赣锋锂业手握着加拿大国际锂业、阿根廷Mariana、爱尔兰Blackstair、澳大利亚RIM、西部资源、澳大利亚Pilbara、阿根廷MineraExar、Bacanora等一众国内外锂矿头部公司。
财报显示,2023至2024年,赣锋锂业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尤其是2024年,其亏损一度超过了20亿元,下滑幅度更是超过了140%。
此外,由于此前的激进式扩张,赣锋锂业负债压力并不算小。财报显示,2024年赣锋锂业资产负债率为52.8%,而在2023年该数据为42.95%,仅一年时间其资产负债率就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负债总额也从2023年的393.8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532.4亿元。另外,2024年赣锋锂业的流动负债高达316.7亿元,仅短期借款就高达90.69亿元,而货币资金却仅为59.44亿元。
进入2025年后,锂矿行业的转机突现。随着碳酸锂去库存进入尾声,再加上供应端受政策方面影响收紧,碳酸锂价格开始触底反弹。
相关统计显示,碳酸锂期货价格较年内涨幅超过了50%,伴随着碳酸锂价格回升,赣锋锂业业绩明显改善。
根据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赣锋锂业实现营收为146.25亿元,同比增长5.02%;实现净利润为0.26亿元,同比增长103.99%,实现扭亏为盈。
具体到第三季度,其复苏的信号更加明显,其营收为62.49亿元,同比增长44.10%;实现净利润5.57亿元,同比暴涨364.02%。
负债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赣锋锂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7.59%,和二季度58.55%的资产负债率相比降低了约1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虽然目前仍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负债压力,但在碳酸锂价格回升之后,赣锋锂业的“至暗时刻”就已过去。
开启下一场“豪赌”
虽然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对于赣锋锂业而言,其未来仍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高盛研究显示,近年来市场对锂的需求仍然强劲,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25到2028年,生产商目前计划增加的供应量,远超市场所需。中国电动汽车(EV)需求方面,短期因补贴与降价表现强劲,但预计2027至2028年补贴取消后销量放缓,2027至2030年销量低于此前预期。同时,动力技术路线也影响了锂的需求。
基于上述分析,高盛判断今年削减的锂供应量预计在2026年恢复供应,锂市场可能会继续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
赣锋锂业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传统锂盐业务深陷泥潭之际,赣锋锂业早早就开启了下一场“豪赌”,即固态电池的研发。
资料显示,早在2017年,赣锋锂业的子公司赣锋锂电就进入固态电池赛道。彼时,赣锋锂业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科技与工程研究所共建了固体电解质材料工程中心。据赣锋锂业官方报道,赣锋锂业的固态电解质关键原料硫化锂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通过构建固态电池上下游一体化能力,成为行业内首个打通“矿产-电解质原材料-电解质-负极-电芯-系统”闭环的锂生态企业。
目前,赣锋锂业正在持续加码固态电池的相关业务。
9月26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引入投资人以货币方式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以提升赣锋锂电的综合实力,助力公司锂生态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布局。资料显示,赣锋锂电是赣锋锂业旗下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研发与生产,拥有全系列锂电池产品。
不过,虽然在固态电池业务已经有了明显进展,但赣锋锂业仍有不少的挑战需要解决。
在技术层面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中国科学报》撰文指出:“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问题尚未突破,产业化至少还需要5到8年”,而在商业层面,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丰田计划2027年量产的全固态电池成本高达每千瓦时150美元,是现有液态电池的3倍。这意味着即便赣锋能在2026年实现量产,其产品在成本上优势也并不明显。
另外,据媒体分析,赣锋锂业大力发展固态电池业务,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其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固态电池的核心壁垒在于电解质材料与生产工艺,而赣锋锂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上游锂矿开采与中游锂盐加工。其金属锂产能虽居全球首位,但金属锂负极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仍面临循环寿命短、界面阻抗高等技术瓶颈。强行将既有资源优势嫁接到陌生技术领域,难免陷入“跨界陷阱”。
对于赣锋锂业而言,将赌注押在固态电池上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场固态电池的豪赌背后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如果此路一路畅通,那么未来赣锋锂业势必会强势“突围”,公司也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