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发言,为何引起中方强烈回应?

有读者留言:

真诚发问:为什么高市早苗的发言会引发那么强烈的回应?

《纽约时报》16日的文章从“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角度点破了关键所在。

《纽约时报》文章指出,高市11月7日的国会发言,表面上并未改变日本一贯“支持台湾”的既有立场,但她的表述却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政策惯例:在谈及“存亡危机事态(survival-threatening situations)”时,一般避而不提台湾。根据日本法律,一旦认定出现“存亡危机事态”,日本即可动用自卫队力量。因而,这一口径的变化不仅是措辞的不同,背后蕴含着实质性的政策信号。

事实上,与美国类似,日本也长期奉行“战略模糊”:在台海冲突情境下故意保持意图不明,以换取政策空间,维持外交和安全上的微妙平衡。

高市的发言恰恰戳破了这一层战略模糊,将“存亡危机事态”明确与“台湾”绑定,挑衅意味自然不言而喻。

俗话说,“我知道你怎么想,你也知道我知道你怎么想,但大家都不挑破,维持一点外交体面。”一旦有人先撕破这层体面,就要预见到不太体面的结果。

这也令人想起美国前总统拜登曾多次因“口误”打破模糊。美国法律只强调“支持台湾维持足够自卫能力(maintain a sufficient self-defense capability)”,历任美国总统都回避是否“直接出兵”这一敏感问题。

2021年,拜登在CNN举办的一场活动中被问到是否会出兵干涉,他脱口而出“会(Yes)”。

随后白宫发言人火速澄清: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总统也无意改变。

白宫发言人就差明说一句:领导说错话了。当然,这究竟是“老糊涂口误”还是“刻意试探”,外界看法不一。但至少在形式上,美国仍在谨守战略模糊的底线。

对照之下,美国都不愿轻易打破的模糊,高市早苗在上任之初便急于挑破,且拒不撤回发言,不管是为了迎合本国右翼势力,还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都令人不安。中方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