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连更新基础设施,美国都没有足够的人才了
【本文来自《每回和学生们聊到这个话题,他们都急吼吼和我争论:不可能AI取代所有工作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你当奴家是厦大的啊
我就同意你的第一句。
AI迭代的速度是极快的,汽车取代马车,用了150年,而电车取代油车,只用了不到15年,AI的速度只会比这个更快。
确实,AI离不开人,但是,AI使用人的数量,会成指数模式的下降。当年初代AI,需要十几万数据女工一张张的喂图片,现在的哎,已经不需要数据女工了,一个岗位从诞生到消失,只不过3年多一点的时间。
快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都不知道有这个岗位,它就消失了
AI迭代的速度再快,也只是一种高科技。
而科技越发达,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产业链越来越长,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而不是相反。
小鹏机器人,你看了吗?
我是看了,大受震撼。
但是你注意到了没有,小鹏机器人的各种零配件的制造公差是相当相当低,而且各种材料,背后支撑的产业链是很长的。
为啥是小鹏搞出来?因为小鹏公司是中国的,背靠中国强大的产业链,巨多的人口。
人工智能要搞出来了,要落地各种应用,比如人工智能应用到农业上,比如各种农机具实现自动驾驶和使用,那么农机具就不会坏了吗?原来的农机具的机械 电子的产业链不是还需要存在吗?
而且科技越先进,需要的人口越多,因为只有足够多的人口,按比例才能产生出足够的天才,去研究 应用这些高科技。
如果人口少了,即使科技已经研发,应用了,也会因为人少,出现塔斯马尼亚效应,导致文明和技术的退化。
咱们都不用说人工智能这些高科技了,就是普通的高科技,参与的人少了,都会大退步。
美国不就是典型的前车之鉴。
几十年前,美国研发应用了各种先进的高科技,但是后来美国在教育上,在科技上减少投资,大量的美国学生被奶头乐给搞废了,只有少量的私立精英贵族学校还在学习高科技,结果导致现在美国的很多军工,别说传承和创新了,连维修做不到了。
连更新基础设施,美国都没有足够的人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