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00万份资料,看中国彩礼涨价背后的真相

你有没有想过,中国的彩礼到底是从什么时候涨起来的?最近有学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9000多万个判例中,选出了12万个与彩礼相关的案例,最后经过大数据的统计对比,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原来中国的彩礼并不是一直那么高,最近20年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根据大数据的统计,中国的彩礼从1996年-2007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全国各地,不管是富裕的江浙沪还是偏远的中西部地区,彩礼大多集中在1-3万元人民币之间,基本处于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水平,那时候的彩礼才是真的只为了图个吉利,可是到了2008年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有点不对劲了,中国的彩礼金额开始一路狂飚,2年时间突破4万,5年时间突破6万,7年时间突破8万,9年时间突破10万,直到如今涨到了一个非常魔幻的水平。

根据大数据的统计,在短短15年的时间之内,中国的彩礼涨幅高达14倍,远远超出了工资和GDP的涨幅,而2008年就是大数据锚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的彩礼不再是简单的图个吉利,而变成了某些人发家致富的“工具”。

500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是2008年?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发现可能有3个关键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在2008年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率还只有45%左右,如今17年过去了,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70%,在这17年的时间里,有2亿人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他们进城之后就要安家落户,毕竟不管是孩子上学还是老人看病,都和房子和户口牢牢的绑定在一起,所以彩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婚姻许可证”,或者说就是一个“进城许可证”。

因为很简单的逻辑,两个小口子到了城里,当他们谈婚论嫁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买房子的问题,所以女方为了检验男方,就会以彩礼作为一个标准,去判断男方是否有在城市安家落户的能力,注意,我说的时间点是2008年附近,那时候很多家庭的彩礼是默认带回小家庭的,彩礼几乎就等于小两口买房的启动资金,不像现在这样,有的人不仅彩礼不带回,还要求男方全款买房,这确实发展得过于离谱。

当彩礼和安家落户绑定在一起,那就必然会导致一个地方的彩礼水平和当地的房价水平高度绑定,而2008年之后中国房地产行业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看在眼里。

500

我知道有人会说了,不对啊,按你说的,深圳房价那么高,那深圳的彩礼理应非常高才对啊,可是广东很多地区的彩礼普遍只要几万块钱,现在还是全国的洼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在进行大数据对比的时候,确实发现了这个问题。

中国彩礼最高的地区,是泛长三角地区,也就是以上海为核心的周边省份,具体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江苏(除苏北)等地,这些地区的彩礼水平高居全国第一,尤其是江西,由于过度畸形的男女婴儿比,让江西的平均彩礼傲视群雄。

然后彩礼第二高的地区,就是黄淮海区域,也就是河南东部、山东东部、安徽北部再加上山西大半个省,这些地方的彩礼也是居高不下。

最后就是两广和西南省份,这里的彩礼基本处于价格洼地,结婚在当地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500

为什么长三角和珠三角同样发达,但是彩礼却有如此大的差异?

原因很简单,因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举一个案例进行说明,小王是杭州本地人,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月入2万,有一个恩爱的本地女朋友,当他准备结婚的时候,女方的父母就会提出条件,为了避免掉阶层,也为了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保障,要求小王拿出38万的彩礼再加150万人民币去杭州核心城区买一套房子,因为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杭州这座城市的生存资格证。

但是在深圳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深圳几乎没有本地人,大家都是外地人,可能你是湖北的,你女朋友是湖南的,所以当双方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就没有过多的考虑城市生存资格证这个问题,毕竟深圳大家都在租房子,能买房的人可能还不到总人口的30%,这就决定了在深圳结婚,买房并不是必选项,广东开放的经济和文化氛围,让当地的人口流动非常快速,社会关系没有那么绑定,大家更注重个人的选择和自由,所以在婚姻问题上就没有那么多额外的条件。

不信你去广东看一看,当地人嫁女儿彩礼很多都是随便给,28888也行,18888也可以,如果你实在困难,8888也完全没问题,他们不会有那种把女儿当商品的心理,彩礼更多就是图个吉利。

500

而江浙沪城市人口多、房价高、竞争激烈、教育资源紧张,更重要的是,本地人的关系网络盘根错节,大家在相互攀比中就把压力堆在了一起,最后就体现在天价彩礼上面。

而深圳我说得很清楚,几乎没有当地人,都是流动人口,没有关系网络的束缚,攀比心理也就不会那么严重。

这可能是深圳房价那么高,但是彩礼却不高的真正原因。

第二个原因,除了城市化进程加速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局。

为什么恰恰是2008年会出现彩礼暴涨?因为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大体是从1990年初开始流行的,按照时间去推算,1990-2008年,18岁年左右的时间,当初那批被选中的胎儿已经长大成人,当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同龄女性缺口较大,想找一个结婚对象似乎很不容易,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恶性竞争市场,很多天价彩礼都是男方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主动提出来的,这样的人多了,彩礼自然就涨上去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江西彩礼全国最高的原因,很多人觉得江西房价又不高,彩礼不应该那么离谱啊,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江西是全国男女比例失衡最严重的地区,多重因素合在一起,才让江西成为了全国彩礼高地。

500

第三个原因,互联网的全面大流行。

你看全国的彩礼增长曲线图就能看清楚,中国的彩礼除了2008年那个明显的拐点之外,还有另一个加速节点,那就是2016年附近。

为什么会是2008和2016年?

一个是因为2007年全球第一代智能手机出现,用手机查看资讯开始普及,大量的底层百姓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人说了什么事情。

第二个是因为2016年房价加倍运动,以及短视频直播的正式流行。

当网络的世界面向所有人打开,天南地北的观念就会如同病毒般四处繁殖,以前江西有38万的彩礼,隔壁的湖北人可能都不清楚,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上海的贵公子给了女朋友100万彩礼,北京的大老板给女朋友买了200万的全款房,这些信息全都会透明的展现在普通人面前,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逐渐的就改变了全国各地的观念,各省的彩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这就是为什么彩礼的上涨和互联网的流行会惊人的同步的真正原因,二者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500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中国的彩礼就不再只是图个吉利,慢慢的就变成了阶层筛选的工具,38万彩礼你以为是想要你的钱,其实他们更想知道的是,你的家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收入阶层,而婚姻恰恰就是一个幌子,有了这层面纱的遮掩,就能掩盖某些功利主义者的真实意图。

他们口口声声说要的只是一个态度,但实际上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早就说得清清楚楚,他说:社会中存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象征资本,而婚姻正是这三者的交汇点。

用大白话去说就是,这个社会上有的人有钱,有的人有学历有见识,有的人有社会地位,而婚姻就是筛选这三大因素最便捷方式,只需要提出一个彩礼标准,再提出买房的要求,不需要其他的观察,你就能瞬间看出那个人的家庭和阶级背景,没有比彩礼更简单粗暴的辨别方式了。

这就是彩礼在中国大流行的真正原因。

不过随着潮水褪去,当城市化的进程开始放缓,当房价开始调整,当互联网的思潮开始拨乱反正,天价彩礼也会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属于彩礼的黄金时代,终将结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