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的AI终极赌局,这次是神话还是噩梦?

在全球科技投资领域掀起惊涛骇浪的日本软银集团,再次以一次震撼市场的操作证明了其作为投资巨鳄的前瞻性。11月11日,这家以激进投资风格著称的巨头宣布,已在今年10月完成对所持全部英伟达股票的清仓,总计3210万股,套现高达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这一史诗级的调仓动作,不仅标志着软银投资版图的重大重构,更向全球市场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人工智能的投资风口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精准择时:软银的资本运作艺术

细究软银此次操作的时间节点,可谓耐人寻味。就在清仓英伟达消息公布的前一天,11月10日,英伟达股价刚刚经历一波强势上涨,单日涨幅达5.79%,收盘于每股199.05美元,总市值攀升至4.84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软银选择在此时精准离场,将巨额浮盈落袋为安,展现了其卓越的资本运作能力。

这并非软银首次在英伟达身上展现其择时智慧。回溯2017年,软银通过旗下愿景基金以40亿美元购入英伟达约4.9%的股份,成为当时英伟达第四大股东。然而在2019年,软银以70亿美元清仓离场,这一决定在当时被市场质疑为“过早退出”,错失了英伟达随后股价的暴涨。但如今看来,软银对科技股周期的把握有其独到逻辑。

更值得玩味的是,从2024年起,软银再度加码英伟达,截至今年3月持仓已增至约30亿美元。而此次在持有仅数月后便果断清仓,这种灵活机动的投资策略,恰恰体现了软银在人工智能投资领域的战略纵深。

战略转型:从芯片硬件到通用人工智能

软银此次清仓英伟达绝非简单的获利了结,而是其整体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根据同日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软银在该季度实现了2.5万亿日元的惊人利润,远超市场预期。其中,软银愿景基金单季度盈利达2.38万亿日元,主要得益于对OpenAI和电子支付服务公司PayPay的投资。

这一业绩数据清晰地指明了软银未来的投资方向。自去年9月以来,软银一直在全力押注OpenAI。今年3月,软银敲定了对OpenAI价值400亿美元的首轮投资,扣除向共同投资者转贷的100亿美元后,实际投资额预计为300亿美元。更令人震惊的是,今年10月,软银与OpenAI签署修订协议,在第二轮融资中全额追加225亿美元投资,且不受特定条件限制。

软银创始人兼CEO孙正义一直以来都是人工智能的坚定信徒,如今他正将这一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清仓英伟达等传统AI硬件公司,软银正在将资源集中投向更具颠覆性的通用人工智能领域。这种从“工具”到“智能”的战略转变,可能重塑未来十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格局。

生态布局:构建AI全产业链帝国

深入分析软银近期的投资动向后可以发现,其人工智能战略远不止于简单的股权投资。目前,软银已经构建了一个横跨芯片设计、机器人技术和大模型研发的完整AI生态体系。

在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布局上,软银展现了其长远眼光。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芯片架构设计公司,Arm为软银提供了在AI硬件领域的话语权。今年10月,软银更进一步,以53.75亿美元买下了瑞士工业巨头ABB旗下的机器人业务,这一动作与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野心不谋而合。

研究机构New Street Research的股票研究分析师Rolf Bulk指出:“从今年10月至12月的这一季度中,软银至少需要305亿美元以用于投资,其中包括给OpenAI的225亿美元和给芯片设计公司Ampere Computing LLC的65亿美元。”这一数据揭示了软银资金调配的规模之大、决心之坚定。

财务稳健:在激进与保守间寻求平衡

在财报说明会上,软银集团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的表态值得深思。他表示无法就出售英伟达股份的时机发表评论,也“无法判断我们是否处于AI泡沫之中”,同时强调出售股份是软银“资产变现”战略的一部分。

这一表态反映了软银在激进投资与财务稳健之间的平衡艺术。后藤芳光强调:“我们希望在保持财务稳健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大量的投资机会。通过这些选项和工具,我们确保以非常安全的方式进行融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