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生钱,凭什么比人干活快一万倍?

一个快得突破天际,一个慢得像是上古遗迹。

温铁军老爷子点出一个bug:金融资本。  这玩意儿就是个开了加速外挂的玩家。一笔金融交易,可能就0.04秒,清算结算也就零点几秒。这是什么概念?你眼睛一闭一睁,人家一栋楼的钱可能就到手了。  而最原始、最硬核的产业,农业,是个什么速度?  春天你得育苗,夏天你得插秧,秋天你得收割,冬天你得休养。从种子到饭碗,一个周期小半年,中间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结果呢?一个创造了人类生存的根本,一个在数字世界里空转。但赚钱效率,一个在地下室,一个在平流层。

这就引出了一个残酷的逻辑:一个社会的运行规则,如果越是脱离实体、脱离生存本身,反而越是能获得超额回报,那么贫富分化就不是一个bug,而是系统的核心驱动。你以为的现代化,可能只是把榨汁机从手动挡换成了全自动挡。

更骚的操作,在于计分规则,也就是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GDP。  GDP这玩意儿,本质上是算交易增加值。  金融交易,0.04秒一笔,每一笔都算增加值。一天下来,数据能刷爆表。  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大半年,中间无数的劳动和汗水,但在市场上卖掉之前,交易次数约等于一。  这就好比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GDP就是那份P过的写真,它只告诉你这个经济体“交易”有多频繁,却没告诉你它是不是健康。

以前咱们不这么玩儿,80年代前,大家比的是钢产量多少吨,粮食产出多少万吨,猪肉够不够吃。这些指标土是土了点,但它实在,它能让你感受到一个国家真实的肌肉。  现在呢?大学经济学课堂上,谁不讲GDP,谁就是异端。教授们不拿GDP模型发论文,职称都评不上。  于是,一套完整的洗脑闭环形成了。  规则不合理?不,是你不适应规则,是你产业结构落后,是你个人素质不行。  这套PUA,是不是有点熟悉?

温铁军真正扎心的地方,在于他指出了这套不合理规则的根源:成本转嫁。  啥叫成本转嫁?

说白了,就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击鼓传花,只不过传的不是花,是风险、是污染、是代价。而鼓声一停,那个“锅”,总能精准地落在最没能力反抗的人头上。

这个游戏分了几个阶段。

早期资本主义,欧洲人一边搞文艺复兴,一边满世界殖民,抢资源,贩奴隶。发展的成本,让美洲、非洲、亚洲买了单。

中期资本主义,二战后,发达国家自己内部的劳工不好压榨了,环境也扛不住了,于是开启了制造业大转移。把工厂、污染和劳资矛盾,打包甩给了发展中国家。我们吃到的那点时代红利,就是这么来的,代价是我们的环境和几代人的青春。

晚期资本主义,也就是现在,制造业的利润也薄得像刀片了,怎么办?玩金融呗。开启金融全球化,美元欧元两大阵营,满世界放水,吹起资产泡沫。

500

引自:董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