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再融资,创始人再减持

斑马消费 徐霁

一边是公司再融资,筹集“弹药”打硬仗;另一边,创始人、董事长却选择了减持。

短期内,出现在永辉超市身上的两个大动作,很难不被投资者讨论和解读。

已连续巨亏4年的永辉超市,急需通过“胖改”来争取转机,但胖改路上持续加深的阵痛,也需要艰难承受。

今年9月之后,几乎所有压力,都转移到了90后新任CEO王守诚的肩头。

500

 

大股东宣布减持

当前的永辉超市,正处于变革的关键当口,作为创始人的张轩松与其一致行动人却选择了减持。

昨日,永辉超市(601933.SH)披露公告称,已收到张轩松及其一致行动人出具的告知函,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上市公司不超过9075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将在2025年12月4日-2026年3月3日间实施。

目前,张轩松直接持有永辉超市8.72%股权,为单一第二大股东。喜世润合润6号等6只私募基金,分别持股1.87%、0.85%、0.77%、0.74%、0.74%和0.36%,与张轩松为一致行动人。通过一致行动人关系,张轩松合计控制永辉超市14.05%股权。

张轩松与这些私募产品的一致行动人关系,是因家庭资产规划而形成的。2021年2月,张轩松因家庭资产规划需要,将所持永辉超市3.5亿股,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给了喜世润合润6号等6只私募基金产品,各方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

其后,张轩松还多次动用这些私募基金产品,通过二级市场对永辉超市股票进行增持。

虽然,张轩松仍是永辉超市的大股东、董事长,但他已无法完全左右公司的航向。

1995年,高中都没毕业的张轩松,在做过多门小生意后,进入零售行业,在福州开出了一家“古乐微利超市”,这就是永辉超市的起点。

2010年,永辉超市登陆上交所,成为了拥有150多家门店的连锁商超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的永辉超市,充分利用融资平台优势,进行更大规模的门店扩张。与此同时,广泛投资区域连锁超市同行和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庞大的“永辉系”。

永辉超市的成长,受到了各路资本的关注。牛奶国际、腾讯、京东等巨头,均投入巨资参与其中。

在此期间,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大量套现。仅在2018年2月,二人向腾讯转让5%股权,就一把套现42亿元。

但在2018年,因为“经营策略上存在重大分歧”,一直共同掌控公司的兄弟二人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永辉超市变成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再融资加码“胖改”

就在张轩松和一致行动人宣布减持前不久,永辉超市一项新的定增计划,已获交易所受理。

公司计划通过定增募集资金31亿元,用于门店升级改造、物流仓储升级改造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中。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零售行业竞争的升级,传统商超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永辉超市作为曾经的“中国零售之光”也逐渐暗淡下来。

困境之中,永辉超市选择了学习胖东来进行调改。去年6月,永辉首家胖改店郑州信万广场店重新开业,首日销售额达188万元,是调改前日均销售额的13.9倍,客流达12926人,较调改前增长5.3倍。

首家调改店的成功,更坚定了永辉超市“胖改”的决心。截至今年6月末,已完成124家门店的调改开业。

根据规划,永辉超市将在今年7月底,完成调改门店突破150家、覆盖全国60城的阶段性目标,并计划在2026年农历春节前,将调改门店拓展至300家。

后续,更多门店的调改升级,会涉及大量资金投入。因此,永辉超市计划使用24亿元募集资金,投入对216家门店的调改升级,在商品结构、购物体验、组织构架及薪酬等多个方面进行系列化改革。

 

压力给到“90后”CEO

领导永辉超市改革的,并不是张轩松,而是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

去年9月,名创优品通过子公司骏才国际,以2.35元/股,收购牛奶国际、京东世贸、宿迁涵邦所持永辉超市26.68亿股,对价合计62.7亿元,以29.4%持股,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对于这笔投资,叶国富表现得相当自信,“别的地方我会做错,但在零售这一块不会。”他称,自己过去十几年走遍全球,看了各种零售业态和模式,胖东来模式比Costco、山姆等更优秀,“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

在学习胖东来调改的过程中,永辉超市同步战略收缩、关店止血,门店数量大幅减少。仅在今年前三季度,就已累计关店325家,截至9月末的门店数量为450家。在不到两年时间内,门店数量减少过半。

大量闭店不仅导致规模急剧萎缩,由此产生的租赁及人员赔偿、商品出清费用,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整体业绩。

2021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910.6亿元降至675.7亿元,期间归母净利润连续巨额亏损,合计亏损达95亿元。今年以来,下滑的趋势延续,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4.3亿元、归母净利润7.10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2.21%和811.60%。

今年3月,永辉超市董事会换届,迎来人事大变动。张轩松、张轩宁兄弟继续担任董事,张轩松连任董事长;名创系叶国富、张靖京和王永平亦成功当选为非独立董事。公司依旧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虽然,叶国富并不直接参与永辉的经营,但他以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率领一众高管,主导着永辉超市变革的方向。

永辉超市董事会换届之后,CEO一职一度空缺长达半年“全球招募,虚位以待”。最终,已积累了“胖改”经验的内部人、“90后”王守诚在竞争中胜出,出任CEO。

王守诚虽然只有34岁,但面相老成,头上白发隐现。2017年北大硕士毕业后,他就以“融才”管培生的身份加入永辉超市,历任CEO业务助理、集群运营合伙人、上海省区总经理等职务。去年10月,晋升为公司副总裁。

去年,永辉超市宣布学习胖东来模式进行调改,王守诚在该项目中担任调改小组负责人,牵头运营标准体系的建设。全面推进胖改,正是当前永辉超市的重中之重。

在这个需要打硬仗的时候,创始人选择了减持,很难不被中小股东们理解为利空的信号。

昨日收盘,永辉超市股价大跌2.74%,领跌A股零售板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