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贸易环境缓和 全球对稀土及相关永磁材料需求总体料保持上行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强调,上月中国出口增速转负,是由内外部多重因素叠加引发的阶段性波动,单月数据变动并不能与“外贸趋势性逆转”划上等号。随着后续宏观和外需环境的改善,及政策的持续发力,未来各月出口增速有望逐步回稳。

500

技术输出成新增长点 政策持续发力形成支撑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首10个月,中国外贸总值52,046亿美元,按年增长2.7%,其中,出口增长5.3%,进口下降0.9%。单看10月,外贸总值为5,206.3亿美元,按年下跌0.3%;其中,出口下降1.1%,较前值低9.4个百分点,为3月以来首次转负;进口增长1%,较前值放缓6.4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按月减少3.8亿美元至900.7亿美元,连续两个月创3月来新低。分析称,上年同期高基数,及短期贸易摩擦扰动,致上月出口增速转负。从过去三年同期均值看,今年10月出口金额仍在3,000亿美元上方的较高水平,随着宏观和外需环境的改善,及政策的持续发力,加上中国企业更多凭借核心技术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未来各月出口增速有望逐步回稳。

●香港文汇报记者 倪巍晨 上海报道

以人民币计价,前10个月,中国外贸总值37.3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长3.6%;其中,出口增长6.2%,进口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单看10月,外贸总值3.7万亿元,按年增长0.1%;其中,出口下降0.8%,进口增长1.4%,连续五个月增长。

上月出口增速转负属阶段性波动

广开首席产研院资深研究员刘涛指出,2022至2024年的10月,中国出口规模分别为2,936.14亿美元、2,741.98亿美元和3,088.55亿美元;此外,今年3月以来,中国单月出口规模基本保持在3,000亿美元上方,9月一度升见3,285.7亿美元。他说,上月出口金额虽小幅回落至3,053.5亿美元,但仍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去年10月较高的基数,或是上月出口增速转负的主因」。

500

著名经济学家 宋清辉

内地经济学家宋清辉强调,上月中国出口增速转负,是由内外部多重因素叠加引发的阶段性波动,单月数据变动并不能与「外贸趋势性逆转」划上等号。随着后续宏观和外需环境的改善,及政策的持续发力,未来各月出口增速有望逐步回稳。

稀土出口终结3个月降势 月增8.6%

值得一提的是,首10月中国稀土出口52,699.2吨,按年增长10.5%。其中,9月稀土出口降至4,000.3吨,为今年2月以来新低,已连续第3个月下滑;不过,10月稀土出口4,343.5吨,按月增长约8.6%,终结连续3个月的降势。此外,首10月中国大豆进口合计9,568万吨,按年增长6.4%。其中,9月大豆进口1,287万吨,为历史同期新高,并录月度历史次高。10月大豆进口量虽因季节性因素较9月下降约26.3%,但仍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7.2%。

宋清辉认为,政策与管控的不确定性,及国际需求和中间品下游订单的季节性和库存波动,是月度稀土出口规模波动的主因。短期稀土出口或仍呈现波动性,但中长期「全球对稀土及相关永磁材料的需求总体料保持上行」。他并指,9月中国大豆进口规模录历史次高,10月进口规模虽较前值回落,但仍算强劲。初步判断,本季大豆进口量或因季节性规律略有波动,进口总量有望保持高位;中长期看,中国对大豆的刚性进口需求将续高位,但要注意中美贸易关系变化对大豆采购来源的影响。

贸易环境缓和 市场情绪改善

展望后市,瑞银投资银行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张宁表示,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同意采取系列措施缓和紧张的贸易局势。上述成果有助于改善市场情绪,使企业能重新调整投资决策和供应链;稀土出口的正常化,有望对全球科技行业供应链带来正面影响。他提醒,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演变中,美国工业和安全局还在实施所谓「实体清单」,未来有可能扩展到更多中国公司,「贸易协定之外领域也可能出现新的争端」。

多重因素将对后续出口形成支撑。刘涛分析,首先,10月末中美已就阶段性关税休战达成一致,这为本季和明年中国出口保持稳定,及出口端加快转型争取更多的调整空间。其次,美国最高法院司法裁决,有望在一定程度推翻、限制、迟滞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迫使其调整对外关税的施压力度。再次,中国有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叠加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以及贸易创新对出口竞争力的提振,后续出口仍具韧性。最后,在贸易对弈领域,中国已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和手段,美国、欧盟和部分国家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或较有限。原标题:中国外贸韧性彰显 首10月出口增5.3%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