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9):家庭养育与大脑发育③

                            作者:曹建军

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做个有深度的明白家长。喜欢我的文章,请加粉丝、关注,这对我很重要,非常感谢!以下是正文:

    Ⅰ心理学原理

大脑的发育的微观和宏观:

1、微观层面:神经元的生长与成熟,这一层面关注单个脑神经元的发育过程。新生儿时期的神经元如同幼小的树苗,体积微小,结构相对简单,突触数量少且纤细。

在成长过程中,神经元如同树苗吸收养分和依赖阳光雨露一样,需要遗传指令、充足营养以及适宜的环境刺激。

神经元逐渐成熟:细胞体积增大,轴突和树突(突触)延长并复杂化,髓鞘形成包裹神经纤维(髓鞘化)。这些变化使得神经元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功能日趋完善。

     Ⅱ 虚构小故事

根据大脑发育的微观层面信息,我们构思了三个对应不同家庭环境的小故事。

故事一:好父母之家——林诗杰、许梅香与小哲(林哲)

故事核心:丰富的营养与适宜的刺激,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神经元茁壮成长。

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客厅。爸爸林诗杰没有打开电视,而是坐在地毯上,和小哲一起玩复杂的乐高工程车套装。

“小哲,你看,这个传动结构需要先固定这个轴,否则轮子会不稳。”林诗杰耐心地讲解着,引导儿子观察、思考。小哲的小手尝试着拼接,失败了,爸爸就鼓励他:“没关系,我们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拼搭玩具,更是刺激着小哲大脑前额叶的神经元,建立复杂的逻辑连接,树突在尝试中不断伸展、连接。

妈妈许梅香则更注重情感与艺术的滋养。晚饭后,她会和小哲一起读绘本,不仅讲故事,还会模仿角色的声音,讨论“为什么主角会这么做?”。睡前,她会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或者用手轻轻抚摸小哲的背,哼唱摇篮曲。这为小哲提供了稳定、安全的情感环境,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同最佳的营养液,促进着与情绪、记忆相关的边缘系统神经元的健康发育和髓鞘化。

在他们的养育下,小哲大脑中的“神经元树苗”获得了最理想的生长条件:遗传指令(基因) 稳定表达,营养 全面均衡,环境刺激 丰富而适宜。他的神经元细胞体积充分增大,轴突和树突的网络日益茂密、复杂,髓鞘化过程顺利,使得神经信号的传递又快又准。小哲表现出出色的专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稳定的情绪。

故事二:普通父母之家——许一凡、曾琳香与许小雨

故事核心:基础养分充足,但“阳光雨露”随机而至,神经元正常生长但潜力未完全激发。

许一凡和曾琳香是典型的“随大流”父母。他们爱女儿小雨,但更多关注她的吃饱穿暖和学习成绩。

爸爸许一凡下班累了,最常见的休闲方式就是抱着手机刷短视频,有时小雨问他问题,他会敷衍了事,或者直接让她“去问妈妈”。偶尔心情好,他会陪小雨看一会儿动画片,但很少有深入的交流。这为小雨的神经元提供的刺激是被动和单向的,那些负责复杂思考和创造性连接的树突,得到的锻炼机会有限。

妈妈曾琳香负责小雨的生活和学习,她确保小雨三餐营养,按时完成作业。她会给小雨报读辅导班,但很少关心她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家里的环境刺激标准但缺乏个性化:有书本,但很少共读;有玩具,但多是按说明书操作的类型。

小雨的大脑神经元如同生长在一块还不错的土地上,基础营养(遗传和物质) 没问题,能保证她正常发育。但“阳光雨露”(高质量的互动和探索性刺激)时有时无,不够充沛。她的神经元会成熟,体积会增大,突触也会连接,但其复杂化和髓鞘化的程度,可能达不到最优水平。她可能是个听话、成绩中上的孩子,但在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处理信息的能力上,可能相对平淡,潜力没有被充分点燃。

故事三:不好父母之家——赵大勇、王红梅与小源(赵清源)

故事核心:恶劣的“气候”与贫瘠的“土壤”,让神经元的生长充满压力,甚至可能导致损伤。

小源的家常常被紧张和恐惧的气氛笼罩。爸爸赵大勇脾气暴躁,一点小事就能让他勃然大怒。小源不小心打翻水杯,换来的不是安慰和指导,而是一顿吼骂:“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干不好!”这种持续的语言暴力和压力环境,会让孩子的大脑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为了应对威胁,与恐惧、焦虑相关的神经元(如杏仁核)过度活跃和连接,而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理性思考、自我控制)的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则因为缺乏积极刺激和受到压力激素的抑制,发育相对迟缓,树突连接简单,髓鞘化过程也可能受阻。

妈妈王红梅忙于生计,且常常和丈夫争吵,身心俱疲,对小源的情感需求往往是忽视的。小源大多时间自己呆在角落,与电视为伴,或者干脆发呆。他缺乏有益的感官刺激、语言交流和探索机会。这就如同把神经元的“树苗”放置在阴暗角落里,缺乏“阳光”(关爱)和“雨露”(互动),树突没有机会伸展,突触连接稀少,神经元网络显得稀疏而“营养不良”。

在这种环境下,小源大脑的发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他的部分神经元可能因为长期压力而发育不良,整体神经网络的结构和效率都可能低于同龄人。他可能表现得胆小、退缩、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易怒、有攻击性,因为他的大脑为了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已经做出了适应性的、但却不利于长期学习和健康心理的调整。他的神经元“树苗”,在风雨中艰难求生,形态难免扭曲羸弱。

 

说明:本文属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理》之《个人形成论》的大脑发育与心理发展部分之三。后续将持续发布后续部分。

曹建军忠告:这里好家长是理想化的家长,是完美的家长。完美的家长培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不完美,甚至可能会比较糟糕。心理学上认为比较合理的是足够好的家长,也就是七分好的家长,就是在普通家长的基础上,再加上好家长的理论指引,这样就成了足够的好家长。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