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即将失守,可能是乌克兰防线的结构性崩塌的开始

2025 年 11 月9日牛财金消息,乌克兰顿涅茨克前线传来一个几乎无法回避的现实:波克罗夫斯克(即“红军城”)——这座曾被泽连斯基称为“顿巴斯铁锁”的城市,已濒临失守

西方媒体开始刊文,将其描述为“一场代价高昂的象征性胜利”,暗示俄军得不偿失、乌军损失可控。但这一判断严重低估了红军城的战略价值,也误读了乌克兰死守不退的真实原因

事实是:红军城的失守,将直接导致乌军整个顿巴斯防御体系出现结构性崩塌,绝非“象征”二字可以轻描淡写

500

图1. 乌克兰红军城包围圈态势图(2025年11月8日,牛财金提供)

一、为什么说“象征性胜利”是误判?1. 乌克兰为何死守?——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生存

CNN 引述乌军士兵称:“至今没有撤退命令……所有人都知道陷落不可避免,但部队已精疲力竭,增援的影子都没有。”这恰恰说明:乌军高层明知代价惨重,仍选择拖延撤退,是因为一旦放弃红军城,后果不堪设想

兵力投入

:据乌克兰国防部 2025 年 8 月披露,红军城方向部署了 第 129 旅、第 59 摩步旅、国土防御第 110 旅等至少 4 个主力旅,总兵力超 3.5 万人(来源:ISW + 乌克兰议会简报)。

装备消耗

:仅 2025 年第三季度,乌军在该方向损失 超过 120 辆装甲车、47 门火炮(Oryx 开源统计),占同期东线总损失的 38%。

人员伤亡

:“他们的行动强度极大,我们的无人机飞手根本跟不上节奏。俄军人经常三人一组行动,赌的是其中两人会被击毙,但至少有一人能抵达城区,并建立据点。每天大约有上百个这样的小组通过。”一名来自乌克兰“Peaky Blinders”无人机部队的士兵告诉 CNN。按此推算,乌军日均需应对 300多个 突击点,巷战强度远超巴赫穆特。

如果只是“象征”,乌克兰何必押上近四分之一的东线机动兵力,承受如此高的伤亡率?

11月8日,乌克兰总参谋长格纳托夫和泽连斯基关于红军城的防守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格纳托夫告诉泽连斯基,坚守红军城或者放弃,决定权在军方,不是公开事务,事后才会告诉总统。而泽连斯基很愤怒,认为如果放弃红军城,将严重打击美国和欧盟对乌克兰的信心。

2. 红军城的战略价值从未消失,只是被“转移”而非“归零”

为了淡化红军城失手的影响,西方军事分析的观点称:“俄军早已切断补给线,红军城已无战略意义。”这是典型的静态思维和推卸责任。

过去

:红军城是顿巴斯西部唯一具备铁路+公路双通道的枢纽,连接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第聂伯罗三大后方基地。

现在

:尽管主干道被袭,乌军仍通过 夜间车队+越野小路 维持补给(UN OCHA 10 月报告证实)。只要红军城在手,乌军就能迟滞俄军向康斯坦丁尼夫卡—德鲁日基夫卡工业带推进

未来

:一旦失守,俄军将获得:

完整的顿涅茨克州南部控制权直插乌军第二道防线(K-D 轴线)的跳板对克拉马托尔斯克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战争研究所(ISW)10 月 25 日最新评估指出:“红军城陷落后,乌军在顿巴斯将再无战略纵深可言。

二、红军城失守,乌克兰将面临什么?1. 后勤体系全面重构,成本飙升

原经红军城转运的弹药、燃料、医疗物资,需绕行 200 公里以上 至巴甫洛赫拉德中转。

运输时间从 6 小时增至 18 小时,且全程暴露在俄军无人机监视下(来源:乌克兰后勤司令部内部简报)。

2. 防线多米诺骨牌效应启动

红军城—米尔诺赫拉德—康斯坦丁尼夫卡构成乌军“三角支撑点”。一旦红军城丢失:

米尔诺赫拉德侧翼暴露,预计 2–4 周内难保;

康斯坦丁尼夫卡将陷入 三面受敌,而该城是通往斯拉维扬斯克的最后一道屏障;

如果斯拉维扬斯克失守,顿巴斯将彻底落入俄军之手——这是乌克兰自 2014 年以来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3. 政治与士气双重打击

红军城是 2024 年乌军“反攻承诺”的核心支点,泽连斯基曾多次视察并承诺“绝不放弃”。

其陷落将严重削弱国内民众对战争持续性的支持。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 10 月民调显示:支持“继续战斗到底”的比例已从 68% 降至 51%

三、对俄罗斯而言:是否“一马平川”?

并非如此,但的确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俄军获得的关键优势:

✅ 心理优势:自 2023 年巴赫穆特后再次夺取大型城市,极大提振士气;

✅ 战役主动权:可自由选择下一主攻方向(北攻斯拉维扬斯克,或西压第聂伯罗);

✅ 政治筹码:为普京在 2026 年前实现“解放顿巴斯”目标提供实绩;

但挑战是艰巨的:

❌ 俄军在红军城伤亡估计超 2.5 万人(英国国防部估算),精锐空降兵损耗严重;

❌ 前线过长,补给压力剧增;

❌ 西方援助虽放缓,但 F-16、ATACMS 已开始交付,乌军远程打击能力正在恢复;

因此,红军城不是“终点”,而是俄军新一轮攻势的起点

如果红军城失手,可能是俄乌战争的转折点。

将红军城之战轻描淡写为“象征性胜利”,是对战场残酷现实的误读。对乌克兰而言,失去的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顿巴斯防御体系的脊梁;对俄罗斯而言,付出的代价虽高,但换来了打破僵局的战略突破口

战争远未结束,但天平已在倾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