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早该塌房了

作者 | 王冇冇

来源 | ins生活原创

FIGURE 11/08

王家卫,最近麻烦了。

网传的《繁花》剧组录音里,他和知名编剧秦雯你一言我一语,唠起了娱乐圈的“家常”。

丝毫不见一贯的文艺名导形象。

只让人想到村口的大姨。

500

反差如此明显,让文青们的心碎了一地。

毕竟,王家卫导过的作品,都是文艺片里的经典。

网上一片对他塌房的震惊。

可实际上细想想,这并不意外。

王家卫恐怕早就“德不配位”了。

01

成为「王家卫」

王家卫原本也是编剧出身。

1980年,他放弃在香港理工大学读美术设计,转而去了TVB第一期编导训练班。

那时候,正是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业内都是要求快速高产。

但执着追求感觉的王家卫,几个月都写不出一个剧本。

只有陈勋奇愿意用他。

在永佳影视,王家卫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他磨了整整两年,为导演谭家明写出了《最后胜利》的剧本,被提名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编剧”。

这让他结识了刘镇伟和邓光荣。

写出了叫座的《江湖龙虎斗》《猛鬼差馆》,名气更盛。

但王家卫却痛恨当编剧。

他更喜欢掌控权在自己手里。

恰好邓光荣打算扶持新导演,看中了王家卫。

从此,王家卫就成了“墨镜王”。

1988年《旺角卡门》上映,大众记住的不只是张学友那句“吔屎啦你”,还记住了在戛纳红毯上,戴着黑墨镜的王家卫。

500

这之后,文青的片单上,王家卫的电影都是必看。

《阿飞正传》里,张国荣说的“我是一只没有脚的鸟,只能一直飞。”又孤独又浪漫。

哪怕多年后,遇到潮湿的夏日,都还会想起旭仔穿着短裤,在家里随意又慵懒的跳着舞那一幕。

500

结尾梁朝伟出现的那一分钟,更是被称为封神镜头。

戛然而止的余味,最是难忘。

500

《重庆森林》里,金城武顶着一张帅脸,边吃凤梨罐头,边说出那段经典的「过期论」。

字字不提失恋,却句句都是遗憾。

500

王家卫最擅长的,就是把氛围玩到了极致。

他用《春光乍泄》《花样年华》《堕落天使》《一代宗师》一系列作品,打造出了一个王家卫的「宇宙」。

你不一定记得故事,但一定记得各种情绪。

或遗憾、或迷茫、或孤独。

这种意识流的手法,让王家卫的作品总被冠以「高级」之名。

他本人不仅成为揽下多个奖项的名导,也成为了文青心中的一种符号。

可事情有A面,就会有B面。

纵然王家卫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会引发回忆或者是共鸣。

但他的方式,却极其自我。

02

王家卫“受害者联盟”

很多年前,王家卫名下就挂了一串“受害者”。

他当编剧时,陈勋奇没少收拾“烂摊子”。

经常因为他拖延,一边拍一边重新写剧本。

500

拍戏也是如此。

圈内流传一句话,投王家卫,钱要多,命要长。

邓光荣曾经差点被拖垮。

拍《阿飞正传》的时候,原本要3个月拍完。

王家卫硬是拖了将近一年半。

预算从1500万涨到2300万港币,当年港片的平均成本也就300万港币。

成本这么高,上映后却只有900万的票房。

邓光荣赔了四五百万,公司濒临破产。

后来,王家卫曾在采访中回应过:“那是我必须拍的电影。否则,我就永远拍不出自己的电影。”

对他来说,拍出自己想要的最重要。

其他的都可以不管不顾。

500

比起制作人,最惨的是演员。

王家卫拍戏,一定要看到他要的感觉。

《东邪西毒》是在沙漠上取景,超过45度的高温。

林青霞要拍一场独自走路的戏,因为达不到王家卫要的光线和孤独感,走了七次,直到中暑被送回帐篷,才不得已中断。

500

《春光乍泄》也把张国荣和梁朝伟折磨的够呛。

梁朝伟拍摔倒的戏,摔了十几次,摔到手不停的抖,才算过。

张国荣拍戏喝真酒,喝到胃病复发。

更难受的是精神上的。

为了拍出真实的分别感,王家卫让张国荣和梁朝伟两个人分开住,也不告知原因。

张国荣每天自己待着,没人说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拍戏。

那段时间,他晚上睡到半夜就醒了,独自跑到阳台上抽烟。

梁朝伟也一样。

一个人到片场之后,就坐在角落里干等着,一动也不动。

拍久了,两个人都分不清角色和现实,陷入抑郁的情绪。

500

这次拍完之后,梁朝伟休息了整整3个月。

《春光乍泄》被送去戛纳的时候,他也没去,不想再看到这部电影。

不止他们两个,很多和王家卫合作的演员都很痛苦。

王家卫没有剧本,也不告诉演员拍什么。

无止境的等待是经常的事。

《2046》章子怡在4年时间里,来回被召回补拍。

等了2年,才等到拍一场哭戏。

《一代宗师》宋慧乔只有几场戏,也是等了2年。

剪片子王家卫也看感觉,经常删掉大量的戏。

《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和梁朝伟拍过一场亲密戏,拍的非常投入、认真。

但王家卫给删了。

后来,张曼玉回忆这段经历时,觉得自己被玩弄了。

500

还有《阿飞正传》,梁朝伟拍结尾的独白,拍了40次,结果只有一分钟彩蛋。

只要演员进到王家卫的片场,一切都是未知。

唯一的掌控者就是王家卫自己。

这种方式,一直备受争议。

李安曾不止一次暗指。

“我拍电影,剧组几百人,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灵感就让大家等。导演要有责任感,不能任性。”

可王家卫的解释,一向都是艺术。

他曾不止一次说过,我拍的不是电影,是时间。

可在艺术外衣之下,又何尝不一种霸权?

03

成也王家卫,败也王家卫

王家卫的“拖延”,几乎垄断了业内的好资源。

因为他总是延长拍摄期,导致梁朝伟、张曼玉、林青霞、张国荣等一众人的档期混乱。

别人想用他们,就需要等王家卫拍完。

这种随时看自己想法来的方式,不仅惹怒同行,也让剧组的人苦不堪言。

《花样年华》的摄影师本来是杜可风。

但拍一半换人了。

500

因为王家卫反复改戏,不通知就更换机位,让杜可风觉得不被尊重,两人彻底闹翻。

过分的是,在影片末尾的摄影署名上,王家卫擅自改成第二任摄影师,完全抹去杜可风的名字。

这对摄影来说,是莫大的侮辱。

而王家卫这种“个人特色”,却经常被宣扬,甚至默认为应该要习惯的“规则”。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他是名导。

理所当然应该被“捧着”。

500

最出圈的当属《摆渡者》事件。

这是王家卫监制的作品,上映后全网差评。

为了挽回口碑,王家卫下场力挺电影,直言“我喜欢”。

随后,几乎半个娱乐圈的明星都转发,同样配文“我喜欢”。

只有王传君说:“我不喜欢。”

500

当时很多人觉得他傲慢,故意蹭王家卫的热度。

现在录音曝出后,傲慢的反而是王家卫。

他打着艺术的旗号,享受着名利带来的特权。

编剧、演员、前辈,没有一个是他尊重的,都是他完成自己想法的“工具”。

想起王家卫在很多采访里,都会频繁提起的一个词。

那就是“控制”。

如今回过头,再看他早年作品构筑起的「王家卫宇宙」,恐怕不只是文青的精神寄托地,还是王家卫自己的“王国”。

他沉迷在其中,早已忘了给自己设做人的底线。

点击「ins生活」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