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暴发347起流感疫情,如何应对“新毒株”?

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省份进入流感流行期,门急诊阳性率达17.5%。面对提前到来的流感季,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
撰文 | 燕小六、文慧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流感不仅来得更早,势头还有点猛。
11月6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5年第44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期内(10月27日-11月2日),全国共报告34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与上一监测周的144起相比大幅增加。
根据周报,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进入流感流行期,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比为5.1%,高于前一周和前三年同期水平。南方省份则高于2022年、2024年同期水平。
“今年流感高发时间有所提前,从这个趋势看,今年流感的流行强度可能会增强,需要提前预防。”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印根权提醒。

图源:2025年第44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多地发热门诊患者数量在增加
近期,广西、广东、四川等多地疾控发文,称已进入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这反映在临床工作中,就是发热患者多了。
西安一名小儿内科医生表示,最近门诊中高热患儿激增,提示流感高峰提前到来。她和异地同行交流,得知对方半天门诊就接了十多名甲流患儿。
11月3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蕾告诉媒体,自10月中下旬以来,发热患儿就诊数量增长明显,进入11月后持续上升。成都三六三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也出现儿科夜间门诊急诊量增加的现象。
据四川省流感监测数据显示,9月该省每周流感病例数约1000例,10月下旬达到每周1万余例。“和去年相比,流感流行提前近1个月。”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所主管医师董爽告诉媒体。
诊疗量增加的情况还出现在广东、河南等地。
自10月下旬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量,尤其是发热患儿显著增多,仅11月1、2日两天就接诊4000余人次。病原学筛查数据显示,甲型流感占病因构成的40%以上。
10月6—19日,广东累计报告3起流感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广东省揭阳市某初中班主任告诉“医学界”,最近学校每个班都有好几个学生请假,主要表现为发烧、头晕、喉咙痛,一查都是流感。
杭州某儿童医院专家也说,一人中招、全家感染的情况不在少数。

北京卓正医疗儿科医生孔令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雷副主任医师也感觉到,接诊的流感患者增多,但暂未出现显著增长。
陈雷告诉“医学界”,按照以往经验,流感高峰期通常出现在每年12月底至次年1月,目前尚未到这个时间段,需要进一步观察。
“今年流感疫情较往年更早出现快速上升态势,预计我省流感疫情峰值将有较大可能超过近年平均水平。”不久前,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提醒。
全身症状重?或因“新毒株”
除了我国,今年全球多地均提前进入流感季。
10月3日,日本宣布进入全国性流感流行期,较去年提前了1个多月。截至10月26日,该国流感病例数连续第十周攀升。东京等多个首都圈地区发布预警,上千学校紧急停课。
马来西亚、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地流感也提前暴发。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首席执行官James Mackey表示,今冬将是NHS最难熬的一季。目前多家医院满负荷运转,还有些医院在储备人手、病房,以防病例数进一步增加。
10月3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发文,称流感活跃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9月开学至当日,香港地区共报告16例涉及儿童流感的重症病例,其中1人死亡。
综合分析显示,今年流感流行季提前到来与多因素有关,包括气候条件,流感疫苗接种率不高以及优势毒株更替等,导致人群普遍易感。
根据中疾控发布的检测周报,今年的流行毒株是甲型H3N2,它和去年主要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不同。
深圳卫健委发文解释:“去年,很多人被H1N1感染后产生抗体,人群对应的相关抗体水平比较高,第二年H1N1再流行的难度就大了。反过来,如果H3N2有一段时间没流行,人群里对应的相关抗体水平就低,H3N2就更有机会流行。”
孔令凯提醒,老年人群对H3N2更易感、群体负担更重。在儿童中,有研究发现,H3N2感染后的发热持续时间更长、下呼吸道受累比例更高。
陈雷发现,目前门诊的流感患者仍以轻症为主,偶尔有因肺炎住院的病人被查出合并流感感染,极个别为重症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今年确诊流感的患者全身症状确实更明显,包括乏力、肌肉酸痛、发烧等,但也没有特别严重,持续高热患者在门诊不多。”陈雷告诉“医学界”。
现在打流感疫苗,还不晚!
“当下仍有必要呼吁公众抓紧时间接种疫苗。”孔令凯向“医学界”强调。
2023年,Advances in Therapy发表荟萃分析,基于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9日的临床研究数据,当H3N2流行占主导时,65岁以上人群因流感住院、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这意味着,今年流感可能对免疫力普遍较低、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威胁更大。
陈雷表示,流感疫苗接种后需4周左右生效,部分人群2-3周后即可出现保护作用,现在接种疫苗是来得及的。而且,当下主要活跃的流感毒株是甲型H1N1pdm09、甲型H3N2,今年的流感疫苗恰恰对这两种毒株都有保护作用。
11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最新版《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其中指出,2025—2026年度北半球主流三价疫苗包含3种病毒株的类似株,分别是H1N1pdm09类似株、H3N2类似株(本年度已更新)、乙型Victoria系类似株。
据“红星新闻”消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近期预约接种流感疫苗的人数较多,部分疫苗缺货。还有些地区的疫苗接种“已约满”或“暂停预约”。
针对接种时间,最新版《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明确指出,9—10月一般是最佳接种时间;在上述时间内未接种的人群,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
“建议所有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孕妇可接种未把妊娠期妇女列为接种禁忌的流感疫苗。”前述技术指南称。
除了打疫苗,公众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多个防护手段。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在流感流行季节,专家还建议易感人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当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接触家庭成员或就医时,可以佩戴口罩。
资料来源:
1.Jakob Langer, et al. High Clinical Burden of Influenza Disease in Adults Aged ≥ 65 Years: Can We Do Better?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dv Ther. 2023 Apr;40(4):1601-1627. doi:10.1007/s12325-023-02432-1.
2.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学界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