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后撤一步,要送整个淘宝

文/唐辰 图/AI生成
饿了么或将与淘宝闪购完成融合。
其最终形态是饿了么退到幕后,淘宝闪购上前,成为阿里“外卖+即时零售+本地生活”等业务对外的统一招牌。
这个变动还没有官宣,但已经有用户在灰测的新版饿了么App里发现,“淘宝闪购”在图标上占据了更大的位置,“饿了么”的标识则缩放得较小,与前一个版本的设置刚好相反。

图源:旧版饿了么App对比灰测新版饿了么App 网络
有媒体电询饿了么客服中心,有接线工作人员表示,此次仅为名称变更,其他权益、政策均不变,也不影响业务运转,“淘宝闪购也是属于饿了么旗下的一个业务”。
较早前的8月,淘宝闪购、饿了么正式发布全新的骑士服。一个细节是,新款骑士服,淘宝闪购的标识已经占据了核心的上身部分,饿了么和菜鸟、速卖通等并列,主次分明。
这不免让外界猜测,相较于前两年饿了么“改名”营销,这次饿了么“改名换装”是板上钉钉了。阿里也将迎来一个完全体的淘宝闪购。
作为阿里电商的一把手工程,淘宝闪购在过去半年里,打了几场硬仗,也打通与饿了么之间的供给与履约,其定位和品牌价值也在被重估。
要知道,在今年6月23日的一封全员邮件中,阿里CEO吴泳铭的口径是“饿了么、飞猪合并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在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此番调整后,饿了么、飞猪的负责人统一向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汇报。同时,两家公司继续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
当时,不少媒体解读,饿了么、飞猪要正式并入阿里电商。但阿里官方的态度是不置可否,相关表态强调是“协同”,不是“合并”。
这不难理解,淘宝闪购是4月30日由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而来。这个2017年就推出的服务,到2020年上线淘宝,一直存在感不强。
淘宝闪购上线前,京东掀起的2025外卖大战已经打了两个多月,刘强东亲临一线督战,从美团手里抢到千万级日外卖订单量。饿了么反而没有太大动静,以致于让外界揶揄,“老大老三掐架,老二受伤”。
其实,阿里手里的牌不少,但每一张又显得游离。如何出牌,考验的是阿里的操盘能力。
蒋凡把“淘宝闪购x饿了么”整合成一张新牌,启动百亿补贴,以饱和式攻击的打法,重新划分原有市场格局。
但此时,他心里可能也拿不准,淘宝闪购能不能撑起阿里即使零售业务的大旗。
所以,无论是稳定业务军心,还是对友商释放烟雾弹,饿了么、飞猪都不适宜传递出合并入阿里电商的信号。
蒋凡的信心来自淘宝闪购接下来的战绩。他有自己的“Scaling Law”,那就是不能抛开规模谈效率。
他认为,单量增加会带来很多好处:推动外卖路线规划等优化,进而提升履约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画像的颗粒度,精准把控品类偏好、消费时段和频率等。
数据上看,7月,淘宝闪购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量超9000万。8月的财报电话会上,蒋凡透露,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8月周日均订单量8000万单,拉动手淘8月DAU(日活跃用户数)增长20%。
晚点提到,8月8日和8月9日,这两天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份额首次超过了美团。
这是具有坐标意义的“超过”,即便美团认为冲单就能做到。对淘宝闪购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饿了么打了多年的外卖仗,这次联合淘宝闪购打赢了,整个市场格局被重塑。
另外一方面,消费者的认知心智也受到冲击,王兴标榜的第一也并不是不可撼动。而且,资本市场也接受了这个变化,并给出积极反馈。
归结到一点,就是蒋凡对淘宝闪购的评价,他认为,在订单规模、用户、商户供给、运力规模上,都超出预期。
换句话说,淘宝闪购的C位,是打出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吐槽,淘宝闪购名字跟美团一样也就算了,UI是请京东设计的么?
这里藏着淘宝的小心机。当美团花大精力强化市场对闪购的认知时,淘宝可以借力打力,让消费者近乎无门槛的认识到,淘宝闪购是什么?
知名科技评论作者阑夕的评价很有代表性,他认为,美团虽然最早提出“闪购”概念,但它在外卖上过于深入,削弱闪购业务的品牌认知。
就像一个用户在美团外卖上分别点了一份麦当劳和一根充电线,他很难分得清楚,前者出自美团外卖的业务,后者出自美团闪购的业务,在他看来,这都是自己下了一单外卖。
但淘宝闪购之于淘宝,却不是这样的关系,淘宝是快递电商的模式,是要去拆包裹的,而淘宝闪购是骑手小哥送货上门,是淘宝新开通的外卖服务。
这就导致淘宝闪购虽是更新的品牌,但它没有历史包袱的混淆,在落地上更加丝滑流畅,便于理解,也让更多消费者普遍将「闪购」这个词默认为淘宝闪购。

图源:淘宝闪购新骑士服 唐辰拍摄
阿里、京东、美团混战外卖,争的从来不是餐饮配送的“钢镚”,而是即时零售这个万亿级蛋糕。蒋凡预计,未来3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1万亿元的交易增量。
与之同步的是围绕淘宝便利店、高德扫街榜、淘宝大会员打通盒马等业务的先后落子。
阿里电商在出牌,但不再是疲于应付,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
或许此刻,蒋凡才有足够的底气和动力,将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捏合在一起,来继续推进更大的牌局,即阿里电商平台持续向大消费平台转变。
纵观蔡崇信、吴泳铭治下的阿里,其在核心电商业务的战略布局很明确,就是要打造一个多元业务协同贯通的全域大消费平台。无论是电商、即时零售、本地生活业务,都在加速融入阿里“大消费”的全盘谋划之中。
直接操盘手就是蒋凡。在他的操盘下,一个全新的“淘宝”正在被重构。
当然,这个“淘宝”也不是没有根基。马云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对“电商”行业未来做出过预判:
“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商一说”
“线上线下+现代物流,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事实上,即时零售的内核还是过去阿里提倡的新零售概念,本质还是零售业务在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比如,刘强东归来后,京东着力打造的全渠道一体化模式——主要以布局线下自营京东Mall和七鲜美食MALL为载体——试图重塑消费体验。
蒋凡认为时机到了,也沿着马云的这个“预判”,将远近场电商融合,统一品牌,真正实现“一个阿里、一个淘宝、一个消费平台”。
他的挑战则是,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并在庞大的阿里体系内,持续强化自己的权柄。
于是,饿了么App改名,骑士换装也就不是事情本身这么简单,更大的动作是,饿了么后撤一步,成为阿里大消费平台履约的基础设施。
对于饿了么的战略重要性,蒋凡在8月份的财报电话会上也讲过,这几年饿了么确实取得了很多进步,但这些进步不一定体现在市场份额上,而是基础能力建设,饿了么与淘宝的整合为阿里投资远近场结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所以,饿了么并不是消失,只是换了个角色,继续送货——只是这次,送的是整个淘宝。
这也是饿了么融入阿里体系最大的价值。
我是唐辰同学,关注互联网科技及商业故事。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唐辰同学」
钛媒体、36氪、老虎财经热榜
澎湃新闻2024年最澎湃创作者
老虎财经2024年度优秀专栏
河南日报·顶端新闻2024年度影响力作者
界面新闻优质榜单
老虎财经2024年度优秀专栏
腾讯新闻年度优质热问答主
2023搜狐新闻年度优质创作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3年度优秀作者
2023网易新闻年度内容合伙人
界面、36氪、钛媒体、澎湃、21财经、蓝鲸、老虎财经等平台专栏认证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