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老板不能跟?为什么不能唯才是举?我从任正非这里找到了答案
看历史时候有个很深的感触,同样一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跟了不同的人,从而有了不同的结果。
从几十年的整体过程看,得失就看得很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确实是这样。
亲戚家小孩毕业后要找工作,我推荐他读一读这段历史,读懂了就自然知道跟什么样的老板或上级才有发展前途了。
简单说那种气量狭小、喜欢整人的人,最好是避而远之。

在职场上有很多老板、管理者都是有才能的,人很聪明,有迷惑性,让人难以轻易识别,特别是在他有求于你,希望获得你助力的时候,那种姿态和表现出的情义是你难以拒绝的。
比如画大饼,比如哥们义气,比如小恩小惠,比如捧着你……这些都是权术、策略的层面,他的根本是唯自己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或者说是唯我的利益独尊主义,中心思想是自己,没有大的胸怀和志向。
这样的人非常虚荣和自私,喜欢攀比,自恋自负,视其他人为配角、工具,习惯性过河拆桥、背信弃义,有机会就一定整人……我们都知道的“蒋某某”可以说就是这种人,从他的心腹、下属、同僚等的结局就可以看出,他事实上是“只为门户私计”,是投机型的管理者。
但不能否定他的能力超群,几次下野都斗而不倒,也说明了他是极为聪明和有手段的,从而形成对周围人的压制。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古人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
你要是在职场上遇到这样的上级,那你要么是被献祭,要么是早一点离开,要么就是只能当奴才了。
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老板不能跟之后,那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跟呢?四个字:德才兼备。而且必须是德在才先,这样的老板遇到了是运气。
在企业界,任正非就是一个榜样,他从来没有整过谁,老板就应该是以相信人、激励人为主,如果你有幸遇到这样的老板,那你只要跟上他的步伐,那你也必然获益匪浅。
面对真正的高人,你甘心受其管理是一种能力,被其激励也是一种运气。
好的老板一定是严格的,他或许给你很大的压力,或许对你不假辞色、严厉批评,甚至骂你,但他从来是对事不对人,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工作做好,为了你能够不断成长。
我们看余承东就是个例子,他也是华为“成长最大化、人力资本增值优于财务资本增值”理念的证明。
那么,如果你是老板,你是管理者,那你在用人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唯才是举呢?
要知道公司是功利性的商业组织,员工有才就意味着可以给公司带来好处,譬如说一个销售人员口才很好,擅长鼓动人心,可以把稻草以黄金价卖掉,这样的人就是销售王牌。
但用这种人就违背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事实上,当你经历过有才无德的人给公司带来的伤害之后,你就晓得下面这段话的内涵了:
“我认为一定要维持内外的新陈代谢,继续贯彻选优、留优原则,我们一定要去除那些不适合公司的员工,这是我们管理者的责任。因此在选拔中高层干部过程中,要把干部个人品德看成高于一切,遵守纪律,有高的道德情操,忠于公司、忠于集体利益才是我们选拔的重要基础,而不能唯才是举,不能唯才选择。”
很多老板都会在这点上犯错误,把才能、聪明看得太重要,而忽略了这个人品德、品质恶劣的后果。
一定要记住,一个人要是才能大于品德,那他给你给公司带来的破坏性也是最大的,那时候你就盼着他没有那么聪明有才干了(想起某车企老板被下属骗了很久,浪费了很多钱,算账后差点被气吐血)。
其实给这个世界带来巨大损害的也都是聪明能干的人做的,笨人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越是重要的岗位,就越要强调思想道德品质。
干部是公司的骨干力量,是队伍的中坚层,那如何选拔干部呢?干部制度需要任人为亲与任人为贤相结合,这里的“亲”不是指亲属而言,而是指认同企业价值评价体系的员工。
德才兼备为贤能,如果两者不可兼得,那也要强调一个“德”字。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没有那么多贤才给你用,有时候你就是要用那种才大于德的人(数量还挺多)。
这就牵扯到你的驾驭能力了,“允许一些不认同我们的文化,而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在一定的岗位上工作。不能认同我们文化的员工,不能进入高中级。”
善良比聪明重要,品德比才能重要,而一流的管理者、领导者就是要以灰度为心法,包容善恶,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应用之妙,存乎一心。
总之,有德有才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其次是有德而才不足的人,忠诚、肯努力、靠谱也能有前途。而有才无德的人要有疑有用,至于无德无才的人,留着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