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模式差异,物质与信息的终极式较量,美国AI泡沫必破
1. 中国有没有AI泡沫?从股市气氛来看,也挺严重的,A股里反复炒作最火的板块就是AI相关的。但似乎人们不太担心中国AI泡沫破灭,对美国AI泡沫关注就大得多,不少舆论都担心AI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完蛋。
2. 现在中美摊牌对顶过一次后,经济模式差异更为凸显了。中国就是坚定的实体经济战略,物理层面从元素周期表打起,对外开放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物资生产大进大出,用这种办法实现经济突破。另一个物理层面的是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最终是电力,也做到全球三分之一了,还在高速增长,加上清洁与低价属性。物理上面一层是化学,中国大搞化学物质转化,刚搞了个诺贝尔奖级的化学反应突破,原油没优势化工也要搞到全球50%份额。
3. 中国这种打法,在物质基础层面是无敌的,不少重要物资生产是第二名的10倍,极端的占比90%以上甚至100%。重稀土就是100%用来绝杀,但其实还有很多招,只是还用不着出。一个典型表现是军事,2025年我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中国军事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第二岛链内空战消灭美军。这是颠覆性的,但结论是有物质基础的。目前美国已经承认了在物质方向的弱势,列了几十种关键矿物质,都需要解决。
4. AI本质上是在处理信息,目前就是生产token,搞成了tokenomics,token经济学。它的基础是两个东西,一个芯片,一个是能源电力液冷等物理支持。tokenomics物理上的支持问题不大,芯片本身占用的物资并不太多。AI需要的能源其实没有想象的多,如100GW的数据中心就是惊天动地的,北美数据中心年均投产容量约10GW。而中国上半年就增加了212GW的光伏发电装机,能源对中国不是事。只是美国搞发电的动作太慢,电网也不行,而且传统搞发电的也怕AI泡沫,不敢坚决扩张产能。但美国只要下决心搞能源,也不至于让AI没电可用。
5. 美国竞争力从物质角度已经不行了,制造业产出太差,数量上是中国十分之一。但2000年以后美国在西方阵营中发展算不错的,因为IT互联网搞得很好。这些信息化的东西是美国的发展战略,符合自身比较优势。一是不需要很多人搞,几个人到几百人搞出来的成果可以无限复制。二是IT相关的硬件生产制造靠东亚和欧洲解决得不错,美国搞设计就可以了,全球化的好处。这完美避免了美国的弱势,发挥了优势。
6. 当中美竞争搞起来,马上就发现,都要补短板。中国就是补芯片、工业软件、操作系统这些,美国要补制造业和物资供应。但在竞争的时候,肯定是用长板来打。所以,美国收紧了对IT信息产业的控制,中国收紧了对关键物资的控制。由于各有优势,互相控制进入僵持,不是决定性的。更重要的,还是要发展,补短板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还是做擅长的事更熟练。
7. 中国发展就还是以物质为中心,新质生产力,就是物质生产要大革命,更低成本、更清洁、更智能的能源与物资生产方式,传统能源变新能源,传统商品变智能。只有中国有底气说,从物质角度搞工业革命,特征是低成本普适造福人类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很有利。而美国就还是有信息为中心,让AI以token的形式生产信息,在里面加上智能。如果高质量token生产自动化了,就能经济革命,具体如何说不清,影响一定是很大的。
8. 所以,中国拼命上物质与能源产能,光伏产能搞得极度过剩了。而美国就批命上token的产能,数据中心堆算力,希望生产海量token赚大钱。不同的是,中国走的是低价路线,成本越搞越低,因为工业革命的特征就是这样,以前生产不了或极贵的商品,全球低价就能获得。而美国走的是高价路线,因为这是美国经济模式,有用的信息就得卖高价,如医生和律师都是靠信息赚钱,中国医疗和律师整体收入只有美国几十分之一。
9. 所以,AI泡沫并不是中国经济的主流,物质与能源生产才是,AI泡沫破了也没啥事,经济发展主线还在。中国也走不了高价AI路线,所以低价卖token甚至免费。而美国就被AI泡沫捆绑了,因为没别的选择了。高价卖token卖不动,全球用户低价或者免费用token,美国AI泡沫就危险了。我认为中国以物质为基础,突破芯片以后,会把信息产业也做成低价的,token价格肯定高不上去。




亚洲视觉科技研发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