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成功驱离在德国的高端制造业

回德国已一周有余,和德国商界精英球友们交流获悉,德国最强(出口导向)实体经济领域,如机械设备汽车产业生态和钢铁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正因能源价格高企和美国市场大幅缩水灾难性下行。虽然大家越来越明白,西欧的实体经济和工业创新和竞争力,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和中国制造的半成品甚至核心原材料和依然增长的庞大市场,但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把控的西方媒体,尤其德国主流(包括国家电视台)媒体逢中俄必黑的政治正确,完全主导了民意选情。

 

记得作为学生阅读二战历史时,曾经疑惑一个产生了众多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日耳曼民族,为何当年曾弱智地在开打英吉利海峡未果时,竟然全民狂热迷信“为了获取生存空间”,义无反顾大军扑向俄罗斯,自我毁灭地开辟了第二战场。当下柏林政府也在类似自我毁灭实体经济的道路上狂飙,越来越走向意识形态化、比特朗普华盛顿更美国化对抗的对华政策。

 

以德国钢铁行业的状况为例,最乐观也只能用令人失望来形容。由于经济形势的整体弱化,德国国内的需求急剧下滑,价格低迷,对钢铁行业至关重要的汽车行业的需求也出现了结构性下降。人们希望通过基础设施资产的支出来刺激经济,但这只是希望而已,并未转化为实际销售额。曾经创造了20万就业岗位的钢铁制造,只剩下3万多员工,其中蒂森克虏伯已宣布如果布鲁塞尔和柏林不出手相救,计划今明两年裁员1-2万。

 

创造了德国80多万就业岗位的汽车行业,更是面临需同时投资燃油和电动车的双重负担,其领头羊企业已不堪重负摇摇欲坠。德国大众上市控股母公司公司保时捷SE,拥有大众汽车公司53.3%的普通股和保时捷公司25%的投票权;这家家族企业本身负债50亿欧元,依赖其主要投资公司的股息支付。但自2021年以来,SE的价值一直在持续下跌。今年年初,该控股公司对其在大众汽车公司和保时捷公司的持股进行了 230 亿欧元的减记;自那时以来,汽车制造商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整个集团业务全面下滑,几乎所有公司都下调了预测。奥迪在 2025 年的利润,仅略高于盈亏平衡点;而通常能带来数十亿利润的保时捷,甚至出现亏损。即使通常表现稳定的整个大众集团,在第三季度也出现了亏损——这是自 2020 年春季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出现亏损。拥有数百亿销售额的大集团母公司保时捷SE公司,仅还有约20亿欧元可用于进一步投资,目前更倾向于捂住这笔资金以备不时之需,甚至要求管理团队在德国大幅裁员降本增效,不惜关闭2家生产厂。

 

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国实施次级制裁,迫使欧洲企业与中方合作伙伴断绝关系,德国在中美贸易科技争端中面临被夹击的风险,德国电信已被告知弃用华为天线和替换掉华为其它尚存部件。风险在于:如果华盛顿和北京两位强人最终达成协议,结束关税争端,甚至可能出于双方的利益“解决台湾问题”,那么德国就有可能到那时,会与其中一方彻底交恶,芯片制造商安世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然后,德国的外交政策遮羞布——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秩序——就会彻底撕破。

 

换句话说:世界局势不允许默兹们散布抹黑北京叙事,他必须确保国家的内部、外部和经济安全——这实际上是一个基民盟总理所能期望的全部了。然而,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总理却毫无作为。默兹和他的外交部长约翰·瓦德福尔仍然严肃地坚持着一种错误的信念,即德国和欧洲能够说服中国对俄罗斯施加缓和影响,要求北京不改变两岸现状。当天然气发电部长卡特琳娜·赖歇(Katherina Reiche)不忙于加强自我控制、公然站台荷兰海盗般劫掠安世大陆股东管控权利时,她到底在做什么呢?柏林到底是要在德国推动欧洲芯片工厂、道德算法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自己的支付服务和社交媒体、电池、能源存储、原材料仓库、钢铁厂和卫星的发展,还是把答案交给国家竞争、也就是华盛顿、北京和莫斯科的决策者们?

 

 

孟凡辰博士2025年11月6日星期四于莱茵兰家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