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确实是极品
作者 | JOY
来源 | ins生活原创

FIGURE 11/05
王家卫一张嘴,把热搜炸了。
《繁华》编剧古二因为维权失败,捅出了王家卫和秦雯私下聚会的录音。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环环相扣,名导和编剧嘴碎起来,村口大妈也望尘莫及。
唐嫣、马伊琍、倪妮等诸位“前同事”躺着上热搜,就连70岁的陈道明也被创飞,王家卫评价他“阴阳同体,极品中的极品”。

此言一出,老粉摇头不语,只是一味开帖安利——
陈道明,确实是极品。


当个戏子
九十年代,少有人能冷静地从陈道明的剧里转台。
他身上的气质复杂且多变,可儒雅,可帝王,可腹黑,可病娇。

他是矜贵的末代皇帝,也是深沉的八贤王爷。
顶着一张贵族脸,帅得很客观。

冯小刚曾评价陈道明演戏的状态:“他是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男人。”
是的,他自带文人的清高,只为了演好戏而痴狂。
他的第一部剧是《末代皇帝》,饰演青年溥仪一角,他翻史书,访专家,整理笔记,以学者之姿靠近历史。
那时候演员就是个职业,他每日都要骑着自行车跨越大半个北京城赶到片场,在夏天捂着龙袍拍戏。
这一拍,就是4年,但他甘之如饴。
最终拿下飞天奖男主角,走在路上都有人喊他“皇帝陛下”。

之后,电视剧《围城》开拍,陈道明饰演方鸿渐一角。这是一个正直却迂腐的上海知识分子。
为此,陈道明苦练沪普,减重25斤,整日穿着民国长衫在家中来回走动念台词,妻子回家只见一个衣服被汗湿透的背影。
剧播后大火,钱钟书提笔赞叹:“你让我看见了一个活着的方鸿渐”。
那一年,陈道明再拿飞天奖最佳男主角,载入影史。

那个年代,很多人把“戏子”当作贬义词,而陈道明却乐在其中,甘愿当个戏子。
2001 年,他出演《康熙王朝》。开拍前,他来回翻阅《清史稿》,以求透彻地了解康熙这一历史人物。
到了片场,他整日穿着龙袍,能不脱就不脱,甚至跑到故宫,独自拿着剧本演练台词,活脱脱一个“戏疯子”。
也正是这份拼劲,让他一口气完成5分钟一镜到底的表演。
那一年,他46岁,已到中年,没有同龄人的酒色财气,满腹修养,一身清爽。

紧跟其后播出的《黑洞》,剧中他饰演一个反派,堪称内娱第一波“霸总”。
角色出场便是黑色风衣,黑框墨镜,配一副黑色皮手套。
墨镜背后,是陈道明那张毫无表情的冷脸,可观众就是偏爱这样酷的他。
年轻姑娘们到了点就盯着电视机,不肯错过他偶尔扬起的眉毛和微斜的嘴角。

直到65岁的他再次出现在电视剧里,观众换了一批,却少有人能不为他痴迷。
《流金岁月》中,65岁的他和32岁的倪妮谈恋爱,不油腻,没有爹味,反而苏到骨头里。
分手时一个拥抱,一个转身,皆是成年人的克制,看得观众涕泗横流。
《庆余年》里他重回帝王赛道,68岁的他照样吊打年轻演员。
一句话——气质很权威,实力很稳定。


一身反骨
陈道明,就是这样一个会让你反复爱上的人。
就连宋丹丹也曾在微博公开表示:
“当一个成熟的女性认识了陈道明,若是没爱上他那一定是缺乏自信。比如我。”
如此坦荡的爱慕,恰恰证明了陈道明在内娱的稀缺。

陈道明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毕业于燕京大学,家中除了母亲都是医生。
在成为演员之前,他有三大理想的人生方向:外交家,医生,律师。
当年报考天津人艺话剧团,赤手空拳地上台念了一通伟人语录,被成功录取。
这一待,就是7年。

那七年用陈道明自己的话来形容,和跑龙套无异。
都说苦日子磨人,那段时间对陈道明来说,虽苦却宝贵。
身为龙套的他不为名和利,不被欲望裹挟,有大把的时间围观老一辈演戏,琢磨如何演好戏。

也正因此,《围城》爆火后,陈道明一下子名利冲击得晃了神,霎时陷入成名后的浮躁中。
而钱钟书先生的出现,如一盆冷水,兜头泼下,令他幡然醒悟。
老人一生与文字交,与墨水交,家中清贫如洗,药香、书香便是生活的一切。
这一刻,他正视内心,也看清了所处的名利场。
“在名利场里,我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人类最大的灾难是个性扭曲,演员会使很多人个性扭曲,会虚荣,会不择手段。”

这之后,看清自我的他成了行业里的一大“另类”。
他变得越来越“刁”,挑剧本,讲逻辑。
有一次,人家请他拍电视剧,他看完剧本说“你们这剧本不合逻辑”。
导演劝他,大家现在都这么拍,他听完生气了“人家不对,所以我们也要不对吗?”

他也曾多次公开表示对圈内应酬的不满,在杨澜的采访中直言不讳:
“我一上酒桌应酬就是煎熬,尤其是当一个人喝醉了,一句话跟你说了四五遍,一张名片递给你八次时,你会感到一种窝火,一种愤怒,特别烦。”
有时候实在碍于情面,他便坐上一会儿,最多15分钟,不喝酒,时间一到就赶紧走人。
最有名的事件要数他在冯小刚聚会上维护女演员苗苗,面对一众京圈文娱大佬,陈道明也不带忍的。
众人让苗苗跳一段舞,展示下她女主角的实力,唯独陈道明说人家穿着高跟鞋不方便。
当众人再起哄说“比划比划就行”的时候,向来文雅的陈道明也没忍住:
“你TM没看过跳舞啊!”

嘴毒如他,怼起行业现状来也不留情。
一次座谈会上,他直言:
“这些所谓的明星,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的……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两会期间,那些想立敬业人设的小偶像们,一个也没逃过他的枪子儿:
“什么手破了,什么哪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床,你还在被窝里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还把它当作敬业?”

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必招人恨:
“很多演员没思想,没追求,毫无敬畏之心。不仅迟到早退,能喊1234决不背词,能用替身绝不轻易挪动金贵之躯。”
“那个时候叫拍电影,这个时候叫抢钱。”
“这个行业就八个大字:对年轻人是四个大字'寡廉鲜耻',对年岁稍长的叫'为老不尊'。”
为此,饭圈粉丝追着骂他,堂堂老戏骨成了粉丝口中“倚老卖老”的人。
可是,这话陈道明不说,别人还真未必有胆量和资格说。

和李诚儒拍摄《冬至》时,有一场戏是二人对打。
陈道明让李诚儒真打,李诚儒也不客气,一巴掌过去把陈道明呼到了墙上。
陈道明顶着晕乎乎的脑袋,没生气,还直夸李诚儒“打得好”。

2013年,陈道明出演话剧《喜剧的忧伤》,发烧到39度。
为了不让观众白跑一趟,他硬挺着赶回人艺剧场,换了衣服,化好妆,直到开场前却不见好转。
无奈下,该场表演取消,陈道明打着晃亲自上台道歉,浑身发抖地说完致歉词,鞠躬,下台,再被救护车拉回医院。
老一辈讲究“戏比天大”,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以陈道明的资历本可以退居幕后,少操点心,少得罪人,享受享受名利双收的晚年生活。
可他偏要说,为了什么?
“我还是希望这个国家的人可以拥有好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只是物质状态,而是一种精神状态。
我特别想念上世纪60年代的那种纯朴,70年代的上进,80年代的创新和无畏。”

还记得他拍摄《我的前半生》时,马伊琍与他在现场的一次对话:
“陈老师,没有你的戏份,怎么不休息一下?”
“我们那一代人的表演技巧,放到现在来演,有可能脱节,我想看看你们正当年的演员是怎么演的,我来学。”
“我来学”三个字背后,是老一辈的气度,是好演员的底气。
说陈道明真实也好,自我也罢,他一身“毛病”,却恰恰让他成为这个时代的宝藏。
想起他早年采访中的自我打趣:
“我要是真损起人来可能是挺狠的,还有某种宣泄的快乐,从小就这德性......我原来说过一句话:将来就是没事可干去看传达室,我肯定也是个倔老头。”
倔老头,还真是倔得可爱。


“一辈子要甘于寂寞”
要说陈道明身上另一个为世人称道的特质便是“绯闻绝缘体”。
曾有记者问他顶着如此脸庞,为何少有绯闻?
他的回答也是有趣:
“如果说我是柳下惠,根本坐怀不乱,我没那么牛。只是我的精力、我的体力还有我的意识形态,都不足以承受之外的重负。实话实说,如此而已。”
干巴巴几句话,让记者不知如何接下文,可又被他回答里的豁达和真实打动。

陈道明与妻子杜宪相识于1978年,那时,杜宪是家喻户晓分的主播,陈道明只是个跑龙套的小演员。
可以说,杜宪陪他走过了最默默无闻的日子。
每当有人说杜宪嫁给陈道明是“好福气”的时候,陈道明总要第一个跳出来否定:
“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的太太一点都不功利。
第一,她不以学识判人;
第二,她不以金钱判人;
第三,她不以地位判人。
这不是伟大,是什么?”

当有人问陈道明:
“你妻子在你眼里,是个温柔、怯懦的女性?还是个刚烈、倔犟的女性?”
他斜靠着沙发,满脸欣赏地说道:
“只需把懦弱二字去掉,就全是她了。她的性格里确实有特别刚烈的成分,有时甚至能‘刚’到荣辱不惊,很难用一般的眼光去分析。”
可见,47年平淡却牢固的婚姻,非一般人能做到。

他享受与妻子、女儿相处的安静时光,不拍戏的日子里便用心对待自己的诸多爱好。
待在家里看书,练字,画画,写杂记,《道德经》和《鲁迅全集》早就被他翻得起了毛边。
季羡林大师曾评价他的文学水平,可以去当北大研究生的导师。
这大概也是陈道明身处喧嚣的名利场,却能顶住诱惑的重要原因吧——
一个人内心世界足够富足的时候,便不需要浮华与短暂的快感来自我满足。

过了40岁,他曾用24个字描述对自己的要求:
“在高处立,着平处望,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以平常的心态,过朴素的生活,享从容在世间行走的乐趣,惜平平淡淡的福分。
如此洒脱,又有几人能做到?
在这个时代,陈道明或许是一个独特的怪人,但他更像是一个自带侠客气的文人。
身处江湖之中,却不被乱流淹没,终以满腹才情笑傲于江湖之上。





ins生活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