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澳门续办「APEC」旅游部长会议具有更丰富内涵
澳门虽然不是「APEC」的成员体,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籍着担任二零一四年的「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道主的机会,将「APEC」的专业部长会议之一的旅游部长会议安排在澳门举行,所持凭的理由,是澳门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因而作为轮值东道主的中国政府,有权将当年的系列专业部长会议的其中一个旅游部长会议,安排在澳门举行。如果中央政府在明年也籍着轮到中国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三十三次),及「双部长会议」后系列专业部长会议的机会,再次安排在澳门举办,就不但是有前例可援,而且也符合中国国家宪法的规定。
实际上,在二零一四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前后,中国政府将系列专业部长会议安排在不同城市举行。其中计划承办财政部长会议的香港,出来其本身就是「APEC」的一个会员体之外,她更是当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名下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因而香港就具有「双重身份」,但根据「APEC」的规则,「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不但不能举办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双部长会议」,而且也不能单独举办专业部长会议。甚至是除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可以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外,「中国台湾」只能委派经济领域的部长级官员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不能以「台湾地区领导,也不能出席「双部长会议」,只能是分别由「经济部长」及财政司司长出席。
实际上,「APEC」的会议层级有四类,旅游部长会议是其中第四类的「专业领域部长级会议」中的一种。「专业领域部长级会议」是因应「APEC」活动范围和讨论领域的扩大,需要召开负责专门领域的政府部长会议,讨论各专业领域的合作,然后把会议结果通过第三层级的「高官会」和第二层级的「部长级会议」向「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报告。这类会议自一九九二年起开始举行,迄今这类会议已经涉及「APEC」成员经济体许多领域的部长级会议,包括教育、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财政、人力资源开发、科技合作、中小企业、电讯和信息产业、贸易和交通、旅游等部长级会议,大部分不定期召开。但是有些专业领域部长级会议已趋向定期化,如每年中期举行的贸易部长会议已成为专门讨论贸易投资问题的固定机制,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及财政部长会议也是每年召开。有些则不定期召开,如二零零三年「SARS」爆发,临时召开第一届「APEC」卫生部长会议。
而旅游部长会议则是每两年一届。
二零一四年中国承办「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该年度各种专业领域的部长会议,都是安排在中国境内的城市举行,包括青岛、宁波、厦门、南京、香港、澳门等,分别承办中小企业部长会议、海洋部长会议等专业部长会议、财政部长会议、旅游部长会议。但后来因为香港发生非法「占中」事件,为确保会议安全,改为在北京召开。
正如前述,旅游部长会议是每两年举行一次,逢「双年」召开。而轮到由中国当东道主举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二零二六年恰巧就是「双年」,因而中国政府也将会承办当届的旅游部长会议。基于澳门已经具有承办「APEC」旅游部长会议的经验,也基于澳门已经被认定为「最佳亚洲会议城市」,具有强大的接待能力,当然更是为了要向国际社会讲好「一国两制」制度优越的故事,
因而中央将明年度「APEC」大棋盘中,旅游部长这枚「棋子」再次摆在澳门,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然,站在澳门自身的角度,也可藉此提升澳门特区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推动和促进澳门特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尤其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建设,而且更是落实贯彻习近平主席有关「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双向开放力度,促进同葡语国家全方位互利合作,积极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国际「朋友圈」,打造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的指示,及契合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有关发挥港澳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及重要作用,不断彰显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港澳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等的规划建议,还有澳门特区政府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五年规划中有关「旅游+」的规划内容。
更重要的是,借着澳门特区再次举办「APEC」旅游部长会议,让「APEC」的各成员体都真切了解到在澳门特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及《澳门基本法》下,所拥有的对外事务的权力和能力、实力,有助于在「APEC」对冻结发展新成员的决定「解冻」后,帮助和推动中国澳门加入「APEC」。
实际上,在「一个中国」架构中的一个国家经济主体和三个地方经济体中,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台湾均是地区成员经济体。而只有中国澳门「望门兴叹」。因此,每年「APEC」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当「APEC」各个经济体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并身穿主办国民族服装「排排企」大合照时,中国国家主席(先是江泽民,后是胡锦涛,现在是习近平),与香港特首(先后是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林郑月娥,现在是李家超)和台湾地区派出的代表,都是其中一员时,但中国澳门特首(先后是何厚铧、崔世安、贺一诚,现在是岑浩辉)却在「一个中国」架构的两岸四地中,偏偏是「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与中国澳门未能参加国际奥运会一道,成为澳门特区的「两大遗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在外事范畴上,并未能完全充分享受中央所授予的权利,也未能充分反映一个完整的中国的事实。
这一不合理现象,最先是出于葡国政府的「冷眼旁观」。当一九九一年「APEC」韩国备忘录达成,明确台湾和香港作为地区经济体,分别以「中国台湾」、「香港」(一九九七年后改为「中国香港」)的名称加入「APEC」时,葡国政府以自己不是「亚太国家」而没有参与,导致澳门错失了以地区经济体参加「APEC」的机会。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有意扶助「中国澳门」参与「APEC」,但却遇到「APEC」此时已经通过了「停止接受新会员」的决议,此后一直未有「解冻」,因而「中国澳门」只能是「望门兴叹」。希望能够籍着澳门再次承办「APEC」旅游部长会议,甚至再「加码」承办文化部长会议,促使「APEC」成员体都对澳门的现实情况有所认知,尤其是在中国及「中国香港」的力推下,作出「解冻」的决定,并接纳「中国澳门」为其成员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