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破4100亿、收益超3700亿,天弘基金凭什么圈粉7.5亿投资者?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A股市场回暖与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东风下,头部基金公司天弘基金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突破4100亿元,累计为超7.5亿户持有人创造收益超3700亿元,用实打实的业绩诠释了公募基金"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本。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上证指数从年初3040.69点的低位起步,历经不到7个月的持续攀升,于10月29日收于4016.33点,近千点的涨幅不仅刷新十年新高,更激活了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力。市场暖意融融之下,公募基金行业规模顺势而上,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行业总规模达到36.74万亿元,其中非货币基金规模突破22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1.91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行业增长的背后,是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含权ETF与固收+基金凭借精准的需求匹配能力,成为拉动非货规模增长的核心引擎。前者以低成本、高流动性的优势,成为投资者分享权益市场红利的便捷选择;后者通过"债券打底+权益增强"的灵活策略,平衡风险与收益,契合了大众对稳健增值的需求。两类产品三季度合计规模增长约1.2万亿元,占非货规模总增量的63%,印证了市场对多元化、专业化产品的迫切需求。
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天弘基金凭借全面的业务布局实现规模与收益双丰收。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构建起覆盖固收、ETF、场外指数、主动权益、QDII等多个领域的多元业务矩阵,其中固收产品规模1919亿元,ETF及联接基金规模941亿元,场外指数规模807亿元,QDII基金规模355亿元,各条线齐头并进,全面覆盖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公司ETF规模在10月底进一步突破千亿元关口,达到1027.81亿元,今年以来不含联接基金的ETF规模增速超142%,成为业务增长的新亮点。
在产品创新方面,天弘基金持续发力细分赛道。今年1月推出的信用债ETF,作为行业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填补了产品空白;9月成功发行的科创债ETF,让公司成为同时拥有两类特色债券ETF的七家基金公司之一,彰显了其在固定收益类ETF领域的先发优势与专业实力。固收+领域同样表现突出,旗下天弘永利债券基金持有人户数超174万,三季度规模增长超40亿元至217.03亿元,成为全市场持有人数最多的固收+产品之一,天弘增强回报、天弘安康颐养等产品也实现规模稳步增长,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产品集群。
业绩是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天弘基金凭借扎实的投研实力,在各类产品领域均展现出长期稳健的盈利能力。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近10年、7年、5年等各期限加权绝对收益均位列行业前21%,其中纯债基金近7年收益排名14/86,偏债基金近10年排名8/69,长跑能力尤为出众。权益投资方面同样表现亮眼,主动股票投资能力在过去3年、4年、5年、7年连续位列行业前1/5,指数类产品凭借自研AI模型持续创造超额收益,多元业务的业绩共振为投资者收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超7.5亿户投资者的信赖,源于天弘基金对"稳健理财,值得信赖"理念的坚守。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股票指数型基金持有人户数达1281.18万户,位列行业第一;纯债基金、QDII基金持有人户数分别以478.48万户、274万户位居行业第三,固收+基金持有人户数297.63万户排名行业第八,各业务条线均积累了庞大的投资者基础,成为行业投资者覆盖面最广的基金公司之一。
投资者的广泛认可,离不开持续升级的投研体系支撑。2025年以来,天弘基金在投研能力建设上多点突破:固收业务升级"天弘五周期"模型,强化信用债投研实力;固收+业务聚焦绝对收益目标,优化资产配置研判体系;指数增强业务借助AI技术提升超额收益稳定性;主动权益业务推出TIRD平台,实现投研流程的智能化、平台化升级。科学化、体系化的投研布局,为产品业绩的持续稳健提供了核心动力。



中访网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