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美关系处于最好状态?美国心里有事!

美国显然“心事重重”。若无要事,其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也不必专程发帖,对外宣称自己与特朗普通话,并一致认为“中美关系从未如此之好”。

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赫格塞斯进一步说明:在特朗普总统于韩国同中国元首举行历史性会晤之后,他本人也在马来西亚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上将进行了同样积极的会谈。而前一晚,两人再次通话。董军上将与他共同确认,和平、稳定与良性关系,是两国发展的最优路径。

整件事的脉络逐渐清晰:赫格塞斯在与中方防长会晤并再次通话后,双方达成共识;随后他向特朗普汇报,于是便有了“中美关系从未如此之好”这一判断。

500

而赫格塞斯接下来的表态则更值得玩味。他提到,“正如特朗普总统所说,他那次历史性的‘G2峰会’为美中两国持久和平与成功定下了基调”。这句话信息量很大——“G2”正是当前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也是其对中美关系性质的重新界定。

尽管“G2”构想在美国内部已被讨论二十余年,并曾多次试图引导中国接受此定位,但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内,他从未公开将中国称为“G2”,也未曾推动中方接纳这一概念。究其根源,是他当时在骨子里并不真正认可这一对等地位。

而此次他重返执政舞台,经过新一轮的互动与博弈,美方在实力层面不得不正视现实,最终承认了中国与其处于同一战略段位。于是,“G2”不再只是外交辞令,而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认知中的实质定位。所以,不但特朗普说中美是“G2”,战争部长赫格塞斯与特朗普讨论的时候,以及讨论后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都称中美为“G2”。

中美是否构成所谓的“G2”?若从综合实力角度客观审视,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当今世界,尚未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在整体实力上接近中美两强——无论是军事强大但经济规模仅相当于中国一个广东省的俄罗斯,还是经济总量尚可却在军事与政治影响力上存在明显短板的欧盟,都已难以与中美并肩。在这一现实格局下,将中美视为全球格局中的“G2”,实为对当前力量对比的客观描述。

然而,“G2”远不止是一个实力概念,更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政治命题。正因如此,中国在战略层面对“G2”这一表述保持le 审慎而灵活的立场:既不公开明确承认,也不简单予以否认。

500

若直接接受这一标签,不仅可能影响我国团结更广泛的国际伙伴,更可能被某些势力借题发挥,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但若断然拒绝,又容易被误解为回避大国责任,促使那些期待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国家转向美方。

回顾历史,我们过去没有接受“G2”的定位,是因为当时的实力尚不足以承担美国试图强加给中国的所谓“G2责任”;而今日,我们选择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则是出于全新的战略考量——如今的中国已有能力肩负起相应的大国责任,而美国反而显露出承担能力的不足。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要避免陷入美国设定的话语体系,更要开创一个更加宏大、更令人信服的“中国语境”,在全球治理中展现东方智慧与担当。

正是在这样的格局思考下,在中美领导人釜山会晤中,中方的应对展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我们并未陷入是否接受“G2”标签的争论,而是主动提出“中美应携手为世界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这一表述巧妙跳出了美方的话术框架,将议题从“地位之争”转向“责任之辩”,在格局上更胜一筹。美方若愿合作,则可共同推进全球治理的进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若不配合,责任在美,而中国仍将坚定履行国际责任。而且,既然美国要和中国搞“G2”,那咱们就不要以邻为壑,应该联手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服务嘛!美国,敢接找吗?

500

中国的政治智慧,不公开承认“G2”,却以实际行动承担引领责任;不被美方话语体系束缚,反而将对话引入中国倡导的议程——这正是中国外交的高明之处。我们在保持战略自主的同时,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格局。

也正是中美这次较量让美国真的无可奈何,被中国稀土卡了脖子不得不让步,这才有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事实上承认的“G2”。客观而言,大国地位就是靠实力、智慧一点点斗争过来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四个自信”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于实力,美国战争部长在社交媒体上说得非常清楚,他在帖子里接着说,美国战争部也将秉持同样的理念——通过实力、相互尊重和积极关系来维护和平。看到没有,赫格塞斯说,是首先通过实力,接着才有中美相互尊重和积极关系来维护和平,美国只信实力,否则他就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与中国谈话,现在态度变了,也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了。没办法,实力到了!

500

赫格塞斯还说,董军上将和我一致认为,我们应该建立军事沟通渠道,以缓和冲突,化解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很快将就此举行更多会晤。愿上帝保佑中国和美国!

就在中美两国国防部长举行会谈的同一时刻,南海海域上演了颇具张力的一幕:两国军舰正隔海对峙,有消息称中国万吨级驱逐舰已前出切入美国航母编队之中,这相当于铁家伙肉搏了!坦率说,军舰实力不够,敢直接干到美国航母舰队中间吗?你不但军舰性能要优于别人,还得有自保的能力,就是军舰实力让对手拿你没办法,这绝对要靠实力才行。

其实,这便是大国博弈的现实写照——谈判桌旁的握手与海面上的角力并行不悖。而前者所能争取的空间,恰恰取决于后者展现的实力。正基于此,美国战争部长才说通过实力、相互尊重和积极关系来维护和平。

那么,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为何选择在此时对外释放这一信号?究其动机,主要有以下四点考量:

一、试图通过公开强调中美关系处于"良好状态",来营造一种有利于美方的舆论氛围,进而引导中方在后续互动中向美方立场靠拢。这番表态实则暗含一层潜台词:若未来中美关系再度转冷,美方便可将责任归咎于中方,以此完成对华的"甩锅"铺垫。

二、美方推动中美军事沟通渠道建设,其深层意图在于为后续对华实施更具风险的战术试探进行技术铺垫。这套策略本质上反映了美式博弈的逻辑:通过建立热线等危机管控机制来降低直接冲突风险,从而为开展更高强度的"擦边"挑衅创造安全空间。

面对这一态势,中国同样展现出成熟的战略应对能力。既然美方主张保持交往,中方顺势而为,以务实态度展开互动——正如南海水域中,中国055型万吨驱逐舰与美国航母编队的有序周旋所展现的那样。双方在海空相遇时保持通信畅通,虽不开火但持续博弈,这种新型较量模式对中国具有双重战略价值:

其一,美军实质上成为中国军队全天候、高水平的"免费陪练",为我军提供了难得的实战化练兵环境;

其二,中国在与世界最强军事力量持续过招中不落下风,这本身就是对自身军事强国地位最有力的证明。

正因如此,中国如今也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看待这类较量。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我们既具备了对等博弈的资本,也掌握了规则运用的智慧——在这场高手过招中,中国已建立起确保自身不吃亏的战略自信与实战能力。而且,未来如果中美关系转坏,中国切断中美军事交流,责任在美方!

三、美国正在为台海挑衅做准备。美国既担心中美爆发军事冲突,又企图打“台湾牌”,借台湾问题给中国制造麻烦,却又不想承担严重的军事后果。因此,美国一方面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另一方面又持续在台湾问题上进行挑衅。

四、美国想打仗了,不想中国干预。美国现在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委内瑞拉,一个是尼日利亚,特朗普早就暗示过,我们就看特朗普敢不敢下手了。

当然,美国的如意算盘我们早已洞悉。过去,我们尚未做好尽快统一台湾的准备,因此采取多种手段避免美国的挑衅,有时候的一些策略就是要美国摸不清我们的底细。如今,形势已大不相同。我们早已开始推进“反切香肠”策略,美国的挑衅行为只能加速我们实现统一的进程,我们有些时候就是让美国摸清我们的一些底细,从而不敢阻挡我们统一。

赫格塞斯此番言论,看似释放善意,实则弦外有音,背后是美方的战略图谋。然今日中国,对其算计早已了然于胸。纵使美国谋算虽多,却也难出我们中国之掌心!

来源|占豪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kOyJ2WDiGUZlBAavnZvtw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