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了吗

CNN在10月31日报道,五角大楼评估后表示,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不会影响美国库存,但最终决定权在特朗普手里。消息传出,乌克兰和欧洲欢呼雀跃,认为特朗普被普京缺乏和平诚意而激怒,特朗普没有理由拒绝批准,美国将“重回支持乌克兰”的轨道。

特朗普从来就喜欢“让我们的心上人儿自己去猜想”的游戏,他的心思多猜无益。他可以今天说“无意提供”,明天又改口了,后天再改回来。在技术层面上,“战斧入乌”有两个大问题:

1、有什么用

2、用什么发射

“战斧”是准战略打击武器,常规弹头“战斧”的射程在1500公里以上,常说的2500公里是指核弹头“战斧”,这是通过减轻战斗部重量做到的。战斗部重量对射程的影响很大,“反舰战斧”增加反舰制导后,射程进一步下降到900公里。在《中导条约》后,“核战斧”统统撤装。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也没有“战斧”恢复核弹头的报道,尽管这不难做到。美国也不可能提供“核战斧”给乌克兰,所以射程以1500公里为限。

1500公里很远了,但能达到俄罗斯的什么地方,取决于从哪里发射。

现有“战斧”主要从舰船发射,尤其是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大型战舰或者核动力攻击潜艇。这些乌克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战斧”可以用B-52发射,乌克兰也不可能有。剩下的就是新近装备的“堤丰”系统。从第聂伯河以西发射,莫斯科距离约1000公里,圣彼得堡约1500公里,还是可以威胁不少地方的,威力可比手搓的无人机大多了。

“堤丰”是陆地机动的拖车式发射系统,实际上是Mk41垂发上陆。在运输状态放平,发射前起竖,两管一组的发射系统自带排焰管,火控系统另外配备。

“堤丰”是为打击中国定制的,美国陆军在菲律宾和日本部署过,尽管根本起不到威慑中国的作用。“堤丰”系统数量稀少,要投入乌克兰战场的话,需要极大提高数量。这不仅有美国军工产能的问题,也有训练有素人员的数量问题。特朗普明确说过,美军人员不会参与“乌克兰战斧”的运作,乌军人员的训练和控制问题是另一个大问题,确保乌军“战斧”目标不至于给美国带来麻烦是“战斧入乌”的大问题,但这是题外话了。

“乌克兰战斧”能威慑俄罗斯、迫使俄罗斯停火吗?不能。

俄罗斯太大了,血条太厚了。要把俄罗斯打痛,美国攒足洪荒之力把有史以来的所有“战斧”通通给乌克兰也不够。在海湾战争中,盟军投放了88500吨炸弹。伊拉克才多大?伊军才多少?“战斧”的战斗部是450公斤,就算加上“战斧”的精度和动能可以以一当十,那也得16000枚以上的“战斧”巡航导弹。1983年至今,“战斧”总产量才不超过9000枚。

泽连斯基想用“战斧”达到什么目的?只是骚扰俄军指挥通信机关和后勤?在优势敌人面前,这好比日本联合舰队在中途岛之后在南太平洋上对美国海军持续骚扰一样,以为可以迫使敌人疲于奔命,实际上把自己仅剩的实力消耗光了。“战斧”是乌军的新增实力,但“战斧”与美欧在其他装备、物资、军费方面是零和关系,美欧的援助是封顶的,增添“战斧”意味着减少“爱国者”、炮弹等,还是消耗乌军实力的。

美国愿意付出相应的政治代价吗?

特朗普是提出“不愿美国援助削弱美国武库”的人。在美中竞争越来越激烈、表面化的现在,美军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积攒“战斧”巡航导弹,这是仅有的几种能打到中国纵深的武器,尽管突防能力越来越不够看了。如果美国对“2027年台海冲突”还有三分认真的话,就需要留下每一枚“战斧”。

那五角大楼的评估是怎么回事呢?很可能是特朗普的极限压力。反正五角大楼说了不算,作为吓唬普京的说辞,倒是或许有用:“你瞧,五角大楼都松口了,现在就差我拍板。你赶紧听我的,和乌克兰达成停火,否则我就要……”。

这段是脑补的,很符合特朗普的风格,也很不可能迫使普京就范。以普京的聪明,他看得穿特朗普的伎俩,他也负担不起半途而废的代价。他在乌克兰只有“打到底”,直到目标达成。他的目标是什么?在公开层面,依然是乌克兰“去纳粹化、去军事化”。这到底是什么含义,只有他能说清楚,但现状肯定没有达到目的,而俄军在红军村以及其他前线的缓慢但稳定的推进使得俄罗斯离目标更近了,而不是更远了。

看来泽连斯基还是拿不到“战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