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传统西装?九牧王和lululemon火拼户外赛道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当传统商务服饰需求下滑,九牧王将目光投向了增速迅猛的户外赛道,试图以“科技+户外”的产品矩阵撬开新增长空间。
凭借“男裤专家”的精准战略定位,九牧王在男装市场叱咤风云多年。
截至2024年,该品牌的男裤已连续25年稳居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榜首,牢牢占据中国男裤市场的领先地位。
不过,就今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刻度财经》发现九牧王似乎有点进入到增长的瓶颈期了,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净利润并没有受到收入增长下滑的拖累,反而是一飞冲天。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九牧王当季的营收为6.33亿元,同比下降8.33%;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59.71%。

图源:九牧王2025年三季度报告
2025年1-9月,九牧王实现营收21.3亿元,同比下降6.02%;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增长129.63%。
“营收承压、利润改善”,在这一分化态势背后,既反映了九牧王积极转战户外赛道修复主业但成效一般的问题,又反映了九牧王盈利质量不高的问题。
眼下的九牧王正在通过投资支撑业绩,为九牧王换取进一步开拓户外市场的时间,以此来抵消其传统商务服饰销量下滑的问题。
01
利润高涨靠“不务正业”?
九牧王的产品越来越难卖。
今年上半年,九牧王几乎只有T恤品类实现了销售增长,男裤、西装、茄克等产品的销售额则都在下滑,其中,西装收入同比下降26.70%,男裤下降4.15%。
到了第三季度,九牧王销售疲软的问题依旧没有改善,当季收入同比下降8.33%至6.33亿元。
在各群体中的渗透率也都未能达到预期。
数据显示,2025年1-9月,旗下的“九牧王”(受众为精英白领男士)、“FUN”(受众为时尚年轻消费者)、“ ZIOZIA”(受众为追求品质的职场人士)三个品牌的收入全部下滑,分别为197504.15万元、 5863.76万元、6833.19万元,跌幅分别为5.76%、26.77%、2.39%,将公司整体营收拖至21.3亿元(同比下降6.02%)。

图源:九牧王2025年三季度报告
主业尚未修复,公司只能靠渠道优化、压缩成本以及投资收益来实现净利润增长。
相比加盟店63.49%的毛利率,直营店70.47%的毛利率更有助于九牧王提高利润。过去9个月,九牧王拓展直营店缩减加盟店,将前者的营业收入同比提升14.91%至11.33亿元,后者营业收入同比降低27.79%至7.05亿元。

图源:九牧王2025年三季度报告
直营渠道占比提升导致赊销减少,对加盟商实行“分批次订货”政策(降低最低提货比例与退货比例)又降低了应收退货款。
2025年上半年,九牧王信用减值损失转回了617.56万元(2024年同期为-77.38万元),应收款项规模也得到收缩。其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余额同比分别减少32.57%和16.07%,在2025年6月末分别降至3582万元和1.66亿元。

图源:九牧王2025年三季度报告
与此同时,九牧王还在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公司一边通过集中采购面料(如高弹面料、凉感科技面料)获得批量折扣,降低单位原材料成本,一边将核心收入来源的男裤产品的自制生产占比提高到90%以上,自主生产模式减少委托加工中间环节成本,叠加生产工艺优化(如108道工序标准化、23000针缝制工艺定型),减少返工损耗,推动男裤品类成本效率提升。同时,高毛利品类(如茄克,毛利率62.52%)成本同比下降9.65%(从1.17亿元降至1.06亿元),降低整体营业成本。
2025年上半年,男裤品类(收入占比51.92%)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48%(从2.40亿元降至2.37亿元),显著低于男裤收入降幅(-4.15%)。
最重要的是,九牧王在股市的投资获得了大额回报。
三季报显示,2025年三季度单季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达1.46亿元,前三季度累计1.91亿元,几乎是净利润的三分之二,其中包括腾讯控股(0700.HK)、安踏体育(2020.HK)的股票投资贡献占比超60%。

图源:九牧王2025年三季度报告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九牧王净利润高涨。2025年第三季度,九牧王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达59.71%,2025年1-9月,其利润大增129.63%至3.1亿元。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举措虽然为九牧王带来了利润,但盈利质量有待考验。
02
主业修复艰难
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竞争力不足、渠道结构失衡、被子品牌拖累是九牧王主业迟迟未能修复的核心原因。
九牧王以传统商务服装起家,但如今消费趋势发生变化,在职场着装规范放松的背景下,职场里年轻消费者(Z世代、95后)更偏向于运动休闲服饰,这导致传统商务场景需求下滑。
九牧王虽然通过“空调裤”等产品尝试吸引年轻客群,高定西裤、基础款男裤等核心产品仍以商务定位为主,而且缺乏竞争力。

图源:九牧王2025年三季度报告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男装市场同质化率超70%,80%品牌产品设计趋同,九牧王也因为缺乏差异化卖点,难以吸引追求个性化的年轻消费者。
虽然曾推出受到市场欢迎的“科技凉感空调裤”(热销超9万条),但这类创新多集中于面料技术(如赛车服降温纤维),款式设计仍然偏传统,而且爆款辐射范围有限(仅覆盖夏季单品),导致其只维持了一个夏季。
而新锐品牌又以“科技面料+场景化”切入细分市场,对九牧王用户造成分流。其中,蕉内、五维坐标等新兴品牌聚焦男士功能裤装细分赛道,以“精准痛点解决”形成差异化竞争,例如,蕉内“凉皮”系列男裤主打凉感科技,定价200-400元,低于九牧王空调裤300-600元的价格带。
与此同时,九牧王产品开发周期长、款式更新慢,2024年库存商品中约20%为两年前旧款,导致消费者购买欲望低。反观快时尚品牌(如ZARA)都在通过“每周上新+潮流设计”实现快速周转。
在线上渠道处于红利期时,九牧王又因为运营效率低、入局时间晚等问题,错失增量市场。

图源:九牧王2025年三季度报告
以抖音为例,因为缺乏数字化用户运营能力(如会员精准营销、私域流量运营),九牧王无法有效触达线上主流客群,抖音直播销售额占线上收入不足10%,导致线上渠道未能就线下销售下滑进行有效对冲。
2025年,男装线上销售占比已超40%,但九牧王上半年的线上收入却只有1.5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10.40%,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反观优衣库、海澜之家,同期线上收入占比已经超40%。
九牧王“主品牌+子品牌(ZIOZIA、FUN)”的协同增长的希望也由此落空。
2025年1-9月,定位“年轻潮流裤装”的FUN品牌因缺乏爆款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滑26.77%至5863.76万元,即便进行了一系列营销投放(如赞助舞蹈大赛),也未能有效转化为销量。ZIOZIA品牌收入也同比下滑2.39%至6833.19万元。
03
转战户外运动赛道
指望传统商务稳坐男装头部梯队已经不太可能了,眼下,靠布局户外服饰赛道拉动业绩是最好的方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在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中,户外功能服饰同比增长12.3%,高于传统商务男装2.1%的增速。同一时期,九牧王传统商务品类(如西装、基础款西裤)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6.70%、4.15%。
为了撬开户外服饰市场,九牧王提出“五裤矩阵”,希望通过”科技+户外“提高市场份额。
商务户外1号裤、轻松裤、小黑裤、自由牛仔、高定西裤这“五裤”几乎都采用了创新面料科技。

图源:九牧王微博
商务户外1号裤主打“三超三防”科技(超轻、超暖、超透气,防皱、防菌、防静电),适用于商务与户外跨场景;轻松裤采用了远红外升温科技(如30秒升温2.3℃),适合职场与休闲切换;小黑裤运用了航天级锁温科技和棉感面料;自由牛仔融合了气凝胶保暖科技和“舒适五感”设计。
在渠道方面,九牧王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了70%门店形象升级,划分“商务、休闲、户外、日常通勤”四大区域,户外专区占比达25%,搭配露营装备、模拟户外环境陈列,改造后门店户外品类单店坪效同比提升22.3%。
营销层面则锚定“科技、汽车、旅行”三大户外高关联圈层,联动蔚来汽车(车主户外出行场景合作)、70余位户外KOL(露营、徒步达人)发布“空调裤户外实测”内容,累计曝光超2.3亿次,同时,签约李昀锐、范丞丞等年轻代言人,通过“户外凉感发布会”“汉街旗舰店户外主题开幕”等活动,强化品牌户外属性。
虽然九牧王借此推出了空调裤等户外爆品,但这一赛道竞争激烈,其目前依旧面临着新锐品牌和国际大品牌的双重挤压。
国际品牌一直在凭借研发优势与品牌溢价占据高端户外赛道。
比如,lululemon的ABC男裤以Warpstreme™速干科技面料占据精英客群,2024年高端男裤市场份额12%,天猫旗舰店销量超3.5万条,毛利率接近60%(与九牧王男裤毛利率69.17%接近),且研发投入近5亿美元,远超九牧王2024年4108万元的研发费用。
蕉内、五维坐标等新锐品牌则以“高性价比+精准功能”切入,蕉内200-400元一条的“凉皮”凉感裤远远低于九牧王300-600元一条的空调裤。2024年,五维坐标在商务休闲赛道销量同比增长300%,直接分流九牧王年轻客群。
在户外赛道从专业向生活化延伸的浪潮中,九牧王的转型既是传统品牌适应市场的缩影,也是中国男装行业升级的探索。若能持续聚焦核心技术突破,补齐线上运营短板,这个"男裤专家"有望在户外赛道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增长空间,为传统服装品牌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是基于相关企业的法定信息披露义务,以其公开发布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快报、定期公告、法定披露文件及指定渠道发布的公开资料)为主要研究依据的独立分析。刻度财经致力于确保分析内容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亦不保证其持续更新。本文所涉及的观点或结论仅供信息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决策依据,刻度财经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来 源:刻度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