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写的在线百科全书,这玩意儿已经翻车了
【本文来自《“挑战维基百科”,马斯克推出AI编写的在线百科全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玩意儿已经翻车了。
目前许多用户已经分享了使用体验。其中热度最高的帖子之一,对比了 Grokipedia 和维基百科在 George Floyd 词条上的差异,评论区的讨论也相当激烈。
争议点在于 Grokipedia 的导语部分首先提到 George Floyd 是一名有长期犯罪记录的美国男子,而维基百科的导语部分仅写了他被暴力执法致死,其犯罪记录则放在了「个人生活」部分。
另外有用户表示,Grokipedia 有词条直接照抄维基百科。
国内自媒体体验后表示,他们发现 Grokipedia 在别名识别与实体映射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
例如,在维基百科中搜索「P. Diddy」时,系统会自动跳转至艺人本名「Sean John Combs」的词条,实现了同义名的智能关联。
而在 Grokipedia 上,输入「P. Diddy」则无法直接检索到对应页面,只有输入本名「Sean John Combs」才能命中结果。
同样地,搜索马克・吐温的本名「Samuel Clemens」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而且他们发现 Grokipedia 对中文内容的支持存在明显不足。例如,使用中文输入「鲁迅」无法获得任何结果,只有以「Lu Xun」搜索时才能命中相关页面。而搜索类似「苹果」、「谷歌」的词条,会已读乱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