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震怒,京东核心高管邵京平被开除

500

京东副总裁邵京平疑似被辞退

今年双11被称为“史上最长双 11”,各大平台早在9月底便陆续开启预售,大幅拉长了大促周期。

目前,这场超长电商盛会已进入最紧张的冲刺阶段,各路电商巨头火力全开,全力推进大促工作,希望能交出一份好成绩。

然而,就在这一关键节点,京东零售内部突然传来核心管理层变动的消息,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据了解,京东零售平台营销中心负责人一职已发生调整,目前宋旸已接替邵京平(James)出任京东零售平台营销中心负责人,而邵京平因个人原因被公司辞退,相关后续事宜正处于处理过程中。

500

邵京平 图源:央视

内部人士透露称,邵京平在上周仍在正常履职,而本周已无法执行审批工作。

截至目前,京东官方暂未就此进行公开表态,事件具体细节不得而知。

尽管官方尚未披露更多信息,但从京东内部管理架构来看,此次人事变动中的新旧负责人并非毫无关联。

据李响了解,此次接任者宋旸与邵京平早有工作交集。

今年3 月 18 日,京东集团曾发布公告,宣布调整集团品牌部,将其职责与人员整体划归至市场营销部下属的平台营销部。

当时,原京东零售市场营销部负责人须聪转任集团品牌负责人,该岗位空缺便由宋旸接任,彼时宋旸的直接汇报对象正是时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平台运营与营销中心负责人的邵京平。

500

须聪任职经历

就此看来,本次宋旸接替邵京平出任平台营销中心负责人,似乎并非完全意外的人事变动,或与京东内部管理层培养及岗位适配的长期布局存在关联。

而回溯邵京平在京东的任职轨迹,不难发现,其岗位变动也与京东内部组织调整紧密相关。

2022 年 11 月,京东将市场营销与商业化中心调整为平台运营与营销中心,由邵京平出任负责人;同时,原平台业务中心负责人林琛离职后,该部门负责人一职也由邵京平兼任,使其在京东零售的营销与运营体系中承担核心职责。

公开资料显示,邵京平拥有丰富的互联网与电商营销从业经历。

2006 年至 2014 年期间,他先后任职于 EBay 易趣、上海麦考林、腾讯等企业,积累了扎实的行业经验。

2014 年 4 月,邵京平正式加入京东集团,担任京东商城市场营销部高级总监,主导京东商城的网络营销工作。

2020 年 1 月,他晋升为京东集团副总裁,同时担任京东零售市场营销部负责人。

2021 年 1 月,邵京平职责进一步拓展,兼任京东零售市场营销部、商业提升事业部负责人。

2022 年 3 月,京东零售对内部部门进行整合,将市场营销部、用户增长部、商业化提升等部门合并,成立京东零售营销中心,邵京平出任该中心负责人,全面统筹京东零售的营销业务。

在负责京东零售营销工作期间,邵京平带领团队积极推进营销创新,相关成果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其团队曾多次斩获重量级奖项,包括“现代广告奖”(原 “长城奖”)“admen 国际大奖”“虎啸奖”以及第 12 届金鼠标奖大事件营销类金奖等。凭借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邵京平还于 2021 年 12 月当选为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

500

图源:京东黑板报公众号

可以说,邵京平在任职期间,为京东零售的营销体系搭建与业务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若邵京平被辞退一事属实,暂不论具体原因,在双11 大促冲刺的关键节点发生这一变动,或多或少会对京东零售相关业务的推进节奏产生影响。

不过换个角度看,京东选择在此时作出调整,想必是经过了全面考量与深思熟虑,此次人事变动后的业务衔接、战略延续等关键事宜,估计也已在平台的掌控与规划之中。

500

京东正在刮骨疗毒

一切都早有端倪。

2022年末,刘强东在京东内部管理培训会上痛批部分高管,称他们“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骗子”,这一事件成了这家电商巨头管理层震荡的导火索。

500

图源:微博

他毫不避讳地指出公司存在的“大企业病”:零售业务偏离成本效率优势、管理层决策效率低下、战略执行严重变形。

从那开始,京东迎来上市以来最密集的高层变动。从集团核心决策者到各业务板块负责人,基本都出现了变动。

2023年5月,上任仅13个月的集团CEO徐雷宣布退休。这位曾主导京东全品类转型、被称为“618之父”的核心高管,悄然离场。

接棒者是财务出身的许冉。

这位五年内从京东零售财务负责人一路升至集团CEO的管理者,又在同年11月兼任京东零售CEO,一人扛起集团整体运营与核心业务操盘的双重重任。

到2025年3月,许冉职级升至M4-4,成为京东职级体系中的最高级别。

500

许冉 图源:新浪科技

另一边,物流与科技两大支柱业务也在进行管理层调整。2023年6月,曾带领京东物流成功上市的CEO余睿,因身体原因离职,由具备产业园区开发背景的胡伟接任。

这一调整,暗示着京东物流将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同年,京东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高礼强、金融云事业部总裁宋可心等多名VP相继离职;2024年3月,阿里前合伙人、蚂蚁金服前CTO胡喜加入京东,一上任便主导产研团队重组,将搜索推荐团队纳入麾下,重构技术中台,剑指技术能力升级。

既有老臣淡出,也有新人加盟。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前合伙人胡喜负责技术升级,美团前副总裁郭庆接管达达集团与京东秒送业务后,推动“小时达”与“京东到家”整合升级;拼多多前HRVP余凯则主导人力资源体系优化,强化人效提升。

目前看来,以许冉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已逐步稳定,外部引援与内部培养的人才梯队正在形成互补。

从这几年的高层调整来看,京东正通过人事调整打破传统组织惯性,为新一轮战略落地扫清障碍,堪称是在“刮骨疗毒”。

500

刘强东要根治“大企业病”

一直以来,刘强东对京东的组织问题从不含糊,向来是雷厉风行、手起刀落。

除了此前痛批高管,今年6 月,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内部核心分享会上,也抛出明确管理铁律,表示“整个京东集团不超过220万名员工的时候,只允许有5个管理层级。”

这一规定同样直指京东长期存在的组织层级冗余、决策效率滞后等“大企业病”。

对京东而言,5个管理层级的限制绝非简单削减层级。这意味着集团决策层到一线执行端的信息传递链路将大幅缩短,既能减少指令传达中的损耗,也能让管理层更快了解到市场变化与一线需求,从根本上打破大企业组织惯性。

从密集的高管调整,到划定管理层级铁律,刘强东好像下定了某种决心,要将“大企业病”彻底铲除。目前的各项动态来看,京东的确也在循着这一方向,稳步推进组织变革。

不过,大企业病向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顽疾,层级冗余、效率滞后等问题根深蒂固,治理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难度不小。

对京东而言,这场刮骨疗毒式的组织改革,才刚刚开始。要真正根除“大企业病”,还得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才能让改革实效真正落地。

作者 | 李响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