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男教师约女生酒店“谈心”?!真相竟如此不堪……
前几天傍晚挤地铁,刚刷到“香港中学男教师以‘谈心’为由约女生去酒店,见面后竟要求发生关系”的消息,心一下就揪紧了。
平日的欢乐吃瓜群里也立刻炸了锅:
“怎么会有人信老师要去酒店谈心事啊?”
“香港学校不管这种事吗?”
以前身边人总觉得“教育”是家长的专属话题,平时很少主动聊。
可这次事儿一出来,却再也不能置身事外了。
今天就跟大家好好捋捋,从事件本身到港府的应对,咱都讲透。


先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据学生爆料,涉事的是香港一所中学的男教师:
一开始以“关心学生情绪、想聊聊心事”为由,把女生约到酒店见面。
结果刚碰面,就提出发生关系,女生当场懵了,后来才敢把这事说出来。
施暴者的行为不仅突破了教师的职业底线,更可能给女生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而更让人不安的是,这件事绝不是“个案”,背后藏着香港校园安全里,很多人没注意到的漏洞。

图源:香港01蓝田圣保禄中学(洪戬昊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涉事学校的反应不算慢。
事件曝光当天,学校就成立了危机小组:
一边联系女生了解情况、提供心理支持;
一边第一时间把事儿上报给香港教育局。
教育局也在 24 小时内公开表态:
说“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操守,只要查实有违规,一定依法依规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图源:香港01
可能有人会说“这只是碰巧遇到了坏老师”,但翻查近年的公开信息才发现:香港校园里类似的“操守违规”事件,比我们想象中更值得警惕。
2024年香港教育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全年有71名教师被取消注册资格(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教师钉牌”),
其中就有因“与学生建立超越师生关系的不当交往”被处理的案例。

图源:教育局呈交立法会文件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本应被守护的学生。

图源:香港01
更让人气愤的还有在今年10月刚曝光的另一件事:
一名曾因非礼学生被起诉(后因证据问题脱罪)的男教师,
离职后不仅改了名字,而且竟然能重新回到原校任教,
还被学生家长发现带女学生私下吃饭、接触酒精饮品。
家长投诉到学校,才知道校方根本没查到他的过往记录,这漏洞想想都后怕。

图源:王海图摄
不止中学,高校也有类似问题:
平等机会委员会2019年做过一项大学生调查,
结果显示15.6%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校内遭遇过性骚扰,
其中4.4%的骚扰者是自己的导师或教授。
更无奈的是,这些受害者里,只有2.5%的人选择向学校投诉。
但正是大多数人的沉默,反而却让隐患藏得更深。

图源:平等机会委员会
很多人说“怕没人信”“不知道找谁投诉”,最后只能自己憋着。
我也问了身边家长,大多数都不知道香港教育局的教师操守投诉电话,
甚至从没听说过“学校必须公示《防止性骚扰政策》”。
信息跟不上,就算有保护机制,也成了“摆设”。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香港没规矩管这种事吗?!”
其实还真不是。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
我翻了香港教育局的《教师专业操守指引》,还有《性别歧视条例》,里面把“红线”划得清清楚楚:
比如教师绝对不能跟学生进入酒店、私人公寓这些私密场所;
不能跟学生建立过度亲密的关系,哪怕是私下频繁聊天、送贵重礼物都算违规;一旦查实有性骚扰、猥亵学生的行为,最高能被终身 “钉牌”,永远不能再从事教育行业;
要是情节严重涉及犯罪,还会被移交警方处理,追究刑事责任。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教师专业操守指引》
之前就有过严惩的案例:
2024年,香港一名小学男教师因为猥亵8名女生,不仅被终身“钉牌”,还被法院判刑23个月。
法官在判决时特意说:“学校本该是孩子的安全港湾,教师的背叛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可能一辈子都好不了”。

图源:豆瓣
这话其实就是在给所有老师敲警钟:
别碰“师生边界”的红线,碰了就必须付出代价。
这也表明了港府对这事的明确态度:绝不姑息!

虽然很多规定都已经写在了纸上,但学校自身却并没有落实到位:
比如教师的“操守培训”,不少学校只是让老师签个字、划划重点;
没人真的模拟“遇到学生求助该怎么做”“如何拒绝学生的过度依赖”;
还有投诉渠道,很多学校的投诉电话藏在官网的“不起眼角落”;
非本地学生看不懂粤语,更不知道该找谁……
香港教育局常说“教师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模范”,
但“模范”从不是口头说教,而是港府用实打实的打击行动划出的红线:
2024 年,一名中学男教师多次以“辅导学业”为由,单独约女学生去私人咖啡馆,还私下索要学生社交账号偷看日常动态,家长发现后投诉。
教育局立刻联合警方调查,不仅终身取消他的教师注册(即“钉牌”),还以“涉嫌对未成年人作出不当行为”移交区域法院起诉,最终他被判监禁 2 个月;
2025 年初,某高校导师更以“指导论文”为由,单独带女学生去外地调研,途中有肢体骚扰行为,学生举报后,警方当天就介入逮捕,学校同步解除其教职,案件至今仍在审理中。
正是港府近年来,多起教师违规被严惩的真实案例:
才能让每个学生都知道“遇到危险时,找社工、找教育局都有用”;
让每个家长都清楚“投诉后多久能有结果,孩子能得到什么保护”;
让每个教师都明白“有些边界绝对不能碰,碰了就会付出代价”。

图源:香港01
好在最近也看到些好变化:
有的中学在周一晨会加了“安全课”;
教学生“单独见老师要选操场、礼堂这些公开地方”
“遇到不当要求就找社工或校警”;
还有几所高校把“性骚扰求助流程”做成了短视频,发在学生群里……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小改变,才是真的把教育“安全”落到了实处。
不管来自何方,为人父母在香港打拼,最在意的就是孩子能在安全的环境里读书、成长。
校园安全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需要学校把“规矩” 教给学生;
需要教育局把“监管” 做到位;
更需要所有家长多跟孩子聊聊“怎么保护自己”。
希望这次事件能真正推动更多改变:
学校把“安全课”真正教到学生心里,
教育局把“教师操守监管”落到实处,
让每个在香港读书的孩子都能放心地在校园里长大。
毕竟,孩子是香港的未来,
守护他们的安全,就是守护我们这座城市的温度。

图源:麦兜当当伴我心
你在香港了解过学校的防性骚扰措施吗?
或者有什么想提醒孩子或者家长的话?
评论区聊聊,咱们互相给个参考,一起为孩子的安全多上点心~



香港体验官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