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有一个重大的分野

不用回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中有一个重大的分野,就是可不可以 清楚明白地认识描述出自然。中国传统思想是否定可以认识和描述出自然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自然的本质是“混沌”。而西方认为宇宙是可以认识并精细描述的,但是这个认识的主体严格来说不是“人”,而是“神”是GOD。因为GOD是全知全能的。

下面就产生了衍生的问题。在不能完美认识精确描述自然的 前提下,可不可以幸福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回答是“可以”。人可以在不了解自然,盲目顺应自然的情况下获得幸福。甚至这才是最高的幸福,这才可以获得最高的生命自由,这就是如“如不系之舟” “无分辨心”。在这种情况下,人反而可以成为了神 ,与神合一。那种追求知识追求精确反而会让 人陷入灾难,这就是“分辨心”所谓的轮回心,凡心。“混沌凿出七窍则混沌死。”

而西方文化的情况,是另一种发展脉络,就是人类 偷摸地僭越神权。西方也有神的警告认为知识是毒苹果,希望人类对知识盲目才能获得幸福,这就是所谓的人类幸福伊甸园。但是上帝全知全能的能力,上帝的权威,权柄,像毒蛇一样缠住人类,让人类痴迷,所以西方人很虚伪地 通过所谓 不断认识各种知识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彰显God的荣耀,实质是以此僭越GOD的权柄。西方所谓通过知识证明上帝的存在的过程,就是人类偷偷僭越GOD权柄的过程。

在欧洲文艺复兴后,这个欲望就显得更赤裸裸了。因为这时候“GOD死了”。西方人极端热情地一头扎入自然科学数学,以此代替上帝的位置,也就是科学,变成了西方人的某种精神信仰,理想国,成为了新的神,科学GOD。后面也招到打击,因为以此思想衍生出不少妖魔鬼怪,比如 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歧视。以科学的名义种族大屠杀。西方于是反思了一下,科学也不能全信,古典道德丢不得,然后发扬一种折中思想,就是所谓,凯撒归凯撒上帝归上帝。这种思想内部包含了迷茫和彷徨。

这个情绪也表现在 刘慈欣 的科幻中。刘慈欣的三体中就放大了这种科学圣教情绪,那里的科学家都以科学物理学为终极的神和信仰。所以物理学消失了,这些科学家也信仰破灭,一个接一个自杀。当然小说中这是 骗局。

而传统中国文化人是不会以科学物理学为信仰。最多以科学物理学为工具。

如果当做工具,自然够用就可以了,很多时候不求甚解。

如果当做神圣信仰,自然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无限探索下去,以期望无限靠拢神,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实质是僭越神,取代神,成为神。

这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比较 混沌而松弛,一种比较精细而紧绷,谁好谁坏? 我个人觉得没必要一定搞的很清楚,因为 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存在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张力,何不让这种混沌和精细的矛盾张力也一直保留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