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药之屋》(炸裂白宫)——可笑的美国核实战派

最近网飞投资的电影《炸药之屋》(网飞的中文译名是《炸裂白宫》)在北美上映,昨天在网站上发出,该片延续了美国文艺界喜欢在核武器问题上发声的传统,从当年的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80年代的《翌日》到今天的《炸药之屋》,让人感到了美国的滑坡。

影片一开头,先给你来段字幕:冷战结束时全世界主要大国意识到,减少核武器会让世界更加安全,但今天,这种共识已经不存在了。

嗯……挺有意思,可惜这种说法不正确,而且很蠢。

无非是说中国的核武器正在大幅度增长,让美国人不安呗,呵呵。

然后影片就以几条线索的平行叙事,叙述了一个其实很简单的故事,就是当一枚“未知来源”的洲际导弹从东北亚某地升空,压低弹道,飞向美国芝加哥,从部署在韩国的AN/TPY-2雷达发现目标开始,到导弹命中前的二十分钟内,NMD反导发射部队,白宫战情中心,年轻的国家安全副顾问(由于国家安全顾问正在手术,只能由他年轻的副手来代理),最后是一个奇怪的“正派”黑人总统,加上参议院议长等这些人物的反应。

影片最后结尾,是国家紧急情况办公室的一个黑人女员工作为“指定幸存者”,乘坐大巴抵达乌鸦岩山核掩体,最后镜头上升,黑掉。

片名则来自其中总统的一段话,“今天的世界就好比我们建造了一座房子,每个住户都在墙里装满了炸药,只要按钮房子就会塌,然后我们就住在里面”

然后害怕观众不明白,影片里还有一段是抱着“足球”(核按钮)的海军少校,在“陆战队一号”上向总统解释:“我把这些选项称为三分熟、五分熟和全熟”,“我建议您选择选项七或者选项九,也就是大规模报复,因为这样才能让部分民众生存下来”

然后影片中又让战略司令部司令来解释“选项七”或“选项九”,“现在可以趁着他们还没有开始部署(核武器),先发制人将他们大部分核武器摧毁”

然后影片中总统已经给出了核反击的密码,虽然没有展示,但显然是打算在导弹落地前进行反击。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影片中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很“正派”(就是美国政治剧里大家常见的那种一脸严肃,张嘴可以给你来一段苏格拉底的那种高知),但当你把这个“正派”老黑换成现实中的特朗普……

这尼玛大约就成喜剧片了……

该片的剧情设计中,导弹是谁发射的呢?没有人知道,因为红外预警卫星没有探测到导弹升空的火光,直到它起飞后十分钟,才被雷达发现,只能推测是朝鲜的潜艇发射的——“金君玉”号表示你可别扯了,就我这小体格还能塞下洲际导弹呢?

而且只有一枚导弹升空,而中国和俄罗斯在影片中,也没有采取很激烈的手段,只是采取了通常的行动,比如俄罗斯战略核潜艇摆脱美国攻击核潜艇的追踪,中国的055出港(美国人真的觉得055上有核武器么?),然后中俄都否认自己与导弹袭击有任何关系。

然后在这短短的二十分钟内,美国在太平洋上(未知地点,神TM未知地点,谁都知道太平洋上只有关岛能部署这玩意)的B-2轰炸机挂上了B-61核炸弹升空,并在空中收到了飞向俄罗斯的命令……而且俄罗斯方面还发现了B-2升空,然后跟美国人撤了一段皮,要求B-2不要靠近俄罗斯以显诚意,反过来美国人要求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浮上海面以显诚意……

我的娘唉,从这一段我就已经确认了这片子的编剧并没有什么军事常识,以为核潜艇是随时拖着长长的长波天线等待命令,或者B-2能在几分钟内挂好核弹然后起飞……并且能在十分钟内从关岛飞到让俄罗斯不安的地方……这TM什么超人地勤和高超声速B-2……

影片中全程没有中国啥事儿,顶多就是在国家安全副顾问嘴里说几句中国否认是他们干的, 但他们的055离开了港口……就反正也挺好笑的,就有一种编剧只管堆砌听起来高大上的名词,但实际上并不懂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的感觉。

然后影片中的高潮一段是GBI拦截弹拦截失败,当中国会议长要求国安副顾问给个准信,到底命中率是多少,就被告知是六分之一……

然后又以NMD发射营军官的对话告诉你,对一枚来袭导弹只进行一次拦截,是为了如果有后续导弹过来我们还要用其他的导弹……然后果不其然拦截失败……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段我看的时候也是笑抽了,这尼玛现实中如果真知道拦截弹是六分之一的命中率,不应该多打几发么?毕竟也根本没看到后续导弹升空啊。

冷战时代曾经有过类似事件,就是当时挪威的一枚探空火箭被美国人误判为苏联洲际导弹升空,然后认为可能是打算 用一发高空核爆产生的电磁脉冲瘫痪美国,然后再进行后续打击——这是当时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预案中的一种可能情况——然后美军按照预案就启动了全面核报复准备,之后继续跟踪发现火箭没有转弯,才算是没事。当然冷战时期类似的事情挺多的,包括放错磁带,把演习用的模拟苏联核攻击的磁带放了进去,然后触发美军全面报复预案,就是著名的“断剑”事件。还有影片中提到的红外预警卫星把云层反射的阳光误判为导弹发射的火光,也引发过二级戒备。

但是这些事情,在今天的国际背景下显得就很搞笑了,冷战时期是双方紧张态势高涨,双方都认为随时可能遭到对手核突然袭击。

而今天,或者说在电影里这种设定下,好巴殃的突然就核弹过来了,然后你还能马上反应过来进行落地前反击——这显然又是个编剧缺乏常识的表现了。

你好歹设定个中美俄关系高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的前提啊,反正无非多说几句台词吗,不,为了惊悚效果,一定要营造这种突然一下子就从啥事没有,导弹就过来了的气氛,才能让演员们的崩溃表现更“戏剧张力”。

有意思的是,你能看得出这部电影和去年的《美国内战》一样,是好莱坞的“白左”们世界观的又一个体现,他们嘲讽特朗普过时,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显然也停留在冷战时代,才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

影片就是想要说,特朗普如今投资搞核武器更新是疯子行为,NMD没用,金穹也没用(或许也没说错),但是这种认知却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就是疯狂的“核实战派”,居然认为只要有一发朝鲜核弹飞过来,美国就要对中俄进行全面核打击, 然后大家一起完蛋……这种逻辑滑坡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这不就是我们经常嘲讽的“核捆绑”理论吗?

所以还是那句话,特朗普也许是装疯卖傻耍无赖,但白左,或者说美国的自由派这帮人才是真疯,这点特朗普竞选的时候确实没有说错,你们都说我疯疯癫癫,可却是你们喜欢的那些‘正派人’挑动了俄乌战争。

美国的滑坡真的太明显了,当年《奇爱博士》从总体上嘲讽了大规模报复理论,《翌日》对核战灾难进行了正面表现,谁知道呢,到了今天,核战争似乎就是白宫里几个人之间的嘴炮,总统是挺抱着足球的少校的建议选择大规模报复——不是你都当总统了,还是个“正派人”,难道就一点没考虑过?

唉,只能说,中国一代人向往美国,是羡慕美国生活,希望飞向这个自由国度;一代人仰望美国,同时觉得“大丈夫生当如是,彼可取而代之”;而到了现在这一代孩子们,他们眼里的美国……唉,希望鹰酱争点气,让我们的下一代人还有摸一摸的欲望吧……

再就是,中国建立能与美俄旗鼓相当的核武库的决策,如果真的有这样决策的话,那真的是太英明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