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里的这一关键表述,为何如此翻译?

四中全会公报备受各方关注(中文全文)。外媒编辑部、智库学者及政府官员纷纷在第一时间研读解析,试图从字里行间捕捉中国未来五年的政策重点。

其中,“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一语成为外媒热议焦点。在当前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一目标更具现实紧迫性与战略意义。

报告中两次提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一次回顾既往成绩,一次展望未来五年目标。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新华社发布的公报英文版这样翻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fresh breakthroughs in further deepening reform comprehensively;

译文让我想起去年翻译三中全会文件后的一段小插曲。一位读者引用《中式英语之鉴》一书前来质问:为何不去掉 further?难道不冗余(redundancy)吗?“deepen reform” 本就含有“进一步”之意,建议官方译者好好学学《中式英语之鉴》!

对此,我们只能莞尔一笑。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仅从英文是否“简洁雅致”来判断,而须理解政策话语的历史脉络与语义演变。简单回顾如下:

18届三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届三中: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进一步”一词并非起草组随意添加,而是对改革力度的再强调。此次公报沿用这一表述,在情理之中。

研究中国时政话语英译,不能忽视两个方向:

一、中国时政话语本身的表达特点与逻辑结构

二、中国时政话语所蕴含的政策脉络与语义分量

若忽视这两点,仅从英文地道与否的角度评判,往往会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诚然,《中式英语之鉴》作为英文写作(writing)参考书大有裨益,但若将其机械套用于国家级政策文本的翻译,难免闹出笑话,所提意见也难被采纳。

昨晚用微软 Copilot 进行实验性翻译,并生成中英对照初译版(已发布于“知识星球”),不出所料,Copilot 在翻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删去了“进一步”。这一处理虽显简洁,却忽略了政治语境中“进一步”所传递的政策信号与语义层次。与官方译文对照,AI初译稿有不少缺点,但也不乏可取之处,对时政话语英译工作者颇具启发意义。当然,与AI对话,设计好 prompt(提示词)很重要,而非简单地输入一个“translate”了事。

事实上,一些看似“冗余”的修饰词,恰恰承载了政策力度与方向的微妙暗示。政治话语中词语的微调、重提或弃用,往往释放重要的政策调整信号。国家级政策文件的英译不同于面向公众的传播性写作与阐发。前者主要服务于政策分析与专业研读,对原文“形神兼具”的忠实度要求更高,若译文一味求顺而大刀阔斧地调整,恐怕会砍掉很多“nuance(微妙之处)”;后者则可适当追求语言活泼与多样化,这是大众传播的应有取向。

《经济学人》文化栏目曾发表一篇评论文章(2023),为“redundancy”鸣不平,提醒读者“千万别把冗余都当成罪过啊”。文章标题或许可以作为本文注脚:

“Omit needless words!” But not all of them

“删去多余词!”但并非一概全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