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正在大量涌入加拿大

500

  首先恭喜加拿大喜提新昵称:“印拿大”!

  这几年在加拿大,无论是东岸还是西岸,但凡热门点的景点,成群结队的印度裔绝对是旅游业中的扛把子,我近期在加拿大东西城市旅行的沿途观感也确实如此。

500

  五颜六色的头巾存在感很强

  图:小米桶

  工作方面也是,但凡有公开应聘来排队递简历的,印度裔也是主力军。

  以前大城市有条“印度街”,现在直接有“印度区”“印度市”……。

500

  加拿大的路比印度的更适合玩骑行

  图:壹图网

  欧美人连黑帮都快掀不起风浪,直接换“印度黑帮”称霸江湖,绑架诈骗无恶不作。

  加拿大引以为傲的音乐艺术,也逐渐混入好莱坞的味,就连唱国歌,歌词都被改成印度语

500

  印度裔也乐意唱加拿大国歌,这不是挺好

  图:Youtube

  印度特工更是如若无人之境,现开刺客模式当街暗杀锡克教领袖。

  印度节庆更是惊人,排灯节的烟花响彻半夜的街道,光明节的狂欢封路一包就是半个城区。甭管是谁,全国都别睡起来嗨。

500

  你以为这是印度大街上?

  不,这是加拿大素里市大街上的游行

  图:壹图网

500

  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参加印度教排灯节

  图:壹图网

  加拿大快要被三哥们挤爆了。

  这究竟是加拿大发展经济的人口大棋?还是中了印度蝗虫大军的圈套?一起来探讨一下,究竟是为什么。

  印度多神宇宙,漂洋过海

  今年9月,多伦多当地知名景点Wasaga沙滩上,只见一队浩浩荡荡的印度裔队伍走来,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抬着很多大小不一又花花绿绿的“象头神像”,一步步走入碧波荡漾的湖中,男子们合力将象头神浸入水里。

  视频的名字,叫做“象头神沉浸仪式”。原来这象头神名为伽内什,是印度教中最受欢迎的吉庆神明,信众们喜欢把泥塑象神沉入水中溶解,以象征神明归天,福泽水脉。

  在加拿大看到原汁原味的“象神入水”,观众为何会傻眼?因为这尊泥菩萨入水时,溶解的残余杂质和涂料,引发了污染水源的争议。

  这几年,印度本国力推环保,对花花绿绿的象神入水仪式多有反思和纠正。不料陋习却“漂洋过海”,来污染加拿大纯净的河流。难怪此类“传统陋习”的视频之下,都是舆情的反弹。

500

  图:Youtube

  事实上,印度神明在加拿大轮番上阵,已不是一次两次了。

  在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附近的布兰普顿(Brampton),一座高达16米的“哈奴曼”神像在2023年落成。

  这座高达5层楼的猴神造像,矗立在没有高层建筑的居民区内,颇为突兀

500

  这条推的评论区充斥着破防和不满

  “好像被“入侵”了一样”

  图:X

  今年8月,多伦多密西沙加(Mississauga)也落成了一尊与哈奴曼同高的罗摩神像

  9月初,该地区又“喜迎”了一个同样高度的湿婆神像

500

  一抬头看见这个大神像...

  受不了的人得搬家了

  图:instagram

  再算上各个神庙中供奉的小型神像,根本无法计数。印度多神宇宙,着实让加拿大人眼花缭乱。

500

  人来了,信仰也带来了

  加拿大是锡克教分布的第二大国

  图:壹图网

  这样眼花缭乱的操作,连身处美国的印度裔都开始纳闷:“哥们儿,这么想恒河不如就回去吧”?

500

  多伦多印度教庙宇

  图:壹图网

  百万印裔,进入加国

  印度神明在加拿大遍地开花,背后正代表着印度裔人口的爆炸式成长。鉴于移民数据变化较快,10年前的数据不够准确,这里将时间点设定为2013-2023年,让我们透过数字,看清这10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3年,印度裔加拿大永久居民的人数约为32827人。之后3年内,都还差不多维持在3万以内。

  到2017年开始翻倍增长,增至51590人,之后逐年加快。仅在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稍有耽搁。

  到2021年,更是一举突破十万大军,当年移民总人数高达127940人。2023年,这一数字升到了139785人。

500

  我们可以用同期的菲律宾裔人数作一个对比。2013年约为29639人,2015年最高来到50846人,这时的菲律宾移民还略能超过印度移民。

  但从2016年开始,菲律宾移民人数就开始逐年下降,回落至平均每年2万多人。

  而中国移民加拿大的人数则比较平均,常年维持在3万左右。华人曾经被公认为“移民主力”,现在却不到印度人的四分之一

  加拿大虽然国土广阔,但宜居城市却并不多,新移民大多集中在温哥华和多伦多两大城市,其中多伦多超过了50%。

500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身处多伦多与温哥华两个地区的朋友,会明显感觉到身边越来越多印度裔的出现。

  以上是数据还仅仅是“加拿大永久居民”的统计,还未包括留学生及其伴侣,前来依亲投靠的长期签证持有者,以及非法移民和难民等。

  有媒体人估算,来自印度的留学生有27万,临时签证也有130万,配偶若是以100万来估算的话,每年进入加拿大的印度裔可以达到200万之众。

500

  扎下根了

  图:壹图网

  印度裔的民族文化观念很强,容易抱团取暖,形成群体。前段提到的大型神像所在地布兰顿普,以及是温哥华地区的素里,都是印度裔高度集中的区域。

500

  你带我,我带他,我们都是加拿大人

  图:壹图网

  以温哥华地区的素里市为例(下图),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印度裔已占总人口的20.9%,这还是将与印度裔不同族的旁遮普裔分开计算的。如果加起来,已接近该市总人口的30%,远超于华裔的8.4%。

  随着时间推移,印度裔人口还在逐渐增加中,有望突破40%大关。

500

  加拿大的终点是“新印度”?

  不断累积的印度裔人口,逐渐形成不可小觑的势力。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中都可看到,印度裔壮大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导向。

  经济领域中,印度裔逐渐掌控一些低端服务行业。例如出租车、快餐店、建筑业、科技业等,甚至积极参与选举与地方事务。

  举个小人物的例子,根据加拿大移民局的调查,在温哥华地区,印度裔出租车司机已占全行业的63.3%,而华人只有1.6%。

500

  印度裔师傅在路边等活了

  图:壹图网

  再看大人物,加拿大的国会议员中,印度裔22人,占了6.5%的席位;而华裔只有6人,占比为1.8%。更别说印度裔还囊括了三大联邦部长级别的职务。

  由此可见,华裔的政治影响力也是比不上印度裔的。

500

  现任加拿大外交部长,来自印度的二代移民

  图:壹图网

  前几天,加拿大在野党党首批评知名咖啡品牌Tim Hortons的视频在网络引起热议。

  Tim Hortons作为加拿大品牌之光,近期深陷食品安全风波,被爆出员工如厕卫生习惯差、传染病疑虑频发,超大规模雇佣印度裔临时劳工,排挤本国人,印度裔经理性骚扰等丑闻。国家级的金字招牌已然蒙尘。

500

  在留学市场,印度裔的涌入也带来不少麻烦。假学历、假录取通知书导致大批难民涌入。根据加拿大移民局的数据,2018年留学生转难民的人数是1810人,而2024年激增至13660人,其中80%都是印度裔。

  由此还导致治安状况败坏。松懈的签证审查,给了印度黑帮和恐怖分子窜入的机会。

  不过,印度裔的涌入也有积极的方面,印度裔有着勤劳、抱团、积极的民族性格,让他们善于思考,乐观向上

  有本地华人曾感叹,华裔出国多为子女教育和安逸生活,加上社会环境与西方差异大、适应不良,多有“隐于市”的风范。而印度裔则不同,他们更了解西方社会制度,敢于出头又足够灵巧,善于利用政策和资源

500

  善于融入新环境

  图:壹图网

  消极的方面也十分明显,印度裔拥有庞大的人数,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同胞相护,上下齐心,容易对行业和市场达成垄断。

  此举不仅会破坏地区商业环境,也会带来恶性竞争的风气,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材料以次充好,压榨薪资和福利,甚至大量使用海外廉价劳工而舍弃本国劳工等。

  众所周知,印度拥有诸多顶尖人才,尤其是当红的科技业。但加拿大并没有抢到这一类,移民签证门槛过低,反而吸引了大批低端劳工

500

  加拿大政府是时候正视这个问题了,近期开始查缺补漏,一手抓严查签证造假,一手砍下移民份额。从源头减少单一族裔的流入数量。

  而印度移民也开始审视过去十年间的赴加热潮。缺乏思考的移民路,让不少人落入了“中产返贫”的绝望陷阱。

500

  很多劳工察觉到,自己被“高薪聘请”的广告忽悠了,加拿大物价与房价双重枷锁,让劳工们不仅没有淘金成功,反而落得背井离乡、任人欺凌。

  有人说,是加拿大变得贪婪了,曾经温良恭俭的多元文化象征,变得只会用海外廉价劳动力补充人口缺额,只会榨干留学生父母的毕生积蓄,却又将他们扫地出门。

  有人说,是印度经济环境更差了,大批底层劳工挣扎在贫困线难以改善,只能出海变成国际打工仔,混得好哪里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只有活不下去的人才会背井离乡。

500

  加拿大的芹菜比印度的好收割么

  图:壹图网

  事实上,即使加拿大关闭了国门,印度裔还是会找一个新方向继续流入,直到印度赶上发达国家为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