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瞰IPO | 健康科普生意难,“断臂”上市的轻松健康净利仅剩7.8%
《星岛》记者 白默 实习记者 李誉 深圳报道
在第一次申请状态失效后,轻松健康集团(下称“轻松健康”)再次递交港股IPO申请。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确认轻松健康集团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已获正式受理。今年1月,轻松健康集团曾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上市申请于8月20日失效;8月31日,集团二度递交申请,其联席担保人为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国际。
“断臂”求上市
轻松健康成立于2014年,专注提供覆盖“检、医、药、康、险”的综合健康解决方案。主要业务包括早筛、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以及提供科普知识和医学研究支持等全流程服务。
“轻松筹”是轻松健康的前身。早期凭借互联网大数据,聚焦“大病救助”场景,成长为中国线上众筹领域的代表性平台。公开数据显示,“轻松筹”平台用户数从0到1亿仅用时23个月,2019年其全球用户累计突破6亿。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于2020年9月正式更名为“轻松健康集团”。
然而,受限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对外资开展部分业务的限制,冲刺IPO的轻松健康也开始了“去众筹化”。招股书显示,2024年6月,轻松健康将线上疾病筹款业务“轻松筹”及朵尔医院等相关业务全部剥离,仅保留数字健康和保险业务。
在招股书中,轻松健康将轻松筹定义为“流量合作伙伴”,标注为集团外的合作方。实际上,轻松筹目前仍向轻松健康导流,但双方官方关系已做切割。
对于轻松健康剥离“轻松筹”业务,市场上更倾向于另一种解读,即互联网公益众筹行业一直以来都有着平台角色与商业模式的争议,平台审核不严与“骗捐”事件透支社会诚信与爱心,这也让轻松筹一直备受争议,成为轻松健康集团上市的“包袱”。
黑猫平台显示,截至9月6日,该平台关于轻松筹的投诉超过1300条,涉及问题包括提现手续费高、莫名扣款、捐款前强制购买保险等。
增收不增利
在行业人士看来,轻松筹不仅是轻松健康集团的成长起点,更是长期以来用户转化与业务闭环的关键链条,而目前新业务尚未建立稳定的营收闭环和竞争壁垒。
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轻松健康营业收入分别为3.94亿元、4.9亿元、9.45亿元、6.56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1.46亿元、8440万元、5120万元,在三个完整年度呈下滑趋势。
另外,轻松健康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82.6%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3.4%,2025年上半年再次下滑到32.5%,净利率由37.9%缩窄至7.8%。
“增收不增利”背后,一方面是轻松健康失去了轻松筹低成本流量入口,需要付出更多营销投入才能维持业务规模,侵蚀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源于轻松健康集团业务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对此,轻松健康解释毛利率的下降是由于轻松健康业务的调整,导致成本结构的变化。
随着“轻松筹”业务的剥离,数字营销(科普服务)逐渐成为轻松健康的主要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2023—2025年上半年,该项业务分别为轻松健康贡献了0.23亿元、4.68亿元、4.44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亦从4.7%迅速提高到67.7%。
但与原主营业务相比,数字营销(科普服务)业务毛利率较低且波动较大,2023—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25.4%、10.3%、13.5%,因此才严重拖累整体毛利率。
潜力与风险同存的新主业
在招股书中,轻松健康对数字营销(科普服务)业务的介绍是与医药公司订立协议,为其创作并发布涵盖健康相关主题的科普文章及影片等线上专家内容,帮助医药公司提升疗法的认知度及可信度,从而间接支持产品营销,并据此收取相应服务费。
从收入增长来看,这对轻松健康而言似乎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在国家层面对互联网平台监管趋严的当下,其潜在的违规及暴雷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星岛》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针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互联网平台的直播电商广告、AI生成广告等监管执法力度,前三季度全国共查处互联网违法广告案件22185件,罚没款1.11亿元,并公布十起典型案例。
其中,2025年3月份,广州一家名为默尼互联网的公司就因为在互联网健康科普文章中变相推销,发布“菲普利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处方药广告和未经审查的“排卵检测试剂”“胎心监护仪”医疗器械广告,被处以42万元的行政处罚。
今年8月1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健委等联合发布的《[网信中国] 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中还明确要求,严禁自媒体账号违规变相发布广告,同时严处违法违规信息及账号,强化互联网商业营销活动监管,依法查处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
换言之,随着监管的持续加强,利用互联网平台科普变相推销产品获取收益,将极易踩中监管红线。
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轻松健康亦坦言,不排除公司要承担平台上显示的学术医疗内容相关的潜在法律责任;未来逐渐引入更多特性及功能后,平台管理内容的负担或加重,且若平台被认定为有责任,可能会存在被处以罚款,吊销相关业务经营许可证,甚至被禁止在中国经营其网站或手机界面。
流量入口,真的可以剥离吗?
随着剥离众筹流量入口,轻松健康面临活跃用户锐减、获客渠道更依赖外部合作、用户粘性下滑等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平台注册用户已达1.68亿,但活跃用户从2022年的7050万降至2270万,降幅高达68%。
在市场上,同样曾推出“众筹互助模式”的水滴公司与轻松健康业务模式较为类似。但水滴公司,在美股上市后就因业务模式、合规问题、用户流失等原因,资本市场估值大幅缩水——2021年5月7日上市当天市值为47亿美元,截至24日发稿时收盘价为1.79美元/股,距IPO发行价(12美元/股)跌超八成。
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08亿元、1.64亿元、3.51亿元,一度下降超四成;收入由28.0亿元减少至27.72亿元,其保险收入从25.59亿元一直下降到11.82亿元。
参考水滴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众筹流量红利一旦消失,获客与转化成本迅速升高,平台“增收不增利”乃至出现持续利润萎缩的风险大大增加。轻松健康面临的情况亦是如此。
在轻松健康的发展史中,“轻松筹”既是成长引擎,也成为监管、估值风险的“负累”——随着公益众筹业务监管日渐加强以及行业乱象乃至信任危机的出现,这份曾经的“蜜糖”或许会成为影响企业IPO和资本化的关键障碍。



星岛记事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