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赛智能500元低端机征战海外:第三方付款数亿,超7亿买理财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今年6月25日,酷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赛智能)递表港交所获受理,独家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公司国内运营主体为酷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智能手机红海市场有多内卷自然不必多说,正因此,酷赛智能并未选择在存量市场“火拼”。相反,公司选择发力海外市场。最近三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总营收的六成以上。
不过,由于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酷赛智能消费类智能手机均价在500元左右,公司赴港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有待大众的检验。
超六成收入来自外销,第三方付款数亿
酷赛智能成立于2006年,公司提供囊括产品定义、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与售后服务的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智能解决方案。官网显示,酷赛智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包括:智能手机、主板、三防产品、行业终端、移动操作系统、GMS服务专区。
酷赛智能将主营业务划分为智能设备、印刷电路板组件及互联网服务及其他。具体而言,智能设备包括消费类智能手机、为工业终端用户设计的防水、防尘及防震的三防手机,及其他物联网产品。印刷电路板组件及互联网服务,包括消费类智能手机印刷电路板组件及互联网服务、三防手机印刷电路板组件,及其他物联网相关印刷电路板组件。
于往绩记录期间,酷赛智能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销售智能设备。从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智能设备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1.49亿元、16.47亿元和19.96亿元,占当期收入的67.0%、71.5%和73.5%。
智能设备中,来自消费类智能手机产生的收入分别为11.22亿元、15.85亿元和19.19亿元,占当期收入的65.5%、68.8%和70.7%;消费类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分别为196.1万件、311.1万件和384.1万件,平均售价分别为572元、510元和500元。
酷赛智能的另一部分主要业务印刷电路板组件及互联网服务,于报告期内实现收入分别为5.03亿元、6.12亿元和5.73亿元,分别占当期收入的29.3%、26.6%和21.1%。
不难看出,最近三年,酷赛智能的消费类智能手机整体售价均在500元左右,而这一数字远低于同时期的国产智能一线品牌手机的平均售价。究其原因,酷赛智能的收入构成中大多数产品于海外出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智能手机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竞争激烈且全球智能手机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集中于中国。从2020年至2024年,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从4.72亿台增长至5.09亿台,预计将从2025年的5.312亿台增长至2029年的5.981亿台。
报告期内,酷赛智能来自海外的总收入分别为10.44亿元、15.37亿元和17.66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60.9%、66.8%和65.0%。
得益于消费类智能手机及三防手机的销售增加也带动公司整体收入规模扩大。整体收入表现层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13亿元、23亿元、27.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亿元、2.03亿元、2.07亿元。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4.34%、18.0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4.62%、1.68%。
其他盈利指标方面,报告期内,酷赛智能的资本负债比率分别为615.4%、279.5%和240.9%,利息覆盖率分别为12.5倍、23.3倍和27.0倍,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1.3%、15.6%和14.7%,权益回报率分别为80.8%、59.3%和50.0%。
与此同时,酷赛智能在招股书中提出,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存在若干客户通过第三方付款安排结算的情形。2022年-2024年,根据第三方付款安排结算的总金额分别为1.42亿元、1.9亿元和3.17亿元,分别占收入的8.3%、8.6%和11.7%。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第三方回款通常会暴露出公司财务内部管控不规范的情形。第三方回款实际上由第三方代付货款,造成付款方和合同主体分离,这种情况说明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甚至有可能构成虚构交易、资金流水交易,而交易的真实性往往是IPO审核的重点。
高企的存货及应收账款,购买理财超过7亿
在营收规模扩大的同时,酷赛智能也面临存货持续走高、应收款收回等其他经营风险问题。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货分别为2.86亿元、3.69亿元和4.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资产的29.3%、28.3%及33.4%;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75天、66天及72天;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分别为1.42亿元、1.86亿元和2.3亿元;平均贸易应收款项与应收票据周转天数分别为21天、26天及28天。
同一时期,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分别为2.08亿元、3.11亿元、4.05亿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分别为1.29亿元、1.39亿元和1.75亿元,合约负债分别为6366.6万元、1.26亿元和9664.8万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分别为1.28亿元、4204.7万元和7769.1万元。
截至2025年4月30日,酷赛智能的存货增至4.18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录得2.03亿元,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2.09亿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4.11亿元,合约负债为2.21亿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5971.6万元。
截至上述同一时期,酷赛智能收到2024年度的借款为2.29亿元,占未偿还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99.6%。
值得一提的是,酷赛智能投资于低风险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由银行发行,以调动公司的资金及产生投资回报,为股东带来利益。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购买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付款金额分别为3.29亿元、8.38亿元和7.59亿元,公司出售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所得款项分别为4.11亿元、8.4亿元和7.6亿元。
似乎可以松一口气的是,最近几年,酷赛智能的账面情况有所回暖,现金流及账面资金均处于逐年递增的态势。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净额分别为4315.7万元、6171.6万元和2.64亿元,年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7亿元、1.84亿元和2.08亿元。
偿债能力方面,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1倍、1.4倍和1.4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6倍、0.9倍和0.8倍,短期偿债能力偏弱,仍值得警惕。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陈凯峰持有酷赛智能63%的股份。
外界关注到,2023年12月,酷赛智能曾在深圳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委聘民生证券提供有关中国证监会要求的辅导及初步合规建议。
2025年1月,酷赛智能终止与民生证券的委托关系及A股上市辅导,以便将公司的资源集中于在联交所IPO,目的是吸引更有声望和国际化的投资者群体。
此次IPO,酷赛智能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能力;提升研发及AI能力;战略并购,重点收购在发达国家拥有当地销售渠道的公司;升级IT系统及基础设施,包括采购软件和设备;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天眼查显示,2022年7月18日,酷赛智能被列入被执行人,执行金额为28000元,执行法院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港湾财经出品)



港湾商业观察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