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平安证券的升级之路,给行业带来哪些启示?

500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在券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头部券商的人才布局与组织升级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近日,行业传出重磅消息:广发证券原副总经理李谦将加盟平安证券,拟任公司总经理一职。这一高端人才引进动作,叠加平安证券近年来持续深耕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标志着这家头部券商正以“外引精英+内生成长”的双轮驱动模式,全面夯实组织根基,为战略深化与业务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公开信息显示,李谦是兼具学术深度与实战经验的金融行业资深人士。他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职业生涯起步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从一线交易员逐步成长为处室负责人,主导利率交易相关核心业务,积累了扎实的金融市场运作经验。加盟广发证券后,李谦在固定收益领域深耕多年,历任销售交易部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随后逐步晋升至公司副总经理,期间还曾执掌证券投资业务管理总部,覆盖固定收益、证券投资、业务管理等多个核心领域,形成了全面的业务视野与管理能力。广发证券在其离职公告中对其任职期间的贡献给予高度认可,也从侧面印证了其行业认可度与专业素养。

对于平安证券而言,此次引进李谦这样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堪称精准补位。作为行业头部机构,平安证券近年来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板块持续发力,而李谦在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等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跨机构、多岗位的管理经验,有望为公司业务协同与战略落地提供新的思路。在券业全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核心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将直接影响券商在细分赛道的竞争力,平安证券此番引援,无疑是瞄准了行业竞争的核心痛点。

值得关注的是,高端人才引进只是平安证券人才战略的一面,内部人才的培养与提拔同样成效显著。去年晋升为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经纪业务的姜学红,便是平安证券内生人才体系的典型代表。拥有丰富证券期货行业经验的姜学红,在平安证券履职期间,凭借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与高效的执行力,推动公司经纪业务持续突破。在其主导下,平安证券全面落地ATO一体化经营服务模式,实现了从产品销售向客户需求导向的转型,个人客户数稳居行业前三,APP用户活跃度长期领跑同业,为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内部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也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与姜学红同期晋升副总经理的首席风险官邹丽,近期分管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统筹公司内控体系建设。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邹丽,拥有投行、固收、质控、产品、风控等多个业务条线及中台工作的领导经验,是平安证券自主培养的全能型管理人才。此次职责升级后,她将聚焦内控管理的一致性与协同性,通过强化执行效能提升内控质效,为公司稳健发展筑牢风险防线。其相关任职资格待监管审批通过后,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事实上,自2018年组建新一届管理班子以来,平安证券便确立了清晰稳定的战略路径,在人才建设、业务布局、风险防控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了业绩与口碑的双重提升。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82亿元,净利润43.76亿元,较2018年实现翻倍增长;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9.4%,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在业务特色方面,平安证券依托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形成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机构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同时妥善化解了多项历史遗留问题,为后续发展轻装上阵。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平安证券此次人员调整,是公司战略深化的重要一步。外部引进李谦这样的行业精英,能够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业务资源,助力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实现突破;而内部提拔姜学红、邹丽等优秀干部,则保障了公司战略的延续性与企业文化的传承。这种“外引+内生”的人才模式,既避免了单纯依赖外部引进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又弥补了内部培养可能存在的视野局限,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人才生态。

在当前券业分化加剧、创新业务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人才竞争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平安证券通过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不仅为自身业务升级提供了组织保障,也为行业人才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随着李谦等高端人才的加盟与内部管理团队的优化,平安证券有望在财富管理转型、机构业务拓展、风险防控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巩固优势,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