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她下台,观众到底在期待什么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没想到新一季《再见爱人》,观察团先嘉宾一步爆了。
演播室的观察嘉宾张春就被网友率先拿出剖析,认为她并不是个合格的观察员。
评价挺不客气的。
张春是谁?作家,心理咨询师。她曾患抑郁,现恢复正常生活,出圈的金句是:保住狗命,无所畏惧。提倡“先像死一样活着”的底线式生存哲学。
同时,她对女性困境也有见解。
2021年首次提出“女性抑郁”,指出社会对男性的期待往往是单向的,而女性面对的社会规训是双向束缚,譬如要求你强又不能太强……
现在被网友诟病,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觉得她的输出不成系统有违大众对专家的技术期待,甚至偏个人。
二是她对自我在节目中的功能定位不清,与其他嘉宾互动不佳,有时甚至抢占主持人功能。
比如她会在男嘉宾路行逃避子女教育,避重就轻模糊话题时,直觉性地一再发出疑问“他在说什么”,却没有道破其背后可能的本质心态。或有时抢主持话头,询问大家怎么看。
其实飘觉得,张春上节目的状态挺松弛的。比如在自我介绍时,她并没有抱着强目的给自己冠标签,或在输出观点时刻意凹犀利,反而提到自己虽是心理咨询师,却也曾经历离婚。
她或许没那么差,只是对于情感综,观众对观察嘉宾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那么,如何做好一个观众缘爆棚的情感综观察员呢?
聊聊。
我们必然得从元老胡彦斌聊起。
自从上《再见爱人》,他被网友认定为被耽误的情感博主,圈粉无数,甚至有了智性恋粉。
毕竟,胡彦斌上情感综,他!不要太适配了!
情绪层面,他是饱满鲜活的。
他天然感受力很强,从来超入戏,这是他的基础适配天赋。
细数一番,你会发现虽然离婚的是别人,但老胡受的伤并不比他们少。
第一季,王秋雨朱雅琼爱却还要分开时,胡彦斌遗憾得说自己心脏疼,化身大型哭包。
第二季,张婉婷被宋宁峰的表白感动,胡彦斌也为其终于互相理解落泪。
鬼知道,他眼泪还没擦干呢,镜头一转,张婉婷又开始变脸数落宋宁峰不是,震惊、无奈比眼泪还让胡彦斌破防。
上一季,他被麦琳李行亮这对怨偶重创,多次语无伦次,多次宕机。
期间,肢体语言伴随着无语,眼神只能不断往旁瞟,才能短暂抽离屏幕上的窒息感。
弱小,无助
胡彦斌的真情实感和深刻共情,放大了嘉宾情感变化,是个优质陪看。
与此同时,他在每一季被多次创飞的样子,既有活人综艺的搞笑,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人性在情感中的极致:
上一秒可以是极致理解和深爱,下一秒就可以无理取闹翻脸比翻书快。
那是感情的珍贵,也是其危险、甚至荒谬之处。
但胡彦斌最难得的,是他感性之上还有理性思考。
他混圈如鱼得水的高情商,再加上过往情史的实战经验,音乐人的敏感,让他成为一个可以多维思考,并给出接地气,又不失尖锐的见解的绝佳观察者。
比如,在听完大段严肃观点后,胡彦斌能马上消化完,来个一针见血的总结,并且用小幽默加以润色,使之减弱说教感,逗得大家在哈哈大笑中感悟某些真相。
解读王秋雨理解和行为的错位时,专家说:行动和言语很多时候不同步。
胡彦斌总结:知道和做到之间有鸿沟。
大家一下就从围绕他人的学术讨论落地为“其实俺也一样”的大白话式感同身受。
世界就是一面大镜子,大家都难做到知行合一,才会有那么多遗憾。
更难的是,他以自身情感经历为经验,并不以旁观者的上帝视角进行发难,只是真诚地代入自己,并给出最平等的包容。
这也决定了他的输出既私人,又不失公正。
在李行亮被骂到狗血淋头时,他看到了李的优点,说他在过度曝光的环境中还能不问缘由地一直道歉,这本身就不容易,站在私人角度,自己反正是做不到的。
与此同时,他又能很好共情女嘉宾对爱细腻的渴望。
王秋雨觉得“婚礼是办给别人看的”,而前妻朱雅琼却对没办婚礼产生心结。
这种送命题是有标答的,但胡彦斌的可贵在于,他并非政治正确地给出“女方想要就应该给她”,而是真切地理解朱雅琼对婚礼的在乎,点明婚礼中的承诺,可以对抗未来婚姻中的困难:
与这种超强共情力相伴随的,是胡彦斌时常会在适当的地方流露出“失态”。
当张婉婷总是用“作”检验爱,胡彦斌被气到说漏嘴感慨:这个事情我是有感同身受的。
撬动起网友八卦的神经,激动地在瓜田之下疯狂找寻“你的文字还爱她”的证据。
而这一季林心如一来,他逮到机会就开启八卦模式,问人家是来取材还是来取经,意指和霍建华的婚姻是否也有难言之隐,演播室立刻掀起吃瓜热潮,请看这八卦的小眼睛:
不要小看这些“失态”,在一档情感节目中,如果只有理的分析,就完全失了灵性。
胡彦斌代表的“情”,是节目画龙点睛的存在。
也因此,在我心中,他当数综合排名Top1。
第二个口碑不错的,是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主任沈奕斐。
作为一个学术型嘉宾,原本对她的期待只是加深节目深度,没想到她自带惊喜。学术理论通常给人印象是理性的、宏观的、晦涩的,但沈奕斐的厉害在于,以情入理。
比如第一季时,她还不是常驻的演播厅嘉宾,只是一个到实地和离婚嘉宾们短暂交流的飞行嘉宾。
在郭柯宇一再否认和章贺的婚姻的感性成分,但沈奕斐从一个很小的细节作为切口,破开了郭柯宇无意识的保护层。
沈奕斐询问,如果一点感情成分都没有,为什么那么多人,你会选择他成为你孩子的父亲,你是否有可能在非理性的潜意识中就是认可他的。
原本急于并坚决否认的郭柯宇愣住了,沉默了。
那你怎么就愿意让他做你孩子的爸爸呢
他都不在你理性思考的层面
当我们不是在理性决策时
其实就是你的潜意识在做决策
给了大众另一个可能的视角。在章贺的语境中,郭柯宇是这段婚姻的无情者,她只是利用自己完成婚育。
实际上真是如此吗?郭柯宇所谓的无情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得不到安全感的自我保护呢?
沈奕斐重细节,也够犀利,同理心强大且善另辟蹊径,她这一简单问询,以小见大地让离婚嘉宾样本深度被进一步充分挖掘。
也由此,让观众看到了所谓“受害者”可能才是感情中的主导者的一种可能。
而另一方面,拥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她,也十分擅长“以理破情”。
她敢于破掉婚姻中的浪漫成分,比如在麦琳和李行亮对婚姻期待的错位时,她直言:
“很多人进婚姻是为了‘找个人兜底’,但好的婚姻应该是‘两个人一起兜底’。”破除了浪漫爱情中“救赎”的概念。
但她并不是一味强调婚姻的现实性和功能性,她也说,不要高估自己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容忍程度。
并纠正过一个很普遍的理想主义者的爱情评价标准。
她认为,承诺时的真心,才是我们需要去辨别和考量的,而承诺的时效性并不应该被过度关注。因为这会让承诺工具化,从而丧失承诺这个动作本身的珍贵。
她说,只有相信爱的人才容易看见爱。
作为学者的沈奕斐充分体现了刘擎老师在这一季的开篇词:
感性的对面不是理性,感性的对面是麻木。
她的剖析有理论基础,却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理中客,她对人类情感终究保有信心,所以她的视角永远温暖又精准,犀利又动人。
还有个代表人物,是已参加过3季的Papi酱。
她很可贵的是,除了众人皆哭她独冷的表层搞笑外,她能看破本质,并且真的会不顾情面地瞎说大实话。
比如大家在为傅首尔和老刘因事业不同步导致的婚姻不合,但私下情感依然纠缠而落泪时,镜头一转——
Papi酱一整个冷面。
她直击要害地指出,所谓的不同步实际并不能真正伤害婚姻。
老刘在傅首尔视角中哪哪都不对,并不是他真的不对,而是傅首尔在为自己“裁员”掉老刘在无意识地找理由。
她现身说法,自己老公也曾因妻强夫弱和老刘一样丧气。但经过Papi酱的努力和二人的共同经营,老公现在心理健康。
Papi酱理性剖析出的,傅首尔是以经营公司的视角经营婚姻,她实际上已经做出选择,就是不愿再和老刘一起。这并不感人,这甚至有些残酷。
评价张硕为什么追到校花睡睡后,行为模式就变了,她戳穿张硕和睡睡一起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虚荣,“追到校花”只是为了游戏通关的快感。
最好笑的是她点评杨子,上来就怀疑他在演。
在别的嘉宾更委婉地评价杨子“说教”时,她直接说他“爹”。
最后上技能:演他!
大家在哈哈哈中直接感受杨子言行之荒谬。
但所有获得观众好感的所谓技法,其实都只是“术”,作为情感综嘉宾,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真诚、慈悲。
不要把他人困境模式化,把她们当成独特个体去感受,而不是套公式,才能输出温度的内容。
这就不得不提上季受到争议,这季没出现的黄执中。
他辩论出身,找角度,理逻辑,造金句,如呼吸般自然。
由此,他的优点也很明显。他反应快,逻辑清,且观点常犀利小众,且总结出的金句传播力强悍,一战成名的名场面也不少。
但问题也很明显,当表达变成日常工作,发自本性本心反而变成一件容易被忘记的事。
且习惯性提炼所谓金句,思维容易陷入辩个对错,聊出真理的极端理想状态。
比如在上一季,面对麦琳的婚姻中的状态,黄执中的评价就很偏激。
他形容麦琳因做全职太太而总是找李行亮茬为“委屈怪”。
虽然他严谨地在发言中特别标注免责声明,但完全按照麦琳的行为解读这个词,也有引导观众一边倒指责麦琳之嫌。
作为能该更公正、清晰的第三方,他忽略了麦琳和李行亮相处模式是双方共创的。
且麦琳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即便她的言行出现问题,我们也应该从一定程度上根据她的过往去挖掘其创伤,去帮助,而非评判。
况且,他的评价,是建立在揣测麦琳的主观恶意上,这本身有失公允。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恰恰婚恋,是最不需要争输赢的主题,毕竟这,才是爱之所以珍贵,却也常让人揪心为难的地方。
而小众角度失去了本心的过滤,就可能造成为了吸睛而表达,天平就会失衡。
最终他在社交平台抛出的,阴阳麦琳的熏鸡图,彻底让他丢失了路人缘。
说白了,情感综除了看发生情感的嘉宾,观察室的嘉宾也是我们观众乐于观察的对象。
他们本就身处楚门世界,他们的公共表达,需要一直被观众的期待校准。
他们在观察别人,观众在观察他们。
穿过矛盾看见人性的第三双眼睛,那双眼睛少一点智慧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