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加冕中国女子公开赛,高尔夫盛事首次落“沪”无界向前

500

中国女子高尔夫球公开赛首度来到上海,见证18岁小将庞润芝首夺国家级公开赛冠军。

文|奇云

发自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

10月的上海,俨然成为中国高尔夫的焦点所在。2025中国女子高尔夫球公开赛在申城掀起新一波高球旋风。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在成立20周年的节点上完成了一个国内前无古人的成就——首座同一年举办男女中国公开赛的球场。在先后见证中国男女高球精英们在国家级大赛当中奋勇争先并捧起冠军奖杯后,这家略显神秘的私人高尔夫俱乐部,在2025通过承办两大国家公开赛,逐渐于阵阵赞叹声中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不过对于中国女子高尔夫球公开赛的球员乃至俱乐部工作人员而言,天气成了本届赛事的最大“对手”。今年夏季上海罕见的高温高湿天气,给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的场务带来了不少难题。为了应对高温天气乃至病虫害给果岭和球道带来的影响,场务经过赛前悉心护理,才得以让整个球场达到“Tournament-ready”的最佳状态。

在度过第一个比赛日的风和日丽后,上海突如其来的风雨则让球员们有些措手不及,动辄超4级的大风搭配颖奕安亭林克斯风格的球场让赛事难度陡然提升,第二个比赛日甚至因此未能完成第二轮所有赛程。一度领跑的范双双和泰国选手谢尔曼都未能保住领先优势,冠军归属始终扑朔迷离。庞润芝、王梓萱和卫冕冠军纪钰爱之间的激烈角逐成了决赛轮的主旋律。

500

庞润芝推杆

最终,小将庞润芝顶住压力将微弱的领先优势保持到最后,以低于标准杆5杆的成绩夺冠,赢得个人生涯第二座女子中巡冠军。一场充满悬念的争冠大戏,为这项有着19年历史的国家级女子高球盛事在申城的首秀画上华丽的句点,中国女子高尔夫也就此迎来全新开始。

500

离开故里,中国女子公开赛走出自信成长路

作为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第一场拥有世界积分的女子赛事,中国女子公开赛自2006年从厦门东方高尔夫俱乐部起步。初期作为韩巡认证赛事,中国女子公开赛成了韩国球员的天下,前八届冠军都被韩国球手包揽。2018年赛事脱离韩巡独立办赛,这项顶着国家级名号的赛事终于步入独立成长的“青春期”。独立办赛后首届就首次迎来华人球手夺冠,中国台北球手李旻力压群芳拿下桂冠。

回顾赛事历程,近20年中走出过申智爱、冯珊珊、殷若宁等后来成为世界第一或大满贯得主的球手,堪称中国“大满贯”。而林希妤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子高球骄傲都曾在中国公开赛的赛场上尽情挥杆,收获着各自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时刻。

500

2019林希妤勇夺中国女子公开赛冠军

图源:中国高尔夫球协会

然而正当赛事向着预期的方向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中国女子公开赛陷入了三年静默期。2023年中国女子公开赛实现重启并重返女子中巡赛程,赛事总奖金也提升到50万元。叶雷、纪钰爱先后捧起水晶奖杯,续写了中国女子高尔夫的华彩新篇。

而在2025年,拥有近二十年历史的中国女子公开赛迎来赛事的里程碑时刻,这一国家级女子高球盛事离开故里厦门,来到体育盛事之都申城上海,落户迎来成立二十周年的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奇妙的机缘。作为2025女子中巡赛事当中唯一的旗舰级、国家级赛事,中国女子公开赛在上海滩迎来全面升级。

500

新星频出,中国女子高尔夫前景向好

最近4届赛事由4位不同的中国大陆球手包揽冠军,进一步彰显中国女子高尔夫当前的竞争力,也足以见证中国女子高尔夫日渐深厚的人才储备。本届中国女子公开赛的赛事走势,宛如中国女子高尔夫人才竞争的缩影:处于领跑位置的高球女将即将上演独占鳌头的戏码,新一批后起之秀已经从身后强势迫近甚至反超,任何人都没有放松的资本和喘息的机会,因为总会有新的对手在身后奋力追赶。

500

2024年拿下双冠、一度领跑奖金王并荣膺去年女子中巡最佳进步奖,庞润芝进入2025年上半年却遇到状态低谷,成绩都不算太理想。然而来到颖奕安亭,庞润芝却打出今年个人的最佳表现:首轮以-3杆的成绩稳居争冠集团,次轮则在风雨中最后5洞拿下3只小鸟,一举跻身领跑位置,决赛轮尽管出现3个柏忌,但依然凭借稳定发挥保住领先优势,顺利拿下冠军、200个中巡积分和15万元支票。这位在场上沉着应对赛事压力、场下从容面对媒体和现场观众的女将,只有在赛后提到自己养的小狗时,才让人意识到,新科冠军还只是一位年方十八的妙龄少女。

500

当然,本届赛事我们不仅见证庞润芝的一举登顶,也见识到前赛会亚军、2025领跑女子中巡小鸟榜单的王梓萱出众的抓鸟能力,以及卫冕冠军纪钰爱在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收获并列亚军的飒爽英姿。而继上周别克LPGA锦标赛上打出国内球员第二好成绩后,15岁小将周诗媛又在中国女子公开赛上有着稳定的发挥,荣膺本站赛事最佳业余球手,依然延续着中国业余球手们的青春风暴。林心恩、刘宇婕等小将本届赛事也有着稳定发挥。

喜讯不仅来自赛场上,还在更广阔的赛场之外。就在中国女子公开赛前夕,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也适时发布了《中国高尔夫球运动产业报告》。据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高尔夫球人口总规模约540万人,其中高尔夫球场参与人口约406万(男女比例4:1),高尔夫球馆参与人口约133万(男女比例7:3)。而在青少年球员方面,2018-2024年全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员累计注册141290人,2024年新增注册15548人,年增长率达到12%。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青少年球员增长速度,中国高尔夫行业都展现着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500

传承与超越

由当选2024年女子中巡的进步最快新人拿下赛事冠军,这样的赛果正与今年首度承办中国女子公开赛的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轨迹相契合。作为成立于2005年的高尔夫俱乐部,颖奕安亭早已依靠其高质量的球场、高水准的会员服务在长三角赢得不俗口碑,入围“世界白金俱乐部”榜单更是彰显着颖奕安亭在行业内的认可度。从2018年首度入选的86位跃升至2024-25周期的60位,颖奕安亭的业内美誉度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不断攀升。

500

对于颖奕安亭而言,传承与超越堪称这次承办中国女子公开赛的主题。传承延续下来的不仅是这项赛事厚重的历史和记忆,更是对于中国女子高尔夫事业的热爱与责任;超越的不仅是赛事奖金与规模,更是赛事从球场、推广、接待的全方位升级。

对于承办中国女子公开赛,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执行董事凌匡冶在与体育大生意交流时直截了当:“我觉得更多是一种责任吧,虽然女子高尔夫有很多爱好者,但是比较艰辛。我相信每个高尔夫球行业内的人都希望能够做点什么。我们就是想办有意义的赛事。国家公开赛是中国最高级别的赛事,也应该办成最高级别的赛事。”虽然男子中国公开赛在级别和影响力上更高,但在凌匡冶看来,承办中国女子公开赛背后的意义更大更深远。女子公开赛在商业价值和奖金等方面无法和男子赛事相提并论,但中国女子高尔夫球员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女子高尔夫的人才储备,往往在一届赛事当中能形成集团优势。为了让中国高尔夫球手们不用走出国门即可登上国际级赛事舞台,也让中国高尔夫球爱好者们能得到更好的观赛体验,高质量办好中国公开赛、为这一国家级赛事定下高标准成了颖奕安亭这次办赛的一大目标。“我们做这次赛事是希望能起一个头,能够在行业内激起涟漪,然后希望会得到大家相应的反响。”凌匡冶表示。

500

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执行董事凌匡冶

据凌匡冶透露,颖奕安亭球场本身在初期设计规划时就是按照承办国际大型高尔夫赛事的标准去做,在球场草地、沙质、排水等基础设施环节以及日常养护环节都有充足的投入,所以能在2025年初次办赛就能在短时间的筹备当中从容应对两大国家高尔夫公开赛。同时主办方专门为本次赛事搭建观赛看台,以高水平球场设施和高标准赛事运营,让国内外参赛球手和观众一同感受中国公开赛的魅力。

500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得到Venue Asia和SPORTFIVE两大体育营销机构的强力支持。Venue Asia总裁兼CEO葛伯强对体育大生意表示,Venue Asia长期深耕中国市场,对中国比较熟悉,而SPORTFIVE在全球以及亚洲区域内有着很强的实力,两者也在这次筹办中国公开赛上组成了强大的团队。有了实力雄厚的赛事推广运营,中国公开赛的赛事推广和商业价值得到有力开发,汇集保时捷、周大福、国缘等知名品牌组成赛事赞助商矩阵。

500

本届赛事总奖金升级为100万元,创造重返女子中巡时代的最高纪录。正如新科冠军庞润芝所言,颖奕安亭球场设计精巧,部分沙坑和水障碍的设置都给球手上了不少难度,加上突如其来的大风天气,让这次赛事难度超越往届赛事。无论是冠军庞润芝打出的-5杆成绩、还是总成绩榜只有6人打出低于标准杆的成绩,首次移师颖奕安亭高尔夫俱乐部的中国公开赛堪称近年来难度最高的一届赛事。

在赛事推广方面,本届中国公开赛全程对公众免费开放。据体育大生意现场观察,不少家长都趁着周末带上自己的孩子来到颖奕安亭,在绿茵场边观赛之余前往互动区体验各种高尔夫互动游戏或现场教学,以高尔夫为载体享受着轻松愉快的亲子时光。而当笔者看到场边观赛的小女孩模仿球员做出挥杆动作时,也许高尔夫这颗小白球已在这位小女孩的幼小心灵中悄然扎根。

而赛前增设的跨界配对赛,让释小龙、“海苔”(国乒名宿王皓之子王乾洲)等跨界名人加入到本届赛事当中,与叶雷、石昱莉等职业球手同场竞技,不仅为中国公开赛带来别样趣味,也通过跨界影响力让高尔夫运动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500

2023年赛会冠军叶雷搭档释小龙出战配对赛

另外,赛事运营方通过为球员拍摄仪式感满满的赛事官方照,并举办“时尚高手之夜”晚宴、“粉色星期六”和《我的故事》论坛等一系列周边活动,让球员、观众充分体验国家级赛事的魅力和尊重。正如SPORTFIVE亚洲区总裁兼董事会主席Seamus O'Brien在接受体育大生意采访时所言,举办一项成功的赛事就如烹饪一道大菜,需要汇集各种“食材”:顶级的球场、推广运营方、赞助商、媒体、球员,当以上材料汇聚一起,中国女子公开赛才能为大众奉上一场属于中国高尔夫的“饕餮盛宴”。

当然,中国女子公开赛首次落“沪”,在赛事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上依然不少提升和开发空间,要达到欧美乃至日韩巡回赛的水平,依然需要中国高尔夫业内人士长久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不过随着今年赛事在软硬件、体验等维度的全面升级,中国女子公开赛的未来图景,正从愿景逐步落地为可触的现实。

祝愿中国女子公开赛挥出新天,中国高尔夫无界向前!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中国女子高尔夫公开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