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29亿大单告急,竟与东大有关?美国等不及了…
作者 | 醒木
SpaceX要痛失大单?
据参考消息报道,德新社10月20日报道,美国交通部长兼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说,他将重新开放此前授予埃隆·马斯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价值29亿美元、要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合同的。
“他们(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不断推迟时间表,而我们正与中国展开竞争。总统和我都希望在本届总统任期内实现登月,因此,我将开放这份合同,让其他太空公司与SpaceX竞争。”美国交通部长兼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20日接受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说。
这里说的要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合同中的登月计划,指的是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mission),SpaceX是其中承包商之一,该计划旨在实现“人类在月球的首次长期驻留”,并为火星探测任务做准备。SpaceX为“阿尔忒弥斯三号”任务提供航天员登月着陆系统。
达菲言论:被政治裹挟的太空竞赛焦虑
美国交通部长达菲在这次采访中,多次提及 “与中国竞争”,将 SpaceX 进度延迟与 “美国登月” 的计划直接绑定。这其实也不是NASA第一次提及“与中国竞争”,2024年,NASA局长纳尔逊在宣布推迟“阿耳忒弥斯”计划后也承认,“中国有一个非常积极的计划”。“我认为他们想在我们之前着陆,因为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宣传上的好处’。”他称。这次论调依旧没变,只不过说这话的NASA局长换了一个人。
NASA的这种表述折射出双重焦虑:
一方面,中国已经明确目标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中国的稳健推进让美国形成实质压力。
另一方面,阿耳忒弥斯计划是NASA 近 50 年来首次重启的载人登月计划,对美国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事实是,阿耳忒弥斯多次延期,使其太空霸权面临挑战。美国"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任务原计划2024年完成,之后又推迟至2024年6月,今年10月才完成总装。"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原计划2025年完成,现在又推迟至2027年年终。
焦虑背后的三重困境
NASA代理局长达菲公开表示对SpaceX研发进度的不满,并决定重新开放价值29亿美元的登月着陆器合同,允许其他美国企业参与竞争。这一急迫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三重困境的叠加:
技术瓶颈:SpaceX的"星舰"作为登月着陆器的基础,在整个登月环节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登月方案本身异常复杂,需先发射作为燃料库的"星舰",再通过多次轨道补给,最终在环月轨道完成载人飞船与着陆器的对接。尽管只装载助推剂的"星舰"于今年8月第10次试飞成功,然而关键的太空加油技术至今未成熟,这使得整个方案充满不确定性。
政治绑架:达菲在解释决策时明确提到:"总统和我都希望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登月",将太空探索完全政治化。而美国下次大选在2028年底,这就意味特朗普若是不能连任,本届任期就是到2028年,阿尔忒弥斯计划需要在2028年前完成才能保证实现达菲和特朗普的登月愿望。这同时也意味着NASA面临着在约三年内实现载人登月的巨大压力。航天工程本质是就是一场 “长周期、高风险” 的科学长跑,这种将其强行纳入 “任期政绩” 的短期竞赛,让NASA原本的决策节奏被打乱,迫使企业赶进度,可能为登月任务埋下隐患。
商业合作模式的风险:与中国由国家统一执行登月计划不同的是,美国的登月关键环节交由私人商业公司执行,虽能激发创新,但也带来风险。马斯克称,与其他公司相比,SpaceX的进展速度就像闪电,并非虚言,拖累进度的是技术、制度、政治等多重原因造成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在登月和深空探测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运载能力、月球探索、还是空间站建设,中国已在多个维度实现突破,目前正稳步迈向载人登月的下一个里程碑。这是中国航天以“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姿态,展现出长期主义的发展智慧。
美国急于重新开放登月合同竞争,表面上是为了顺利推进风月计划,实则暴露了其在太空领域被政治目标所裹挟的深层困境。美国需要明白在追求星辰大海的征程中,真正的对手从来不是他国,而是人类自身的局限与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