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巴士海峡:日本在距台湾百公里海域进行大规模布雷演习

【原创】

剑指巴士海峡日本距台湾百公里海域进行大规模布雷演习

作者:徐秉君(华语智库高级研究员、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

500

扫雷舰 JS 乌拉嘎(MST-463)和驱逐舰 JS 佐多岛(DD-157)于 2025 年 10 月 3 日在冲之鸟岛以南进行布雷演习。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部办公室照片

据外媒报道,2025年10月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扫雷舰JS乌拉嘎(MST-463)与驱逐舰JS佐多岛(DD-157)在冲之鸟岛以南海域展开大规模布雷演习。这一行动由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本部直接主导并公开披露,标志着日本战后首次以跨军种协同形式将水雷战能力用于战略威慑。演习地点距台湾仅100公里,直指连接西太平洋与南海的关键航道——巴士海峡,其背后蕴含的军事冒险与战略野心,正深刻影响东亚安全局势。

一、演习核心要素与兵力的战略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习的时间节点选择具有高度敏感性。10月正值美日“决心之龙”联合军演结束后一个月,而演习地点“冲之鸟岛以南”被日本军事作家稻叶义弘明确界定为“先岛群岛以南”,涵盖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及巴士海峡北口。根据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本部声明,演习旨在“加强该地区的威慑力,并维持和提高任务执行能力”,但该演习“距离台湾100公里”的敏感海域,与稻叶义弘强调的“连接台湾和菲律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走廊”,共同揭示其真实目标——控制巴士海峡这一中国海军进出西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在兵力配置上,5600吨级的JS乌拉嘎舰是核心装备。该舰除承担扫雷指挥职能外,更通过四道船尾布雷门实现短时间内布设大量水雷的实战能力。报道特别指出,这种能力“在北京海军扩张和台北应对台海局势的西南岛屿区域担忧中可能证明是有用的”,直接将军事行动与台海局势挂钩。更需要注意的是,演习公告由联合参谋本部发布,而非传统的单一军种机构,稻叶义弘对此评价:“这是一次由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导的演习,但公告由负责跨军种综合作战指挥的联合参谋本部发布,表明行动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协同。

二、从扫雷布雷作战能力跃升

日本海上自卫队长期以“扫雷能力世界第一”自居,但此次演习首次公开其“布雷反制”能力,标志着战术思维的根本转向。JS乌拉嘎舰作为浦贺级扫雷母舰的二号舰,设计初衷是应对水雷威胁,但其改装的布雷系统使其成为“攻防一体”的战略平台。资料显示,该级舰可搭载MK-62/63智能水雷,采用磁-声-水压复合引信,能识别特定舰艇声学特征,具备“敌我识别”能力。稻叶义弘补充道:“最上级多任务护卫舰也可通过后飞行甲板系统部署水雷,形成‘大型母舰+护卫舰’的分布式布雷体系。”

这种能力跃升背后是日本对区域拒止概念的实践。据媒体披露,日本陆上自卫队已在西南诸岛部署12式地对地导弹改进型,射程覆盖2000公里;美国陆军同期在九州部署的“中程能力”系统,可发射射程1800公里的战斧导弹。水雷与导弹的结合,形成“远距打击+近距封锁”的立体网络。美国海军学会新闻分析指出,日本的布雷能力与美军“分布式海上作战”(DMO)概念高度契合,双方正构建“有人-无人协同布雷体系”——美军计划2026年前部署50艘“虎鲸”级无人潜航器,与日本水雷舰艇形成互补。

三、以防御为名的进攻性布局

尽管日本官方将演习定义为“防御行动”,但其战略指向性暴露无遗。稻叶义弘直言,海上自卫队使用水雷旨在摧毁或阻碍试图入侵日本的敌方海军,而演习地点选择巴士海峡,正是为了控制战略咽喉要道。更具挑衅性的是,报道引用伊藤(日本政府匿名官员)的话:“东京正在单方面努力保卫其西南部领土,涉及对台湾附近岛屿的防御和夺回。”这一表述直接将台湾纳入日本“西南领土防御”范畴,彻底突破专守防卫原则

从作战逻辑看,日本的布雷行动服务于台海介入预案。根据日本自卫队内部推演,若“台湾有事”,中国海军可能出动3个驱逐舰支队和2个潜艇支队穿越巴士海峡,而水雷战可迟滞其行动72-96小时。媒体披露,台湾已投资“沿海布雷舰队”,美国海军则计划用“虎鲸”无人潜航器自主布雷,三方形成“台海周边水雷战协同方案”。稻叶义弘指出:“演习验证的‘快速布雷能力’,可与美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概念衔接,为美日联合介入争取时间窗口。”

500

扫雷舰JS 乌拉嘎于 2025 年 10 月 3 日进行布雷演习。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部照片日本自卫队合同参谋本部照片

 

四、从协同训练作战绑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习是美日同盟深化的最新注脚。2025年9月,日本陆上自卫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冲之鸟岛举行“决心之龙”演习,首次部署“海军打击导弹系统”(NMESIS)和12式地对地导弹;美国陆军同步在日本本土部署“中程能力”系统,形成“地-海-空”立体打击网。而此次布雷演习,与上述行动构成“导弹+水雷”的复合封锁链,标志着美日从联合训练作战体系绑定的质变。

美国的战略支持体现在技术与情报层面。美国海军设想“从无人水下舰艇部署水雷”,空军则练习“战略轰炸机空投水雷”,与日本的水面布雷能力形成互补。美日已建立“水雷战数据共享机制”,实时交换中国海军舰艇声学特征数据库,使水雷作战效能提升60%。美国海军学会新闻披露,双方已划分台海周边布雷责任区,日本负责巴士海峡至宫古海峡,美国则承担琉球群岛以东海域,形成无缝衔接的封锁圈

五、地区影响安全秩序的崩塌风险

国际战略学界对此次演习的评价充满警惕。稻叶义弘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演习地点靠近台湾东部海域,明显针对‘台海紧急事态’。”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刚指出:“日本以‘防御’名义发展进攻性武器,违反《和平宪法》第九条及《日美安保条约》的‘专守防卫’原则。”更严重的是,演习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韩国已宣布加速研发“玄武-4”巡航导弹,射程覆盖日本西南诸岛;台湾地区也计划采购美制“智能水雷”系统,进一步加剧地区安全风险。

从国际法角度,冲之鸟岛的法律地位存在争议。中国、韩国等国认为其为“岩礁”,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应拥有专属经济区,但日本通过填海造地将其打造成“军事据点”,此次演习更是意欲强化对该海域的实际控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海洋法专家唐纳德·罗斯警告:日本在争议海域部署水雷,实质是单方面改变海洋权益格局,可能引发国际法层面的连锁反应。

六、结语:趋势影响与警示

此次日本跨军种布雷演习,是其战后军事战略转型的突破性事件。从装备上看,日本突破“扫雷防御”的传统定位,构建“攻防一体”的水雷战体系;从战略上看,其将台海纳入“西南防御”范畴,与美国深度绑定“介入预案”;从地区安全看,演习加剧了西太平洋军备竞赛螺旋,巴士海峡等关键航道的军事化可能引发误判冲突。

从趋势上看,日本可能进一步强化西南诸岛军事部署,包括增派最上级护卫舰、部署远程巡航导弹、扩大与美军的“联合布雷演练”。这种趋势不仅冲击战后东亚安全秩序,更将使台海局势陷入军事化干预的危险循环。国际社会必须警惕日本以安全困境为名突破战后禁忌,一方面呼吁其遵守和平宪法原则,通过对话而非军事手段维护地区稳定。另一方面,该地区相关国家也必然会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来对冲其潜在威胁。历史早已证明,试图以“武力威慑”构建安全的幻想,终将导致自我毁灭的结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