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新将齐上阵,金融科技扎堆赴港“赶考”
“港交所的锣快不够用了。”如此一幕,堪称今年港股IPO沸反盈天的最佳写照。
来自毕马威的数据证实,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港交所收到了289宗上市申请,创下历史新高。
期内,共有67家企业“鸣锣”开市,累计筹措资金1829亿港元,相较去年同期,无论是新股数量,还是募资规模均显著攀升,增速分别为49%、229%,并位居全球IPO融资额榜首。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这其中,一度在前些年按下上市暂停键的金融科技公司们,也乘着“风口”,悄然开启了一波新的IPO浪潮。
01 老将新兵集体奔向港交所
总体来看,2025年冲刺港股的金融科技公司们,呈现出老将新兵齐上阵的特点。
柒财经梳理,迄今,除了手回集团和元保顺利叩响港交所的大门,还有富友支付、量化派、慧算账、宇信科技、轻松健康、暖哇科技、中企云链等在内不下十家企业已提交上市申请,静候入场佳音。
这里面,既有多年数次征战IPO未果的“老面孔”,也有初次“赶考”的“应届生”。
比如,富友支付、慧算账、白鸽在线等,皆属于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的前类。
富友支付十年六战IPO,2015年-2021年三次折戟A股,后于2024年4月转战港股,招股书已多次失效;
慧算账两年三战IPO,其分别于2024年1月、2024年12月、2025年9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均因过期自动作废;
场景险数字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白鸽在线,也没好到哪儿去,其赴港之旅的首次递表在2025年2月,二次在2025年8月,但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与之相对的是暖哇科技、镁信健康等“应届生”,它们此前从未涉足过IPO流程,此番是带着新鲜感和神秘感首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柒财经根据企业公开资料整理
另外,诸如青民数科、赞同科技则另觅他径,把IPO目的地锁定为美股纳斯达克和A股北交所;亦有拉卡拉、新国都等A股公司已官宣,将寻求A+H股双重上市地位。
与上一波聚焦借贷的金融科技IPO浪潮相比,2025年排队的企业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业务范围极为广泛,以IT解决方案、支付、消费信贷、财税管理、供应链金融、保险科技、区块链等多领域的探索和建树,共同勾勒出多元且细分的行业上市图景。
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资本市场的气氛已经烘托的十分到位,大家的情绪也很高涨,但2025年以来成功挂牌的金融科技企业并不多,仅有手回集团、元保两家,其他玩家不是卡在聆讯环节等待反馈,就是因招股书失效而搁置进程,还有部分选手因各种缘由,选择暂时撤回材料。
由此,也折射出金融科技企业在上市途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背后的压力。
02 急于“鸣锣”背后
纵览奔赴港股的金融科技企业们,无一例外都是资本的“宠儿“,成长过程中获得过多轮”投喂,但同时也存在“自我造血”能力欠佳的顽疾,即无法证明自身拥有健康、可持续的商业前景。
这大概率是其闯关IPO屡屡受挫的主因,也凸显众生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的不得已。
以慧算账为例。查阅天眼查,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在递表之前一共完成了9轮融资,募资总额约15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小米、阳光人寿、IDG等知名VC、PE,但十年一直无法破解盈利困局。
近四年(2021年—2024年),慧算账的净利润分别为-6.83亿元、-5.06亿元、-3.02亿元、-1.41亿元,合计亏损超16亿元;截至2024年底,慧算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153.7万元。
对此,慧算账在招股书中提示:“公司过往已产生净亏损,未来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并坦言:“这些资金只能支撑32个月的运营。
言下之意,我(慧算账)能不能“养活“自己不好说,“活下去”尚存在不确定性。
而由刘永好旗下新希望集团加持的白鸽在线,情况同样难言乐观。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5个月,白鸽在线录得的收入分别为4.05亿元、6.6亿元、9.14亿元、4.67亿元,对应净利润依次为-0.25亿元、-0.17亿元、-0.28亿元、-0.19亿元。
▲数据来源:白鸽在线招股书
截至2024年9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0.24亿元,流动负债却高达1.21亿元。
“老面孔”的日子不好过,“应届生”里的暖哇科技和镁信健康等,也未能摆脱赚钱难的“桎梏。
前者凭借“阿拉莫斯”和“罗布泊”两大AI系统,吸引了市场目光,但在2022年—2025年上半年累亏约7.1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整体为负。
后者凭借创新的“医+药+险”生态模式迅速蹿红,但亦在2022年—2024年一举亏掉8.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缩水。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一边是急需“输血”的残酷现实,一边是股东退出的急迫心情,上市失败是难以承受之重。
03 合规是门必修课
业绩之外,合规风险始终金融科技企业们在谋求上市时的阿喀琉斯之踵。
就拿富友支付来说,多次因违法违规行为遭监管“打板子”。
2024年2月,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富友支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罚款65万元。
2023年11月,涉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违法违规行为,富友支付被重罚455万元。
2022年9月,因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未经批准擅自经营其他外汇业务以及违反规定将外汇汇入境内,富友支付被处以罚款140.12万元。
经柒财经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到现在,富友支付收到的行政罚没“账单”接近700万元。
更严峻的是,公司目前仍身负8起未决P2P相关诉讼,最大一起涉案金额达1.25亿元。
慧算账虽暂未领受监管的“罚酒”,但下属子公司北京子敬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公瑾科技有限公司一再被司法强制“上桌,本身已表明其合规风险在上升。
根据天眼查的信息,2023年7月18日、2023年8月10日,北京子敬科技有限公司两次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共计10.05万元。
2023年8月7日,北京公瑾科技有限公司亦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金额5.03万元。
其他如宇信科技、暖哇科技、中企云链、镁信健康等,或多或少也都藏着类似”病灶“。
事实上,锣声为谁而鸣?想要正确回答这道题从来不容易。
上述合规风险、历史遗留问题如同潜伏的"暗雷",叠加盈利考验,随时可能成为金融科技企业们的“阿喀琉斯之踵“,对其上市梦想构成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