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的“活人感”,硬控当代年轻人
文 | 山核桃
高涨的金价不基础,年轻人买金更是不基础。
他们既能为花丝、鎏金等各种古法工艺一掷千金,又基于投资需求,化身囤金兽,也会用痛金小玩一下,当然也容易被多元化的样式和花样联名所吸引。
新的趋势是,这届年轻人买金,不爱“霸总”,拒绝登味儿。
今年双11,有百万年轻人就涌入了线上直播间,边看秀边买金。BGM是手艺人的打金声,一边跟着直播学传统文化,一边化身粉丝,蹲守心仪的“痛金”。
几天前,黄金珠宝老大哥周大福就用一场“超级首饰发布”的线上直播大秀创下了“场观超300万、成交额破3000万元”的成绩,刷新了行业认知。
我们好奇的是:直播买金,反映出年轻人哪些消费心理?黄金品牌又靠什么收获年轻人青睐?
1、年轻人直播买金,要面子也要里子
随着勇闯黄金市场的主力军变成年轻人,和妈妈们买金“选大的、看重的,买长期”投资属性不同,年轻人的黄金消费复杂而多元。
一入金门深似海,直播间里买金的年轻人,其实是消费分化年代的一面镜子。
一面是要里子,极致的实用主义,看中的是黄金的保值投资属性和佩戴的实用性;另一面则要面子,基于审美、圈层等更复杂多元的价值消费。
双重需求下,年轻人在直播间的黄金消费心理,藏着三大消费真相:
新型的实用主义、高价值的审美消费、强社交的圈层消费。
一是,新型的实用主义。
Echo是年轻人买金大军里的一员,从囤金豆、黄金贴纸到黄金转运珠,每到人生的重要时刻,她都会奖励自己一个小克重的金饰。“既是买一份安全感,也是为了实用性”。
在周大福直播间买金的她,就是为了寻找秋冬的氛围感神器。《2024淘系珠宝饰品趋势白皮书》也显示,在人们购买珠宝饰品的主要动因中,有54%是为了搭配服饰。
Echo说,过去很多黄金直播间充满直男审美,“没什么场景搭配,光是产品话术”。但现在,像在周大福“超级首饰发布”直播间里,Echo发现,能参考模特在派对、工作等生活化场景搭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金饰。
在新型实用主义者眼里,金饰一定要与日常生活融合,发挥佩戴的功能性,表达穿戴者的态度和偏好。
二是,高价值的审美消费。
如果说妈妈们抵抗不了“小葫芦、平安扣和各种花造型”金饰,这届年轻人买金则拒绝不了一个词:
古法工艺。
年轻人,买的不是黄金,而是审美自信,对老祖宗文化的自信让他们不再盲目追逐西方潮流,而是把目光聚焦在本土文化的创新上,由此也捧红了“古法黄金热”。
淘宝天猫数据显示,去年淘宝高工艺金饰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400%,其中耗时超10小时的手工金饰占比超40%。
吸引年轻人直播买金的,不一定是金饰本身,还有中式审美流行。
在直播间端出故宫系列的周大福,就打出了文化牌。福蝶、瑞器、如意......用故宫典藏文物、中国传统纹样和古法金工艺抢占消费者注意力,有网友更是直言“周大福这是把故宫的故事戴在了身上”。
三是,强社交的圈层消费。
高价买一只LABUBU,蹲直播间卡点买“痛金”,这是当下年轻人的常态。
守着直播间的悠悠就专门为了周大福和《疯狂动物城》的联名而来。提到买“痛金”的原因,悠悠认为,和吧唧等传统谷子不同,“痛金”具备情绪价值和保值价值双重属性。“买痛金”本质是一种基于社交和身份认同的圈层消费。
年轻人买金的需求在变,供给端黄金珠宝品牌也在变。
翻开黄金珠宝品牌的财报,年轻化转型都放在了新战略优先级。无论是优化产品、拓展渠道,还是营销创新,集体“抢人大战”已是品牌的基本操作。
周大福在财报里反复提及“情感价值”“悦己消费”“年轻世代”等关键词。黄金品牌们还争相推出“黄金谷子”,有二次元粉丝就发现老字号们频繁亮相BM、ChinaJoy等二次元展会,甚至在线下开设了专为年轻人的快闪店。
但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都在搞直播,怎么周大福就让年轻人成为“自己人”了?
2、周大福“霸总变形记”,和年轻人同频是关键
中国黄金品牌里,周大福可谓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从香港起家,诞生于1929年,离百年品牌只有一步之遥,堪比黄金珠宝界的老大哥,周大福天然就是“霸总命”。
但与“霸总”的刻板印象不同,此前周大福就以大胆的IP联名等动作,被年轻人视为黄金珠宝圈里“最野”的品牌之一。
但想要和年轻人保持同频,并不容易。
一方面,整个黄金产业已从最初的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过去凭“线下渠道打天下”黄金珠宝企业,经营压力本就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即便加速转型线上,直播电商等渠道也在贡献营收增长,但内容的同质化、场景的单一化,叠加高昂的流量成本,难以抢占年轻人的注意力,改变不了“不增收不增利”的现状。
换言之,黄金品牌想要真正攻占年轻人的心,靠的不是一次营销、一个爆品,而是靠“产品、组织、渠道”的综合能力。
在产品端,黄金品牌需要在款式设计、工艺技术、联名IP上发力,围绕场景、情绪寓意等方面打动年轻一代。
老铺黄金聚焦古法金赛道,老凤祥以国家级“金银细工技艺”为核心壁垒,周大福则是专注传统中国之美和现代艺术的融合,其产品矩阵也呈现出“强IP、强工艺设计”的属性。
有网友就坦言,无论是哪种买金需求,买什么金,都逃不开周大福的IP宇宙。
据「财经无忌」不完全统计,以此次直播为例,周大福就秀出了包括故宫、迪士尼、《黑神话:悟空》、CLOT、NBA、Loopy等各圈层十余个IP。
在组织端,只有年轻人更懂年轻人,黄金品牌们也都在进一步强化年轻人才的培育。
「财经无忌」观察到,此次直播中,周大福就试图让更多年轻人走上台前。
主播潘潘就是一位90后,他是周大福 “直播人才计划”下,从销售员成长为单场直播销售额破千万的主播。
同为90后的设计师赖倩怡,操刀了周大福故宫传喜等多个系列。她提到,周大福内部非常鼓励年轻人大胆创作,会提供平台资源全力支持年轻人想法的落地。
在渠道端,年轻人线上购金已是大势所趋,周大福自2010年组建电商部门以来,也很早就通过电商渠道,线上线下触达年轻消费者。
周大福财报显示,2025财年其电子商务为中国内地业务贡献了5.8% 的零售值及13.8%的销量,周大福首席数码官张宏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线上“目前最大的渠道是天猫”,淘系是其增长和人群破圈的主阵地。
对线上渠道的重视,也能看出黄金品牌们在积极探索与年轻人沟通的新方式。
归根到底,黄金品牌想要从“霸总”进化到年轻人的“同好”,必须学会读懂年轻人的心。
从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这些备受年轻人偏爱的消费品牌里,我们能得到的共识是,年轻人已厌倦了“端着”的品牌,而是期待有“活人感”,能与他们互动、对话和共情的品牌。
黄金品牌直播间也开始流行“无滤镜、无美颜”的活人感直播。
比如在双11这样的关键大促节点上,六小时直播里周大福没有刻意卖货,反而是领着观众见证手艺人一锤一錾敲打出“策马奔腾”,了解玲珑花蝶、福蝶知春等经典系列背后的设计故事,因此意外吸引了诸多打金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直播秀的弹幕里,不时冒出打金爱好者对师傅手艺的称赞,“被打金声治愈了”。还有的年轻人在金饰的设计灵感上和主持人对答如流,“原来这就是宝相花”“再一次中式审美惊艳了”。
为了还原黄金饰品的真实质感,周大福还合作天猫将电影级的画质搬到了直播间,淘天甚至调用了多台电影级摄像设备配合调度。
“活人感”的另一面,品牌更需要能和年轻人真正玩起来。
一位大消费行业分析师告诉「财经无忌」:“无论是泡泡玛特的LABUBU叠词宇宙,还是蜜雪冰城的‘一起甜蜜蜜’,优秀的新消费品牌,也是热梗生长的沃土。”
类似的“热梗”特质也发生在周大福的直播间里。
比如,有不少用户将这场直播秀称为“小时代珠宝版”:“打光、置景都诚意满满”,甚至有用户直接在二创直播切片配上了小时代BGM。
不少二次元心中的“黄金痛屋”也是一大名场面。周大福展出的真能装东西的黄金手包、真能喝茶的黄金茶壶,还有太和殿的“五脊九兽”,让不少粉丝直呼“黄金也是个巨大的二次元宇宙”。
这些“活人感”的内容体验本质都迎合了当下消费情绪化的特点。当年轻人走进黄金直播间,寻求和品牌建立一种可互动、可信任的连接。
当品牌不是高高在上的“霸总”,而是化身能共情年轻人的“活人”,一场属于中国黄金品牌的新增长开始了。
3、“周大福”的作业,能抄吗?
券商研究员们喜欢将当下中国黄金品牌的发展现状形容为“K型分化”:一边往高端奢侈品化走,另一边在低端同质化里“卷”。
金价的剧烈波动导致不少消费者持币观望,消费场景从投资走向悦己,头部品牌的动作往往牵引行业变化的神经,黄金珠宝品牌的年轻化转型已从“可选项”走向“必答题”。
但黄金品牌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化样本?怎样的年轻化才能抵达人心?
事实上,以周大福为代表的品牌们,已经开始描绘一张更懂年轻人的“心智指南”。
首先,是更懂圈层需求。
周大福将自己的年轻人精准定位在对潮流设计、圈层社交和传统文化有极大需求的年轻人群体,因此其一边将传统工艺和现代之美结合,一边用IP带来的新鲜设计和情绪价值创造差异化,在保持原有品牌调性的同时,通过“超级首饰发布”此类创新营销,进一步向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渗透。
其次,是更懂渠道场景。
黄金珠宝品牌们一边在线下关闭低效门店,优化门店质量;一边也在深化线上布局,深耕内容的差异化。
线下门店比拼的点位、选址、体验,这是零售生态的逻辑;线上则是靠抢占年轻人的心智,这是内容生态的新逻辑。
线上种草对消费者不算新鲜,但随黄金消费走向悦己,品牌亟需从过去浅层种草走向与年轻人深度内容共振。
有珠宝行业人士告诉我们,从营销视角看,品牌需要转变过去“大内容、大切口”广而告之的营销范式,选择“小切口、小内容” 的新场景和年轻人沟通。
此次试水“超级首饰发布”的周大福可以被视为此类新营销范式的案例之一。
“直播看秀”看似是一个服装行业已用过的经典“小切口”,但在黄金珠宝品牌的改造下,可以提供差异化和稀缺感的体验。
一方面,和线下强卖货逻辑不同,直播间里“边看秀边买”的模式,天然为品牌展示设计、工艺、IP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直播间年轻人的真实反馈能直接反哺品牌,这也在加速供应链的升级。
我们了解到,“超级首饰发布”是今年天猫珠宝饰品行业重点发力的长线IP项目之一。本次和周大福的合作历时两个月,天猫从前期创意、秀场调性等环节就会深度介入,从站外场景搭建到社媒传播,以及站内营销、流量支持,全方面和品牌共同发力。
周大福首席数码官张宏光也提到:“周大福IP独特的内容力,加上超级首饰发布的场景化设计和电影级氛围,大大升级了呈现品牌理念、传递情感价值给顾客的直播舞台。”
左为NBA体育文化发展(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童开申先生右为周大福珠宝集团首席数码官 张宏光先生
另据「财经无忌」梳理,“超级首饰发布”已迭代至第四期,呈现“因地制宜”的特点。
第一期老凤祥瞄准的是高工艺黄金,第二期老庙黄金则是专注品牌文化与传统寓意的焕新表达;第三期围绕法国品牌AGATHA,将巴黎街头的随性时髦与中国女性的日常生活融合,实现本地化演绎。
IP造节尽管不是新打法,但却是黄金珠宝行业不可或缺的营销场。
“国潮年轻化趋势下,很多行业都吃到了红利,但黄金珠宝却困在‘高客单、低频消费’里”。因此,行业玩家也需要通过此类营销场,扩充消费场景,拓宽人群。
而淘系本身聚合大量年轻消费人群,不少黄金珠宝品牌此前也在有过生意增长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天猫双11预售首日,老铺黄金、梦金园、赛菲尔等15个品牌成交额同比翻倍,老庙黄金开售首小时成交额就破4千万,创下开卖首小时成交额纪录。
“IP黄金热”也率先在淘系爆发,据淘天珠宝饰品行业数据,过去一年IP黄金类商品的成交额同比显著增长三位数,淘天在今年4月还为“IP黄金”设立独立类目。
参考快消、服饰行业的发展经验,线上平台往往擅长的是数据驱动和消费者为中心,能为品牌构建直面消费者的DTC网络。
从这一点来说,“小切口、小内容”的实际潜力或许并不小。
如能为黄金珠宝品牌同样构建一个DTC阵地,届时黄金珠宝品牌能跳出过去“卖材料、赚工艺费”的逻辑,转向“卖服务”和“卖品牌”。
“目前行业的活动排期已至明年年中,在规划的品牌大约还有几十个,品类也从黄金,拓展至珍珠、彩宝、饰品等。”天猫相关人士回应我们。
或可以预测,随IP商业价值的凸显,就像过去时装周里跑出的“超级大牌”一样,黄金珠宝也能走出更多懂年轻人的品牌。
年轻化没有通用解法,永远要与时俱进,从拒绝登味儿的年轻人到不做霸总的周大福,黄金珠宝行业的下半场新故事已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