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签署关键矿产协议,“去中”幻梦能否实现?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10月20日,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签署了总价值约85亿美元的关键矿物与稀土协议。这是阿尔巴尼斯自特朗普重新上台后首次访问白宫,也是美澳近期最受关注的同盟合作动向。

500

协议明确两国将在未来6个月内启动多项具体合作项目,还计划联合日本开发新的矿产项目。白宫还透露,澳将采购美制无人机与直升机,真好似一副产业链与军事绑定的双赢图景。

美国明确要求澳大利亚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3.5%,配合其亚太军事布局,却遭到澳方当场拒绝,特朗普虽在讲话中称赞美澳军事合作史无前例,却毫不含糊地表示“不太可能为澳大利亚提供关税减免”。

一边是合作的口号,一边是索取的强硬,这场协议从一开始就透着利益算计。

先来看看美澳85亿美元框架下的数字游戏。

这个被反复提及的85亿美元协议,压根不是实打实的投资,本质上就是一个合作意向框架,里面多数条款是计划推进、意向融资,具体落地需依赖后续审批与资金。

关于短期投资,美澳的说法更是互相拆台。阿尔巴尼斯说“两国6个月内各投超10亿”,白宫却宣称“合计超30亿”,两个数字都对不上。说白了,就是美澳都想扩大投入规模,却不愿率先承担风险。

500

美国进出口银行承诺的22亿美元融资,仅是7封意向书的总和,需撬动50亿美元民间资本才能形成合力。但稀土项目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资本市场对这类政策驱动型项目向来谨慎,资金能否如期到位仍是未知数。

特朗普签协议的核心不是搞产业,是给选举造势。

500

他对着镜头喊“要建不依赖的供应链”,精准戳中美国选民对被卡脖子的焦虑,喊口号比讲政策管用多了。至于一年后稀土过剩的大话,连自家智库都不信,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早说了,美国连重稀土分离产线都没有,根本没法自给。

推动协议的另一层心思,是把澳大利亚绑上亚太军事战车。GDP的3.5%军费要真掏了,澳大利亚就成了美国在亚太的永久提款机,稀土合作不过是捆绑澳大利亚上车的筹码。

可美国又不想真让利,拒绝关税减免就是明证。稀土加工成本本就比中国高30%,没有关税优惠,澳大利亚产的稀土根本没有竞争力。

美国自己也没真投钱,所谓的30亿投资里,五角大楼只能拿出零头建镓厂,其余全靠撬动民间资本。说到底,美国想空手套白狼,用政治影响力换稀土产业链主导权。

阿尔巴尼斯政府则试图在中美之间维持战略平衡。

500

澳大利亚既想通过与美国合作获取安全保障与投资,又不愿失去中国市场,于是一边签稀土协议示好美国,一边仍在维系对华贸易通道,试图两头下注。

拒绝将国防开支提至3.5%,既是现实所迫也是民意所向。要知道,澳大利亚当前国防开支仅占GDP的2%,计划2034年才达2.4%,短期内大幅提升国防开支必将引发国内的强烈反对,工党政府不敢冒选举风险。

签署稀土协议对澳大利亚而言,也是试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战略筹码。澳大利亚矿产开采能力突出,但冶炼加工环节薄弱,90%的稀土矿需出口加工后再回流。阿尔巴尼斯试图通过美资介入完善产业链,却忽视了自身缺乏核心技术的致命短板。

说到底,签协议不过是澳大利亚的缓兵之计,既想给美国交投名状,又想留着中国的退路。

美澳计划联合日本开发新项目,表面是构建稀土三角联盟,实则各怀心思。

美国想借日本资金分摊成本,澳大利亚需要日本的技术经验,日本则希望借机保障自身的资源供应。

500

然而,日本自身深陷稀土供应链困境,其90%的稀土精炼依赖中国,本土磁材产业更是高度依赖中国分离产品,哪有能力帮美澳建产业链?

美澳拉上日本,说白了是想凑阵营声势。所谓的三方合作,连个具体分工都没有,日本只敢口头答应,连投资比例都不敢提。这哪是联盟?

与此同时,美国对澳大利亚要求与回报的严重失衡,正在侵蚀同盟信任基础。

特朗普政府一边要求澳大利亚承担更高国防开支、开放资源优先使用权,一边却拒绝关税减免等实际让利,这种既要又要的单向索取难以持久。

500

澳大利亚国内对协议的批评声浪持续高涨,工党反战团体直指协议是可耻的投降,担忧澳大利亚将丧失资源定价权与出口自主权。这种国内争议将持续阻碍阿尔巴尼斯政府推进与美国的合作。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非源于资源垄断,而是数十年技术积累形成的全产业链优势。

500

作为唯一能提供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中国在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环节已经形成闭环,高端产品稳定量产能力更是全球独有。 

2025年10月实施的稀土技术出口管制新规,标志着管控从单点转向全链条闭环,开采、冶炼、回收等全环节技术均被纳入管制范围。意味着美澳即便建成矿山,也难以获取核心加工技术,矿产资源无法转化为实际产品。

专利优势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领先地位。全球439项独家萃取专利中中国占比极高,2025年新增稀土专利里中国企业占了82%,而美国仅占7%,这种技术代差不是短期投资能弥补的。

中国的战略定力还体现在开放合作的态度上,鼓励合规外资参与研发,既守住了技术底线,又能避免供应链脱钩。

政治秀难掩产业短板。

500

特朗普的“去中”口号注定落空,所谓的“去中国化”供应链,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能初见雏形,远赶不上其政治周期与产业需求。选举一结束,稀土项目就会被抛到脑后。

澳大利亚的两头下注迟早要翻车,左右都是坑。

“美澳日联盟”更是空中楼阁。日本靠不住,美澳互相算计,根本形成不了合力,所谓的替代供应链,不过是自欺欺人。

这场85亿美元的协议闹剧,本质是政治逻辑对产业规律的强行干预。

特朗普需要用摆脱依赖的口号争取选票,阿尔巴尼斯需要用美国投资的承诺稳定国内经济预期,两人的政治诉求高度契合,却与产业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当选举周期过去,协议的纸面价值将被现实逐一戳破。

500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从实验室研发到工厂生产、从政策引导到市场培育的长期积累结果。这种扎根于产业生态的竞争力,不是靠政治协议就能撼动的。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地位,只会越来越稳。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