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汉人更是周人
“诸子周源,万姓周宗;吾人周裔,我心向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周既至,汉当归周。——持续低熵”
最近网络上汉民族主义者或者说皇汉的声音有所变大。在这互联网键政低潮期,我对以前不太关心的男女问题和汉民族主义等问题也有了一定的键政兴趣。所以今天再来说一说关于汉人概念的未来发展。
我最主张的是逐步融入中华民族概念,当然其他55个少数民族也要相应融入,最后达到“只知有中华,无论汉维蒙”的境界,这在我以前的键政文里已经提了。不过我认为这件事情虽然重要却并不急迫,本世纪下半叶再慢慢推进也来得及。
另一方面,作为与该方案互补的一个次要方案,我认为可以把视线往更深远的过去追溯。这里我提出把汉人的概念逐步融入周人的概念。我认为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第一,周人概念这个“模因”的传播或可有效分化不愿意接受中华民族概念的汉民族主义者。毕竟“汉”的观念是汉朝有了之后才存在的,而据我观察皇汉是不愿意说汉人只有2200年历史的。如果要把汉人的历史推到汉以前,那本质上就是周人的文明,而且中国历朝历代也是高度推崇文武周公周礼的。那么关于是否尊周崇周,汉人是不是周人,皇汉与周人概念支持者如何处理关系等问题的争论本身就会消耗他们的精力。
第二,周人概念对广大少数民族也是一个统战工具。一些少数民族人士因为现实中和汉民族主义者有一些过节可能有点情绪,也可能对汉化不服并且会觉得中华民族就是一种变相汉化概念而有所抵触。这个时候周人的概念就有用了。他们可以讲他们的祖宗在血统上都是周人(而未必是汉人),这一点很可能还会得到分子人类学的强力支持。因此他们与更晚出现的汉人真的自古以来就是兄弟。在周人这个大家庭里,在周文明的伦理中,他们的祖宗并不比汉人小一辈。通过不强调自己的少民身份而自认周人或可建立一种以前很难获得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周人概念还可以有效统战一些周边地区的人。比如如果越南人要全面投共接轨,让他们说自己投靠了汉人可能心里不情不愿,毕竟自己的老祖宗百越是被汉朝灭的或者驱赶的。但他们可以说我们投靠的是周人而百越本来就是周人的一支。类似的逻辑还可以应用到朝鲜。
第四,更推崇周人而非汉人概念也与官方的1840史观和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说法相契合。如果说19世纪后期遭遇了3000年未有之文明大变局,那回溯3000年不就是商周之变吗?民间通过尊周就算是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抱负已经不仅仅是恢复汉唐荣光而是更高层面的像周那样开拓一个新文明的起点。由此皇汉或许也可以在内心求得所谓汉本位及其升级版“周本位”与官方1840史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