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片仔癀扣非净利润暴跌54%,但1.8亿研发砸向焦虑症赛道有戏?

2025年10月17日,片仔癀(600436)披露的三季报用一连串“负数”击碎市场幻想:前三季度营收74.42亿元同比降11.93%,归母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降20.74%,而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暴跌54.60%的数字更显刺眼。这个曾在2021年市值逼近3000亿元的“中药龙头”,如今市值已缩水至1246亿元,较峰值蒸发近六成。

业绩滑坡呈现“全链条渗透”特征:核心的医药制造业收入降12.93%,毛利率跌7.51个百分点;寄予厚望的化妆品业务收入骤降23.82%;就连现金流也发出预警——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仅4.87亿元,同比锐减62.53%,而61.60亿元的存货较年初激增24%,形成“增收不增现、库存高企”的双重挤压。更致命的是产品矩阵塌陷:肝病用药收入降9.41%的同时成本飙升20.64%,心脑血管用药收入直接腰斩65.20%,二线产品近乎“断档”。

500

2023年锭剂出厂价从590元/粒提至760元/粒的决策,成为业绩转折的分水岭。片仔癀试图复制“茅台式提价”逻辑,却忽略药品消费的临床本质——2024年渠道库存积压导致合同负债持续下滑,2025年终端价量齐跌印证了消费端的价格敏感。当消费者不再将其视为“投资标的”,品牌溢价便失去支撑。

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的57万元/公斤飙至2025年中的170万元/公斤,麝香价格十年涨幅超300%,作为“国家绝密配方”核心原料,其成本压力直接传导至毛利率——肝病用药毛利率同比下降9.68个百分点至61.11%。尽管公司提前储备原料,但61.60亿元存货背后,是原材料涨价与销售疲软的双重枷锁。

在中医药数字化、线上化转型浪潮中,片仔癀显得步履蹒跚:2024年线上销售收入同比下滑43.65%,而同期同行通过直销体系改革抢占市场。更值得警惕的是管理层波动带来的战略断层——近三年多次人事变动,使得在应对集采政策、布局大健康等关键节点上错失先机。

500

2025年4月,国家药监局将福建纳入进口牛黄试点区域,为片仔癀送来及时雨。叠加天然牛黄价格从年初165万元/公斤回落至145万元/公斤的市场变化,成本端压力有望缓解。而3月国务院发布的《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经典名方转化”“创新药研发”,与片仔癀的转型方向高度契合。

在传统业务承压时,片仔癀将研发费用提升24.41%至1.80亿元,重点布局创新药管线。9月启动的1.1类中药创新药温胆片Ⅲ期临床,瞄准全球4.4%患病率的焦虑障碍市场——中国抗焦虑药物年销售额已达24.44亿元,而该领域尚无针对性中药获批,若研发成功将填补市场空白。目前公司共有18个在研新药,包括5个中药1.1类品种,试图打破“单靠片仔癀”的产品依赖。

500

片仔癀的困境本质是“传统稀缺性”与“现代市场规则”的碰撞。国家绝密配方构筑的护城河仍在,但需回答三个核心问题:如何平衡“药品属性”与“消费属性”避免价格反噬?如何借助数字化重构渠道,追回线上失守的阵地?如何让1.8亿元研发投入转化为可持续的增长动能?

从行业对标看,广誉远通过非遗技艺与循证医学结合提升产品价值,康美药业以全产业链布局抢占政策红利,这些路径为片仔癀提供了参考。而当前天然牛黄价格回落、进口试点落地、创新药进入关键期的多重变量,或许正是这家老字号重构增长逻辑的窗口期。

当“药中茅台”的光环褪去,片仔癀正站在“守成”与“革新”的十字路口。2025年三季报的“寒流”,既是对过往战略的拷问,更是转型的催化剂——唯有真正回归药品本质、拥抱产业变革,才能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重拾增长韧性。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