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券商的自我驱动:天风证券如何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嬛嬛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对证券公司服务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少股民对此深有体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往往具备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业绩波动大等特点,要准确把握行业动向,研报已成为重要参考。
正因如此,券商研究所必须不断提升行业研究、价值发现和跨境服务等专业能力,以应对快速演进的技术与市场环境。而且,研究业务本身具有轻资本、高毛利的特点,能够持续为多条业务线赋能,实现智力成果的多重价值转化。
例如天风证券,其电新行业(电力和新能源行业)首席孙潇雅近期多次“出圈”,专业观点屡次引发市场关注,正是天风证券深厚投研实力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体现。
如果再仔细观测天风证券近年来的布局,会发现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天风长期坚持以研究为核心、持续深耕专业能力建设的必然成果。
1、天风研究所,为什么被看作“黄埔军校”?
天风证券研究所被市场誉为券商研究业务的“黄埔军校”。这一称号背后,是一套贯穿战略定位、人才培养与方法创新的系统性能力支撑,使其不仅成为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成为行业高端人才的孵化器。
“黄埔军校”之称,最直观地体现在于其强大的人才输出能力。目前市场上多家券商研究所的掌舵者均出自天风体系,例如中航证券研究所所长邹润芳、国联证券研究所所长杨烨辉、五矿证券研究所所长杨诚笑、国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雪庆,以及国金证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夏昌盛等。
从起步阶段开始,天风研究所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成长基因。尽管天风证券在成立初期并非头部券商,但其研究业务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增长。2016至2017年间,天风的公募基金分仓佣金收入从0.66亿元跃升至3.1亿元,行业排名从第30位大幅提升至第7位,短短一年内收入增长近5倍,排名前进23个位次,显示出极强的爆发力与市场认可度。即使在近年来行业面临佣金费率改革、外资加速进入等挑战的背景下,研究业务始终是天风证券不可或缺的优势板块。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天风证券的研究业务能够持续领先,主要依托以下几项关键举措:
第一,始终坚持“研究驱动”战略。早在发展初期,天风就将研究所定位为“高端产业研究智库”,突破传统券商研究仅服务于二级市场的局限,将能力边界拓展至上市公司、产业资本与政府部门等多元客户群体,极大拓宽了研究的应用场景与价值深度。
「子弹财经」研究发现,天风研究公众号的阅读量在业内持续位居前列,不少一级市场的大佬朋友圈也会时不时转发天风研究的内容。这也表明,其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已成功跨越机构客户圈层,形成了广泛的市场影响力与品牌认可度,使得“看天风研究”成为众多投资者的习惯性动作。
其次,在方法论层面,天风研究所很早就意识到深度研究与系统化能力的重要性。在领军人物赵晓光——这位多次蝉联新财富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的带领下,天风逐步构建起独特的产业链“正向研究”模式,强调对整体产业链的无死角覆盖与系统研判,而非零散的公司分析,极大提升了研究的整体性与前瞻性。
经过多年积累,天风研究所进一步打造出以深度研究与科学数据化实证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研究体系。一是系统跟踪政策,将政策变量融入从宏观到微观的价值判断;二是从供需本质分析价格波动,引导资本进行理性配置与均值回归;三是升级专家资源系统,通过结构化访谈将专家洞察转化为可复用的数据产品;四是全面践行“正向研究”,沿产业链构建闭环研究框架。
不难看出,这一体系有两个内核,“专家”与“数据”,以“专家”和“数据”为双核,沿产业链构建研究闭环,这样的研究,更具前瞻性与实战价值,才能助力机构在复杂市场中稳健决策。
凭借这套体系,天风研究所在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权威评选中连续多年位列“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五名,专业能力屡获市场验证。但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价值创造生态:研究不仅为自营投资、财富管理等业务条线提供决策支持,还通过机构服务赋能外部客户,是品牌的核心资产与流量的重要入口。
2、研究赋能业务,打造“智慧中枢”与利润增长极
2025年年中,天风证券顺利完成40亿元定向增发,由控股股东湖北宏泰集团全额认购,且所认购股份锁定60个月不予转让。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大股东对天风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也为公司在证券行业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注入了关键的资本动能。
此次定增资金将重点投向财富管理、投资交易等业务板块,并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旨在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为战略转型夯实基础。
在宏泰集团“新天风”战略指引下,研究业务正被深度整合进公司经营脉络,逐步从传统的成本中心转型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智慧中枢”与实实在在的利润贡献极。
具体来看,研究赋能已在多个业务线显现成效。自营业务依托研究输出的宏观、行业及个股深度研判,显著提升了资产配置与风险控制能力,推动投资业绩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天风自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同时,研究也为财富业务持续输送专业投顾内容,加之持续优化经纪业务网点布局、积极开展开户增资工作,上半年天风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达1969亿元,累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在佣金收入普遍承压的行业背景下,天风的实践指明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将研究从“后台支持”角色重新定位为“价值创造中心”。研究不再孤立运作,而是贯穿“投研判断—投资决策—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全链条,形成内部协同、外部溢价的良性循环,逐步构建起可持续的业务护城河。
3、“二次创业”跨部门协同,写好“五篇大文章”
2025年上半年,天风证券实现营收同比大幅增长69.16%,成功扭亏为盈,标志着“二次创业”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在湖宏泰集团入主后,天风证券作为湖北省唯一省属国有控股券商的背景优势持续释放,为其在践行“五篇大文章”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与资源支撑。
业务层面,大投行业务在转型中扮演“排头兵”角色。天风证券坚定推进“城市投行”战略,创新推出“六合一服务菜单”,覆盖从产业规划、基金组建到上市公司集群打造的全链条服务,为地方政府提供定制化综合融资解决方案。上半年,天风债券承销总规模达541.25亿元,企业债承销规模位列市场第7,公司债承销排名第13。不久前,天风证券助力全国首单人才主题科技创新债券在深交所成功发行。股权融资方面,完成IPO项目2单、并购重组1单、新三板挂牌2单,并有大量项目储备在途,IPO保荐数量跻身行业第7,创历史最佳成绩。
在区域协同方面,依托宏泰集团作为省级金控平台的整合优势,天风证券积极与银行、保险、AMC等机构形成联动,深度融入湖北省“七大战略”布局,共同拓展区域债券承销、政府平台融资等高附加值业务。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天风拥有超过300名研究员的研究所,覆盖30多个行业,在产业链深度跟踪、地方产业规划与落地实施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再结合“城市投行”战略的推进,天风已逐步构建起从产业规划、金融招商、上市公司集群打造,到产业基金设立、城投融资支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等环节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形成“研究+资源+落地”的闭环支撑体系。
此外,天风证券的国际化布局亦取得突破。上半年,湖北省商务厅资本招商联络站、武汉市投促局经贸合作处、十堰市招商服务中心相继落户天风国际,进一步强化其在地市层面的服务嵌入能力。天风国际获得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AIX)交易会员资格,并助力吉尔吉斯斯坦发行香港首笔中亚主权债券,实现中亚主权债承销的里程碑。天风国际证券在香港获颁虚拟资产交易相关牌照,拓展跨境金融新业务。
所以,市场对天风证券的价值重估,本质上是一次由“国资赋能深改”“业绩弹性释放”与“区域金融枢纽”三重预期差共同驱动的价值修复过程。
当市场目光仍习惯于聚焦传统头部券商时,区域政策红利与公司治理的深刻改善,正在催生券商板块新的阿尔法机遇。这一转变不禁让人回想起2019年中信建投通过并购实现的跨越式发展。2025年,相信在湖北省加快建设“中部金融支点”的战略背景下,天风证券有望复制类似的跨越式成长轨迹。
*文中题图来自:天风证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