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国科研学术圈,最稀缺的并不是诺奖,而是杨老身上与生俱来的这份赤诚!

【本文由“云山之枫”推荐,来自《杨振宁去世!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当年几乎整个‘科学界’都在鼓噪粒子对撞机,杨振宁不畏强权坚守初心,诚恳的提出反对意见。于是他就被各路公知学阀们口诛笔伐,后来国家采纳了杨老的意见,没有造对撞机。用省下来的资源造了很多科研装备,其中就包括打破各种世界纪录的超级风洞。

如果我们造了粒子对撞机,我们可能就没有精力和资源去造超级风洞,而没有超级风洞就不会有五代机六代机,更不会有让西方瞠目结舌的各种乘波体飞行器。

当前世界最大的粒子对撞机在瑞士和法国交界的地方。如果中国当年要造对撞机,会比这台对撞机的规模更大功能更强,各种资源和成本的消耗也会更多。搞笑的是,造对撞机的法国生产的战斗机,在前不久的印巴实战中,被不造对撞机的中国战机秒成了渣。

做技术也好,做学术科研也罢,都是研究客观世界的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们也是修道之人。诚实,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必备的一项先天优势。只有诚实的面对这个世界,才能感知到世界向你袒露出来的真实。

如今的中国科研学术圈,最稀缺的并不是诺贝尔奖,而是杨老身上与生俱来的这份赤诚!

杨老千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