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疯了的东鹏,为啥急着港股IPO?

500

融资备战的感觉越来越重。

作者丨岳轻

编辑丨罗素

东鹏的登陆港股心,越来越迫切了。

继10月3号东鹏的港股招股书过期后,10月9号东鹏就马不停蹄的再次递交申请。拓品新消费曾在今年4月东鹏首次申请时做过相关报道(详情见《东鹏饮料,山寨逆袭之王》)。当时得出的结论是,像东鹏特饮这种业绩稳定、分红大方的公司,是一定会被港股特别是红利板块追捧的。

到了今年7月,东鹏饮料的中报再次佐证了这个结论——2025年1至6月,公司营收107亿、同比增长36.37%,净利润30亿、同比增长40.1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22.7%亿、同比增长33%。堪称狂拽炫酷吊炸天。

但让人疑惑的点也就来了,这么一家堪称现金奶牛的公司,为什么还要去港股融资?自己闷声发大财不好吗?

500

东鹏给出的解释是,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

说实话,这种理由实在太过官方化公式化。东鹏急切想要到港股上市的理由,其实藏在了这份业绩爆表的半年报、以及更早的2024财报中。

500

回过头来再看下东鹏中报里的几个关键数据。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项产品表现都不错。其中拳头产品能量饮料的销量为196.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万吨,但是销售占比却从2024年的78.2%降低到64.48%。

同时,在2024年销量20.9万吨、销售占比仅有10.21%的电解质饮料,到了2025年同期销量来到了68.5万吨、占比提升到22.49%。

实际上这是个好事。以往市场挺诟病东鹏饮料的产品线路单一、就靠一个东鹏特饮打天下,业绩很容易被消费习惯的改变绑架,风险性较高。在新报表中透露的数据中,很明显是正在改善中,第二产品的增长曲线已经开始拔高了。

500

但问题是,2025上半年公司产品毛利率提升至45.15%、净利率22.12%。核心产品能量饮料毛利率却高达50.61%,与平均水平相差超5%。这也就代表了,销售额与利润占比双双爬升的电解质水,其毛利率超乎市场想象的低。

也就是说,第二增长曲线越高,就越会扯东鹏饮料整体毛利率的后腿。这对习惯东鹏饮料数据大幅增长、喜欢用业绩预期消化股价的大A资本市场来说,是存在很大隐患的。

这就存在一个悖论:依靠拳头产品,高毛利但存在结构风险;依靠产品多元化,虽然风险低了但增长会放缓。转型、或者说改变单一产品风险的难度,远比预期的要大。与其在大A承担波动,不如奔赴港股重新定价,用AH两地消化对股价的影响。

500

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个疑问: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电解质水虽然毛利低,但只要不断打开市场、多销即可,也能拉动业绩的整体增长,怎么能算成隐患呢?

这就要看第二个数据了——同样是在2025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大幅增长至16.82亿,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7.27%,财报中将其解释为渠道推广和广告投入的增加。

有心的消费者可以感知到,近半年来,东鹏电解质水“补水啦”、咖啡品类“东鹏大咖”出现在电梯间和网络平台的广告频率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东鹏正用频繁的促销活动悄然侵占线下市场。

根据拓品新消费实际购买体验和消费者采访,从去年开始,“东鹏大咖”就悄然开始了“一元乐享”活动。到了今年,“补水啦”、“果之茶”、“茉莉上茶”等产品线也陆续加入到活动中。按拓品新消费的统计,两款产品的中奖率近乎在25%左右。

500

这让拓品新消费恍然看到2015年左右,东鹏特饮凭借扫瓶盖领红包、再来一瓶、一元乐享等方式迅速抢占下沉市场,最终完成对红牛等高单价功能饮料的围猎、也卷的如乐虎等中低端竞品欲仙欲死的故事。

也就是说,不论是“补水啦”还是“东鹏大咖”,都在复制当年东鹏特饮的路子,试图用烧钱烧出一个占有率来。可说实话,“一元乐享”类的活动只能作为短期促销手段使用。一旦时间长了,就必然会让消费者形成价格依赖,导致品牌价值锚点下滑,进一步压缩利润率。

500

而且这次,东鹏很难再复制特饮上的成功了。

首先是消费习惯和消费品类的改变。东鹏特饮能够成功的基础是在2015年前后,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双创拉开了时代大幕,团购、外卖、网约车等行业逐渐变为吸纳体力劳动的主力军。到了2024年,中国约8400万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及2000万货车司机,共同构成了近1亿人的刚需市场。这一情景下,功能饮料是处在长期增长态势中的。

但自2023至2024无糖茶饮类连续两年增长率翻倍后,2025年市场已经到达巅峰、开始呈现负增长态势。下行态势下,整个饮料行业急需通过新促销提振销量。农夫山泉旗下的东方树叶、新品冰茶,脉动、健力宝等,今年夏天都在用相同的活动方式杀入价格战中。

竞品们再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东鹏用一招鲜吃遍天,只会用争先恐后的抢占存量市场,最终内卷为价格战。且头部品牌们再也不会像当年一样忽视下沉市场,东鹏的中低端策略只会更举步维艰。

不管是现金储备还是渠道规模,东鹏饮料较“豪门”农夫山泉、康师傅等品牌还是有不小差距的,价格战上能获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个背景下,去港股融资备战就成了某种必然——跑的无需和老虎一样快,只需要比得过腰部尾部竞品即可。

500

再回头看下东鹏就港股上市的说明就能发现,其提到的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潜台词就是改变老产品东鹏特饮与新产品补水啦、东鹏大咖的侧重。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无外乎就是投放广告、持续烧钱活动。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就是可能进一步让利渠道、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内卷价格战。至于拓展海外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就是把以前东鹏特饮的低价打法,复制到东南亚等中低端市场再来一遍。

剧本就是这么个剧本,就看东鹏准不准备照着演了。

站务

全部专栏